第117章 洛神密藏
韓越想殺耶律楚才?
聞聽此言,廣梁王頓時就愣住了,心裏著實是不太理解,略感困惑。
他很清楚韓越對於匈奴的態度,遠比自己強硬的多。
但大家合作的前提,就是互惠互利。
雖然他對匈奴臨時加價的事情同樣非常不滿,但綜合考慮下來,還是答應這個要求。
即便開放貿易,會對以後的中原造成威脅,那又如何?
隻有自己贏了,才有可能要麵對風險。
而隻要能贏,能推翻大唐王朝。
廣梁王就可以複興前梁,為此擔這點風險,有什麽大不了的呢?
韓越的情況,跟自己相差無幾,大家都是聰明人,自然知道該怎麽選。
他早先便覺得韓越不大可能同意匈奴的臨時加價,肯定會有所對策,甚至會變更合作的條件,但是韓越的表現,卻是想殺了耶律楚才?
這.……
不像是韓越的作風啊!
倒不是說韓越不敢殺耶律楚才,而是從立場上看,無論答應與否,韓越都不應該會動殺心的。
“耶律王爺,具體是什麽情況,你能給我說說麽?”
“本來就是要告訴王爺,我當然不會瞞著王爺,韓越的意思是,要變更一下開放貿易限製的條件,十年間逐漸開放貿易限製,十年後徹底開放貿易限製。”
“嗯。”
廣梁王不自覺點了點頭,還是韓越想的周到,自己答應的太倉促了。
有這麽一條在,假如大事成,起碼能給咱們爭取到個十年的緩衝期和發展期。
有個十年的功夫,匈奴就是想有所作為的,都難了。
中原土地上,不是沒有動亂的時候,可即便是匈奴和突厥趁虛而入。
雖說偶爾有打入中原腹地的時候,但最終的結果,都是被大家齊心協力,打了回去。
這麽說吧,不管中原內部是團結一體還是分裂的,隻要有外敵介入,大家立馬就會選擇合作,共同抗擊外敵。
至於打退外敵之後,大家接著打仗,那就是家常便飯了。
“對了耶律王爺,你之前說,一旦開戰,邊關被破,突厥就會馳援,可是真的?”
“那是當然!突厥和我匈奴向來交好,隻要邊關一開,突厥殺進來就是賺錢的買賣,他們怎麽會拒絕?”
邊關一破,匈奴和突厥進入中原的第一件事,以及以往所幹過必不可少的一件事。
總結起來就四個字:燒殺搶掠!
每次匈奴和突厥攻進來,都要掀起一場殘暴血腥的屠戮。
這也是為什麽大唐王朝上至王室和官員,下到平民百姓,都如此仇視匈奴和突厥等外敵。
不僅僅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傳統觀念在影響大家的想法。
而是匈奴和突厥在曆史記載上,用實際行動,讓大家的先輩付出過極其慘重、血淋淋的代價!
是非我族類,其心可誅!
說起來,廣梁王和匈奴、突厥合作,其實已經違反了先輩的祖訓。
他,為了再現祖宗造就的輝煌和榮光,做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
九泉之下,也不知道前梁的祖宗們,是哭是笑。
望著自己的後生晚輩,是該罵他違背祖訓,勾結外敵呢?
還是該誇他不惜一切代價,隻為複興前梁榮光呢?
聽著“賺錢的買賣”這幾個字,廣梁王臉色有些難看。
雖說自己打算跟匈奴合作,但那是為了大業考慮,要讓他接受匈奴和突厥對中原的種種惡行,那是絕不可能的!
“耶律王爺!我須得提醒你一句,咱們可是有言在先,大家是合作的關係,匈奴和突厥若是攻進來,打仗收繳來的物資,自然歸你們所有,但不得傷害平民百姓,行強盜之事。這一點,你們沒有忘記吧?”
廣梁王和匈奴合作,是為了借用匈奴和突厥的大軍,拖住大唐王朝的軍隊。
好讓自己騰出手,在內地打下一些地盤,再借機發展自己的勢力,拉攏一些人加入到推翻大唐王朝的隊伍中來。
廣梁王選擇和匈奴合作,但不可能放任匈奴殘害中原的無辜百姓。
隻要匈奴和突厥守規矩,就算日後他和外敵聯手的消息傳出去,廣梁王還能借口自己隻是利用匈奴、突厥的騎兵,用來對付大唐王朝的軍隊,自己還在暗中約束他們,不得對無辜百姓下手。
不敢說能借此抵消勾結外敵的名聲,但說起來起碼要好聽得多,仍然有挽回名聲的餘地。
但若是不僅勾結外敵,還放任外敵殘殺中原無辜百姓,廣梁王的名聲就徹底臭了,一點正義之師的可能性都不會有,更談不上後續有人來投靠他了。
投靠百越後人,和投靠一個狗賊,完全是兩回事。
“王爺恕罪!”耶律楚才拱了拱手。
“是在下失言了!這件事對突厥而言,有賺無賠,我匈奴可汗索要的開放貿易及其餘條件之中,突厥也能分一杯羹,至於我之前答應你們的,隻對大唐王朝的軍隊動手,絕不會對無辜百姓下手這件事,已經在兩國之中立下了軍規,王爺大可放心!”
“你們記得就好,本王的誠意,你應該已經看到了。隻希望你們遵守諾言,不要出爾反爾。若是你們依舊無法遵守咱們的約定,本王寧可放棄大業,亡命天涯,也會跟韓越聯手,調轉槍頭,先把你匈奴和突厥送出去!”
底線!
這是廣梁王最後的底線!
