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典籍華夏:我的直播通古今> 第138章 上承尚書,下啟千秋

第138章 上承尚書,下啟千秋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喃喃的重複著葉遲的話語,回味著其中的韻味。


  “不知史家之絕唱是指的何書?”


  彈幕上早已飄滿了《史記》的字眼,雖然華夏曆史的斷層影響後世很大,但是這依然改變不了它在華夏曆史上的地位,更是被封為千古至尊般的存在。


  “回太史公,此書便是您所編著的《太史公書》,在後世中也有《太史公記》、《太史記》兩種稱謂,隨著時間的推移,便有了我們後世《史記》的稱呼。”葉遲上前走了兩步然後道:“在太史公的記載之中,提出了‘民以食為天’始於齊國相國管仲,後於楚漢之爭之時酈食其勸諫劉邦而取成皋,記錄在其傳之中。如無先生記載,此語起源便是無考。小子此次前來,便是為了尋訪太史公,追溯華夏記憶而來,”


  “這,《史記》便是《太史公書》?”司馬遷極為驚訝,臉上卻不由露出了笑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屈原《離騷》乃是天下一絕,千古名篇,我所編著的《太史公書》豈能與其相提並論,過譽了,過譽了。”


  葉遲搖了搖頭道:“太史公過謙了,《史記》所記載共有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等,共計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餘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餘字。此書更是開創了曆史載體的先河,成為曆朝曆代正史的紀傳體之法。在後世當中,成為華夏上下五千年所編著二十四本官方史書之首,其敘述藝術、人物刻畫等更具有文學底蘊,被後人稱頌,故在兩千年後有一位叫做魯迅的文學大家稱此書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若不論其他,隻論史書本身,他更是銜接了《尚書》,作為華夏曆史文明的延續,這是一種傳承,一種屬於華夏經久不息的偉大創舉。敢問先生,此書可有負此讚譽嗎?”


  “這……”司馬遷剛想要說些什麽,卻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看向了葉遲道:“若論古文傳承,又有誰比得過先師伏生了。”


  伏生,葉遲知道,一位華夏偉大的先賢。


  以命護書,以命傳書,以命授學。


  他的一生除了前半生的秦朝博士生涯,後半生便是滿是蹉跎的傳承守護者,小心翼翼的渡過著餘生。


  “漢無伏生,則《尚書》不傳;有《尚書》而無伏生,人亦不能曉其義。”這句話是伏生一生最大的功績,也是後世兩千餘年的認可,葉遲看向了一旁,熊熊大火,唉叫聲起,葉遲看著這一幕道:“伏生,名勝,字子賤。孔門弟子宓子賤後裔,秦為七十博士之一,秦始皇三十四年,按照我們後世紀元的方法也就是公元前213年,為建立專製製度的秦始皇聽取了丞相李斯的建議開始了焚書,伏生博士作為七十博士之一,以命護書,躲避了焚書的厄難,在次年的坑儒事件中更是悲憤不已,但是為了護書,他不得不把這編撰包含唐堯、虞舜、夏、商、周曆代記述的《尚書》藏於老家牆壁之中,以保傳承不斷。”


  “先生以命護書,隱世數十年,直到惠帝四年,挾書律被廢除,先生由此取出牆壁之中的《尚書》二十八篇,此消息傳到宮中,陛下得知此事極為讚賞,意欲請其入宮傳學,無奈先生已有九十餘歲,難以長途跋涉,故派遣太常掌故晁錯前往章丘聽學。”司馬遷回想起這段事情,雙目之中滿是敬重。


  “太史公,請看!”葉遲右手一請,一側的出現了一個發須皆白的老者,嘴裏念叨著一些聽不清的話語。


  “這,這,這是先生!”司馬遷聞言看去,心中極為震驚的看著葉遲道:“時光回溯,非今人之能,小友後世神通,猶如仙人。這一日應是晁錯奉命前來求學於先生,隻是先生年事已高,許多言語已經無法說清,這次授經也極為波折,最終在先生之女羲娥的幫助下整理出了除保存完好的二十八篇之內的共計四十一篇。”


  伏生授經的場麵出現在觀眾的麵前,伏生的弟子以及晁錯等人在兩旁跪坐傾聽,講解這《尚書》之精髓。


  “滿招損,謙受益。”


  “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玩人喪德,玩物喪誌。”


  一句句經典之語從老邁的伏生口中猶如大道之音傳播開來,身旁坐著的是伏生的女兒羲娥,在一些聽不懂的地方,她做以解讀。


  晁錯等一幹弟子在旁認真的聽著伏生的講書。


  “伏生講書,後被唐朝大詩人王維描繪而出,是為《伏生講經圖》。”葉遲降到此處臉色卻是一變,語氣也變得鄭重起來:“《尚書》原叫《書》,之後世人稱之為尚書,這是先生之前最為早期的曆史文獻匯編,正式因為先生的護書得意傳世,後又有王維的化作,廣為世人知曉,然而這幅化作在後世戰亂等原因流落於海外,也就是華夏之外的國家,最後被?本阿部房次郎收藏,在其去世後,其子阿部孝次郎在1943年將家中所藏一百六十餘件餘件中國古代書畫捐贈大阪市立美術館,其中即包括此件《伏生授經圖》,華夏傳承出現斷裂由此可見。”


  “近兩百件古籍字畫流落於外夷,這就說猶如現在《尚書》一般麵臨著即將毀滅的災難。”司馬遷歎了一口氣道:“那不知道我所傳《太史公記》,也就是您口中的史記,可殘缺甚多?”


  葉遲點了點頭道:“《史記》殘缺極多,十不存一,而多數補注,也都不過是臆測而已,不僅是《史記》,包括伏生先賢的《尚書》、孔子弟子編著的《論語》、後世的《漢書》等等,都大大小小或缺,想要補齊需要極大的經曆以及佐證,所以才會有了今日,我來拜訪先生之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