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都是她的手筆
“母妃的錯?”
肅王像是聽到了什麽笑話一樣,放聲大笑。隨後一雙利眼直直地瞪向床上的皇上,語氣帶著諷刺。
“是,都是我母妃的錯!母妃千不該萬不該,不該把你放在心上!不該在這深深地宮廷裏奢望普通人家的夫妻感情!更不該,擋了你好皇後的路!”
母妃有什麽錯?!她不過是把一顆心完完整整地捧給了眼前這個男人,卻連命都丟了!
肅王的眼底全是瘋狂,恨不得把眼前這個自己稱之為父皇的人一刀抹了脖子,直接送下地府向他的母妃磕頭認錯!
無數個日日夜夜,他悄悄地潛進已經變成了一座廢墟的如意殿,一根根地撫摸過那高聳到頂的朱紅色柱子,穿過曾經笑語晏晏的回廊,花園,小廚房。手抱一壇母妃最愛的桃花釀,在大殿,母妃曾經安靜地躺著的地上,一坐就是一整夜。
母妃被他的好父皇灌下那毒藥的時候心裏會後悔嗎?後悔愛上了那個眼裏隻有權利的男人?母妃會冷嗎?大殿的地上那麽冰涼,她卻躺了一整夜。
複仇就像是看不見底的深淵,從十幾年前陪著母妃的屍首坐了一整晚開始,就在他的腳底蔓延。
他乖乖的,一如既往地去宮學聽夫子講課,安靜地做德妃娘娘的好兒子,一個人習慣於隱藏在黑暗中,把心裏瘋狂的想法都深深地壓抑住。他還小,卻也知道隻有擁有足夠的能力,才能夠在這吃人的皇家活下來。
隻不過是做好的功課再也沒有人表揚他。
隻不過日複一日隻有禦膳房送來的例膳。
隻不過,父皇的目光再也沒有放到他的身上。
隻不過,再也沒有母妃了。
很快了。肅王的臉上露出一抹回憶的微笑,輕輕舉起了手中的小瓷瓶。
母妃,兒臣很快就會替你報仇了……
“你母妃她……”
皇上看著眼前麵目猙獰的肅王,此刻才發現自己對他的心思竟然一無所知。他從來不知道,他對他的仇恨如此之深。甚至隱藏了十幾年,努力扮演著一個與世無爭的兒子。
“許淑窈是大盛安插在我大齊的探子。”
“不可能!”
肅王抬起頭,眼裏是一片不可置信,隨即上前兩步一把掐住了床上動彈不得的皇上。
許淑窈,母妃的名字。
“母妃都死了十幾年了!你還想要往她身上潑髒水嗎?”
“果然,最是無情帝王心!為了保住你自己的性命,你還有什麽說不出口的?嗯?我的好父皇!”
被掐住脖子的皇上幾不可見地伸手示意暗衛們靜觀其變,隨即微微抬起漲得通紅的臉,目光平靜如水地看著眼前這個他刻意忽略的兒子。
他一直都知道,這個兒子是個聰慧的。隻不過,可惜了有那樣一個母妃,就注定了他不可能登上更高的位置!
他也曾懷疑過,那樣一個溫婉美好的女子,怎麽會是大盛安插過來的棋子,明明眼神中的愛意不似作假,可偏偏……不管是他的皇後肚子裏的孩子,甚至是一個小小位份的才人肚子裏的孩子,通通都是她的手筆。
當暗衛把所有的證據呈到他的手中時,他怎麽也不敢相信,那個溫柔善良,洗手作羹湯的女子的目的,竟然是讓他失去所有的兒子,甚至是,在平日裏精心製作的飯食裏,直接給他下了絕子的藥!
他對她是如此的上心,換來的,卻是這樣一個結果,這叫他如何不氣,如何不惱!所以,他收回了心中僅存的那一絲愛意,親手結果了她的性命。從此以後,深深地皇宮裏,再也沒有許淑窈這個人。
那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她不配。哪怕,偶爾他也會回憶起她對著他淺笑盈盈地模樣。
被肅王掐著脖子的皇上,目光平靜。就仿佛在談天說地一般,把所有的真相一條條地攤開來,告訴了他眼前這個已經快要陷入魔怔的兒子。
一樁樁。
一件件。
雲淡風輕。
他眼裏那個溫柔小意的女子,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除去了一個個還未成型的胎兒,如何一步步地往宮中安插大盛的探子。
就連他被下了絕子藥,自小六之後再也沒有子嗣,也都當做故事一般講給了肅王聽。
末了。還放出了一個重磅。
“就連你,我的好兒子。”
“都是她與那安插進來的大盛探子苟合所生!”
“不!這絕對不可能!”
肅王手上的力道陡然加重,瘋狂地搖頭根本不相信他所說的話!
“我是大齊未來的國君!身上流淌的是我母妃和你這個殺人凶手的血!我不準你詆毀我的母妃!”
驀的,似乎想到了什麽。肅王臉上閃過一絲晦暗不明的神色,隨即鬆開了鉗製著皇上的手,甚至還慢慢地替他掖好了被子。
“我的好父皇,你以為我還會相信你說的任何話嗎?你想要激怒我?”
“想要讓我背負一個殺父的罪名,永遠沒法名正言順地登上皇位是不是?”
肅王一聲冷笑,隨即緩緩站直了身子。他還沒有那麽傻。
“你看看這是什麽?”
肅王說著,又從懷裏掏出了一道明黃色的絹布卷軸來,緩緩地打開。甚至為了讓他的好父皇看得更清楚,又往他眼前送了送。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朕登基以來,凡軍國重務,用人行政大端,未至倦勤,不敢自逸。緒應鴻續,夙夜兢兢,仰為祖宗謨烈昭缶,付托至重,承祧行慶,端在元良。”
肅王緩緩地,一字一句地在皇上的耳邊念著聖旨上的內容。
“今有肅王許潤肅,為朕之二子,軍功卓著,天意所屬,茲恪遵初詔,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授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繁四海之心。”
“朕疾患固久,思一日萬機不可久曠,茲命皇太子持璽升文華殿,分理庶政,撫軍監國。百司所奏之事,皆啟皇太子決之。待朕百年之後,由太子肅即位。”
“布告天下,鹹使聞知。大齊三十七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