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史家之絕唱:《史記》
葉遲看著劉邦與酈食其兩人,再次做起了旁白的介紹。
“公元前204年,秦國在秦二世的統治之下,已經步入了王國的輪回之中,昔日拜訪劉邦的酈食其已經成為了劉邦的座上賓,更是為期出謀劃策,以三寸不爛之舌遊走於各大諸侯之間,建立了抗秦的統一戰線,並被劉邦賜封廣野君。這一年,楚漢之爭,項羽攻打劉邦與滎陽,時任淮陰侯的韓信攻破趙國,彭越這段期間更是多次造反,楚國分兵擊之,就在這個時候劉邦在多次被困滎陽與成皋多次,於是有了放棄成皋以東的地盤。”
葉遲的旁白結束之後,原來對話的酈食其與劉邦二人的場景在星辰轉變之中轉換。
酈食其看著愁眉苦臉的劉邦道:“漢王,我們此刻並非困境,又何需多慮,我聽說能知道天之所以為天的人,可以成就統一大業;而不知道天之所以為天的人,統一大業不可成。昔日春秋賢相管仲曾經進言齊桓公說道‘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這句話的意思是作為一名成就統一大業的王者,他將會以百姓為天,因為百姓是天下的根本,而作為這個天下的根本,他需要的是什麽,是糧食,糧食就百姓的天,更是作為一個王者的天。漢王,敖倉不能丟啊!”
劉邦沉思了片刻道:“項羽那廝欺人太甚,我擔心……”
酈食其打斷了劉邦的話,再次果斷的勸阻道:“敖倉這個地方,天下往此地輸送糧食已經有好長時間了。我聽說現在此處貯藏的糧食非常多。楚國人攻克了滎陽,卻不堅守敖倉,而是帶兵向東而去,隻是讓一些罪犯來分守成皋,這是上天要把這些糧食資助給漢軍。當前楚軍很容易擊敗,而我們卻反要退守,把要到手的利益反扔了出去,這是一個錯誤的決策,極為不妥啊!”
劉邦與酈食其的爭論還在繼續,於此同時,另一個舞台上也出現了管仲與齊桓公談論國策的畫麵,而這畫麵也正是酈食其與劉邦之間對話的核心,那就是“民以食為天”。
這兩個朝代的對話各在一側,隨著兩者中間的星光匯聚,一道聲音從中傳播開來。
“酈生因曰:“臣聞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夫敖倉,天下轉輸久矣,臣聞其下乃有藏粟甚多,楚人拔滎陽,不堅守敖倉,乃引而東,令適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資漢也。”
場景之中一名老者手持書籍吟誦起來。
“咦,這個人是誰?不是對話劉邦嗎?怎麽場景還換了,這個場景是在中央的,難道這個老者才是這次對話的主要人物?”
“這段文言文應該是上麵葉子大神的古言,按照現在的情況,那就是眼前的這位才是正主,隻不過這是誰,還真的猜不出來?”
“民以食為天,倒是經常聽到,剛才那個叫酈食其的說了這個話是管仲老爺子說的,那麽這個白發老爺子肯定不是管仲,因為已經對話過了。”
“民以食為天,我以前都不知道這話是管仲說的,真的假的?”
“管他真的假的,反正是咱們老祖宗的話就行了。”
討論還在繼續,葉遲看著白發老者,走上前去。
“後世小子葉遲見過太史公!”
葉遲此言一出,那些還了解曆史的人瞬間明了眼前的這個人是誰。
《史記》的作者太史公司馬遷。
彈幕上紛紛發出來驚訝的表情,因為《史記》雖然現在還存於世間,但是卻殘缺絕大部分,現在都還沒能破譯結束,以葉遲節目的看點,不會那麽輕易的出手,一旦出手必有奇跡。
“天啦!這次對話太史公,是不是明天就可以看到《史記》的全篇了?”
“說不定還真的有可能,聽說這次《管子》的破譯文字出來後,準備刊登在華夏日報上進行連載,另外還會有電子版共享,全國暢讀。”
“我艸,真的假的,那我們以後寫小說且不是就有更多的題材了,正好我現在才思枯竭,有了新的題材,我的小說肯定會再大賣一次啊!”
“求書名!”
“求書名!”
“求書名!”
在觀眾的評論之中,那個白發老者看向了葉遲。
“小友,來自於後世?”
麵白無須,聲音偏尖。
這一聲來自於後世,讓觀眾們瞬間感覺到了一道不一樣的聲音,比之那電影上的扮演宦官的人更是入木三分,這演技讓彈幕再次飄了起來。
葉遲看向了太史公司馬遷道:“回太史公,小子來自於兩千二百年後的華夏,為尋華夏傳承而來,因此特來拜訪太史公。”
“兩千二百餘年的華夏?”司馬遷很是好奇的看著葉遲道:“那時候的華夏應該不再是漢朝的天下了吧!”
司馬遷很是淡定,對於葉遲的身份也沒有懷疑,就像是尋常的聊天一樣。
“回太史公,自華夏炎黃合並以來,曆經夏商周以及春秋戰國後,再次被秦始皇統一,後歸漢統,在漢之後,經王莽篡漢,自此由漢高祖劉邦打下的漢室江山告一段落,這一時期被稱之為西漢,遠比秦朝國祚綿長,共計二百一十年,隨後由漢室子孫劉秀重掌天下,漢祚再續。”葉遲說到此處微微一頓。
“想不到我大漢居然也未能逃脫這國家命運的宿命,即使經過陛下的文治武功,卻也不過是兩百年的國祚,看來這天下大勢難以違逆啊!”司馬遷一聲歎息,陷入了沉思之中。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太史公不必憂心,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隨之三國鼎立,司馬謀魏天下一統而建晉,之後再次分裂為南北朝對立,再之後就是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葉遲大致的為司馬遷解釋了一番。
“原來自大漢之後,兩千二百餘年居然又經曆了這麽多的變化,曆史的軌跡始終是脫離不了它自己的宿命,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說的好啊!”司馬遷嗬嗬一笑道:“可是不知小友從後世兩千二百餘年來拜訪於我,所為何事?”
“後世華夏因為戰火、傳承、物欲等各種原因出現了華夏曆史的斷層許多曆史著作以及事件都不可考。”葉遲退後一步,對著司馬遷拜道:“先生所著《史記》,被後世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故前來尋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