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太子府衛軍(求訂閱)
“諸公以為朕之提議如何!”
人死如生,在這個時代都是這種思想,古人認為,人死之後會前往另外一個世界,如同這個世界新生兒,都會煥發新生。
所以對身後之事,古人極其講究,就比如劉徹否定了太常所草擬的諡號,而親自所論公孫弘的功績,沒有人會站出來說這個諡號於公孫弘不符。
他們這些人總有一天也會如此,要是等皇帝給他們定諡號之時,突然跑出個人說不配,他們絕對能氣的揭開棺材板。
不是深仇大恨,生死之敵,這種禁忌沒有人會犯,在座的袞袞諸公,哪個不是絕頂聰明之人。
如若真的有人在這時跑出來雲雲,那麽這個人必然就會被踢出局,君不見汲黯此時也是老神在在。
而此時汲黯的心中,也是頗為複雜,他和公孫弘二人的矛盾,無非就是誰也看不起誰。
可到今時今日,細細回想一二,公孫弘雖然是個偽君子,但他的確是有才能,其在任丞相期間政績顯著,對這位皇帝也多加勸阻。
人死恩怨消,倒是他這回著像了……
汲黯思量一番,拱手一禮:“陛下既有詔令,臣等自然遵詔。”
眾人麵色訝然看著汲黯,汲黯的行為有些出乎意料,沒有想到其居然會率先站出來,因為在他們想來,汲黯雖然不至於使壞,但絕對不會第一個站出。
當然,眾人也僅僅隻是驚訝罷了,這種事但凡有腦子的人都會同意。
隨即眾人皆拱手一禮,齊聲道:“臣等遵詔。”
劉徹見汲黯的動作會心一笑,臉上也沒有驚訝之色,仿佛在他看來,汲黯這個舉動正常不過。
劉據也是暗自點頭,汲黯此人真不愧是“社稷之臣”,他劉據自然也是能看清這件事的重要性。
雖說身為帝王有忌諱臣子報團之說,可這件事不同,這是一個原則性的問題,這是一種忌諱,沒有人會傻到這樣去做,除非是深仇大恨。
奸臣也好,忠臣也罷,都是為了身後名利二字,都想讓自己彪炳史冊。
劉徹擺手示意眾人落座,緩緩又道:“皇太子今已九歲,已經到了開府的年紀了,太常可商議一個吉日。”
皇太子開府建牙,眾人都是心中了然,他們有自身的圈子,皇帝的聖意都能揣測,更別說這種事情。
“稟陛下,臣有奏!”
太常弓身一禮,正要起身之際,卻見劉徹擺手笑道:“卿入座吧!隻是廷議,坐著說。”
“臣謝陛下聖恩。”
太常再次謝恩,跪坐後說道:“啟奏陛下,皇太子開府建牙,還是依祖宗之法得好,臣建議可在三日後大朝商討,到時陛下之聖言,臣等自然奉詔。”
“陛下!”
宗正拱手一禮,麵露誠懇之色,說道:“啟奏陛下,臣讚同太常所言,皇太子開府建牙,乃我大漢之要事,還是依祖宗之法,彰皇太子之威德。”
“臣等附議。”
皇太子開府,這可是件大事,曆代皇太子開府都是在大朝會時商議,以彰顯此事的重要性。
劉據以前是皇太子沒錯,可和開府之後就是雲泥之別,通俗點就是有皇太子之名,卻無甚實權。
可一旦開府,性質就不一樣,他便可以真正步入朝堂,而且要是皇帝不在長安,就可代行監國之權。
這件事不旦要明發天下,還要祭祀祖宗神明,所以這件事的重要程度不亞於冊立皇太子。
在這個時代合法性是非常重要的,可合法的由來,便是得祖宗神明之許可。
可以試想,一個沒有得祖宗神明許可的皇太子,縱使他千賢萬德,也如日月無光般黑暗,因為他不具備合法性。
這些事情在亂世還可以,畢竟是騎著馬打下的名望,可偏偏處在這太平年間。
劉徹何嚐不知道這些人的想法,他自然也清楚這事的重要,他兒子開府建牙一事,不光要大辦,更是要讓劉據的威德以彰天下。
劉徹擺手讓眾人安靜,含笑說道:“卿之言,朕亦是知曉,不過朕要說的是,皇太子開府後親衛軍一事。
朕有意挑選上郡、隴西、北地、西河四郡良家子弟,充任皇太子親衛,規模可按照期門設立之初,可為太子府衛軍。”
太子府衛軍?
眾人麵麵相覷,規模按照期門設立,那就是一萬餘眾,這可比以往多出一倍之多,這可是真正的一軍。
眾人心中了然,怪不得皇帝不在大朝會宣布,而是現在就說出,這要是放在大朝會,肯定會爭論個不休。
他們這時也明白過來,這是皇帝再跟他們通氣。
而此時,在這眾人之中,衛青和公孫賀兩人顯得極其安靜,可心中卻揭起軒然大波,其他人知道的不是很全麵,可公孫賀和衛青卻是一清二楚。
當初劉據就跟他們說過想出征漠北一事,而現在皇帝又有這種舉動,不得不讓二人聯想。
自大漢曆代皇太子開府,僅僅隻有五千人的親衛,這是一個規矩,可皇帝今天卻打破了。
如若不是為了劉據出征漠北一事,衛青和公孫賀是斷然不會相信,因為僅僅是開府建牙,根本無需這麽多人,更何況還有皇帝親自賜號。
衛青小心翼翼抬頭看了劉據一眼,而劉據此時也看到舅舅衛青的舉動,不動聲色,算是默認此事。
衛青和公孫賀得到劉據的默認後,盡可能壓住心中的激動,他們清楚這事一旦提早暴露的後果,必然會遭受一切反對。
皇太子率軍出征去戰場,那可不是鬧著玩的,足夠讓那些臣子頭破血流也要阻止此事發生。
劉徹身子斜靠在禦座,笑了笑又道:“諸公以為如何。”
眾人皆是拱手:“陛下有詔,臣等自然遵詔。”
沒有任何的阻力,很快便敲定了此事,這就是內朝,這就是皇帝老爹集權後的成果。
可以試想,若今天沒有這樣的內朝,像皇帝老爹類似這種決策,肯定會受到一定的阻力。
劉徹拿著竹簡敲打腿部,點點頭道:“那這事便定了,太常回去後寫個章程,三日後早朝再議此事。”
“諾!”
大朝會雖形同虛設,可像這樣的大事,還是需要在朝會上商議,通氣歸通氣,該走的流程一點都不能少。
劉據可以想得到,三日後太常一旦奏明此事,這些公卿絕對會率先站出來同意,到時候就算有人想爭論都沒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