不管事情如何發展,中原哪怕不在自己的手裏,依舊歸屬於大唐王朝。
自己都絕不可能,讓中原大地,落入外敵的手中。
起碼不能因為這件事,將中原大地送入外敵的嘴裏。
否則自己豈不是成了千古罪人?
“嗬嗬!王爺說笑了!”
耶律楚才的祖上雖然是中原人,體內留著中原人的血,但他自小在匈奴長大。
吃的是牛羊肉,喝的是牛羊奶,生活和習俗跟中原早已經沒有任何牽連。
離開故鄉的時間一久,故鄉也就漸漸成了他鄉,他鄉也就慢慢成了故鄉。
直接的說,耶律楚才,早已經忘本了,他不認為自己是中原人。
甚至於,為了取得匈奴其他人以及可汗的認可,讓他們忽視自己體內的中原血脈。
耶律楚才對待中原的態度,要更加的冷漠無情,乃至殘忍。
在他的心裏,匈奴才是自己的家,中原隻是自己日後要征服和屠戮的地方。
無妨!
暫且安撫住你們,局勢一定,大事一成,匈奴和突厥退不退兵,可就由不得你們了!
你們利用我匈奴,我匈奴何嚐不是在利用你們呢?
至於最後鹿死誰手,那就各憑本事啦!
“來!王爺!我敬你一杯!既然已經商量清楚,喝完這杯,我就要趕回去,向可汗複命了!”
“耶律王爺,請。”
兩人象征性的舉杯碰了碰,喝完杯中酒,耶律楚才動了身。
離開之前,耶律楚才甩下一句話:“王爺,咱們合作的時間還長著呢!”
說完,便消失在廣梁王的眼前。
廣梁王淡淡一笑:“教主,你說耶律楚才,這話是什麽意思?”
邪雲道人麵色如常,略顯蒼白的嘴唇,仿佛不帶任何感情,“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嗬!他們這是拿咱們當三歲小兒在糊弄啊!想誆騙本王在事成之後,對韓越動手?真是一個笑話!本王若是對韓越動手,豈不是便宜了外人?”
耶律楚才打的主意,是分化廣梁王和韓越的關係。
兩人各自的立場就注定了一件事,此事若能成,日後他們隻能是敵人,不可能成為朋友。
彼此動手的時候,遲早要來臨,耶律楚才隻是打算在中間添一把火,讓他們更快的燒起來,好讓匈奴坐收漁翁之利。
隻是……
耶律楚才不知道的是,廣梁王和韓越,在私底下,早就達成了另一個約定。
兩人約定好,如果事成,推翻了大唐王朝,匈奴和突厥若是未退兵,雙方絕不交戰!
耶律楚才打的算盤,注定要落空。
不過吧,匈奴也不是什麽善茬。
耶律楚才告訴了他們許多信息,但匈奴真正的一張底牌,至今還未出現在外人的視野之中。
這張底牌,將在事成之後,徹底扭轉三方的局勢。
前提是,事情真的能推進到那一步,否則匈奴的這張底牌,隻能是一句空談,派不上多大用處。
“王爺,貧道總覺得,耶律楚才和匈奴,似乎在暗中謀劃著什麽事情。”
“無礙!他們在暗中謀劃,咱們何嚐不是呢?對了!天池的事情進行的怎麽樣了?”
“天池的地宮,貧道已經找到了,從地宮的造型來看,和記載中的一模一樣,應該就是大周王朝遺留下來的洛神密藏。拜月神教的一眾祭司,正在尋找打開地宮的方法。隻是.……似乎差了點什麽東西,用盡各種辦法,都沒法打開地宮大門分毫。”
“那本古籍的記載中,沒有記載打開地宮的方法嗎?”
“沒有!古籍原本就是殘缺的。”
邪雲道人擺了擺手,顯得有些無奈。
古籍就是自己偶然得來的,壓根不完整,一本破書罷了。
能拚湊出這些信息,找到洛神密藏就不錯了,還是托民間故事的功勞。
試問誰會想到,一個原本以為是臆造的洛神傳說以及洛神地宮,其實是確有其事呢?
洛神對應的,是大周王朝一位最神秘的王妃,其名珍妃。
傳說此女子不僅容貌傾國傾城,宛如天上仙人,其修為更是恐怖至極!
之所以稱之洛神,據說就是因為此女參破了凡夫俗子的心境,徹底脫胎換骨,成功跨越了煉氣者的極限天象境一品,邁入了傳說中的仙人境。
具體實力吧.……
不太清楚,畢竟是傳說,相隔時間久遠,缺乏資料考證,可信度有多少很難講。
但保守估計,珍妃的實力,最少在一品之內難逢敵手,才可能流傳出這樣的傳說。
而所謂洛神居住的水宮,就是大周王朝留下的洛神密藏。
說是洛神密藏,其實就是洛神的陵墓。
然而有一點比較奇怪,看過各種古籍的邪雲道人,從未在其餘古籍的記載上,聽說過洛神的名字。
那本殘缺的古籍上,卻說洛神是大周王朝一位極其尊貴之人。
這兩者之間,就有點自相矛盾了。
一個在大周王朝中極其尊貴之人,為何在其餘古籍中銷聲匿跡了呢?
如今從殘缺的古籍記載裏,找到了洛神密藏,古籍的可信度自然不用多說。
既然如此,是不是意味著這位洛神,在大周王朝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甚至於.……
大周王朝不想讓後人發現洛神的存在。
正在兩人各有所想之時,院外忽然傳來一聲通報聲,通報聲非常急切。
“王爺!教主!不好了!”
“有四位來曆不明的高手,正在闖天池,跟一眾祭司打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