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義渠的邦交
早晨剛起床,犀長老過來報告說:“昨日魏使來到義渠國,請王叔即刻赴魏國大梁,公孫丞相有要事相商。因昨日王叔不在宮中,因此耽擱,留下魏使小住一夜,等您回話。
“此事關乎國家邦交,理應報告王妃,她知道嗎?”由渠說。
“魏使明說要您回話,我就未曾告知王妃。”犀長老說。
“趕快告訴王妃,讓眾臣都到王宮大廳議事。”由渠說完,犀長老應允著出去了。
由渠心想,這韓魏兩國肯定又要再生戰端。先與眾臣分析一下當前的形勢,他去了魏國也好見機行事。由渠來到議事廳,王妃攜帶著小世子已經等候在那裏。出於禮節他向王妃稟明事由,王妃說:“她已知曉,一切邦交事宜全憑王叔做主,她一個婦人根本就不懂。”
由渠馬上召見魏使問明緣由,並回複:“他即刻啟程前往大梁麵見魏王及公孫丞相。”
魏使走後由渠向眾位臣工分析了當前趙、魏、韓三國的戰略意圖。
“據魏使講秦國戰敗割地賠償。秦王將本屬魏國的西河之地,劃給了韓國,而將本屬韓國的上黨郡給予魏國,公孫衍聽聞非常生氣。秦王存心不良,意在挑起韓魏之間的矛盾。為日後的韓魏之戰埋下禍根,魏王此舉定是拉攏義渠以牽製秦國,達到他們的目的。此時韓魏已經與義渠交好,旨在加強同盟關係而已。我們最可怕的敵人是秦國,函穀關一戰,秦國割地賠償,秦王也一定會記恨於義渠國,若幹年內如若秦國無戰事,必定會出兵伐我。為了義渠的安寧與太平,我們必須主動結交趙魏韓,迫使秦國既不敢輕易出兵伐我又要主動與我們交好。義渠國的大半領地與秦國接壤,這些年我們學習秦人農耕、練兵之術,受益匪淺,如果能與秦國發展商貿往來也是明智之舉。”
由渠講完,眾臣頷首默許,隨即散去。
王妃對由渠說:“王叔此去魏國又是好些時日,我已派遣衡長老秘密前往秦國,接令千金回國。孩子要是到了,見不到父親如何是好?還望王叔早去早回,免得眾人擔憂。”
“此去大梁隻是例行邦交,不會耽擱太久。不過秦國若有使臣到來,王妃盡管允諾。”由渠說。
王妃眨巴著眼睛,脈脈含情地望著由渠。小世子也快十歲了,如今個頭長了不少。由渠說:“照顧好世子,我去去就回。”
由渠走後沒幾天,他的女兒就到了義渠國,此舉應證了由渠的說法卻超出了王妃的料想。秦國不但將由渠之女派使臣護送回來,同時還送上秦國產的布匹和糧食,以示友好。
出使義渠的使臣恰巧是由渠的老丈人。此時他已棄商當官了,在櫟陽的一個小縣做縣丞,雖然官階卑微,但也洗去了商賈的身份自然是滿心歡喜。他之所以能走到這一步,確係秦王的刻意安排與由渠有著莫大的關係。秦使未能見到由渠執意不肯走,怎奈時日有限,不便再等就回去了。
王妃見到由渠的女兒自然很高興,這孩子長小世子兩歲,可能是饑餓的緣故,長期的營養不良身體很瘦弱,孩子年齡小,沒見過多少外人。來到義渠又語言不通,不肯留下,哭著喊著要回秦國去,隻有王妃一人會秦國的方言,能與她溝通交流。在王妃的悉心照料嗬護下,孩子才算勉強留下了。夜裏偌大的王宮空蕩蕩的,孩子一個人不敢睡,王妃便將她領來與自己同住,教導小世子善待姐姐並一起玩耍遊戲。
由渠來到魏國,在公孫衍的引見下魏王親切接見了他,自然是客套一些兩國邦交永結同盟的官話。他感覺魏國的強大也隻是暫時的,魏王昏庸無能,一切全憑公孫衍支撐,要是沒有了此人,魏國將是一盤散沙,難成大業。接著公孫衍又知會了趙韓兩國,他們也拋來了橄欖枝,邀請由渠到趙韓兩國建立邦交,共話未來。原本由渠隻是來例行兩國邦交,哪知事情的變化,總是出人意料。
由渠早有窺探趙韓兩國實力的想法,此番盛情邀請當然不能拒絕,說不定借此機會還可以學習趙韓兩國的治國方略,如此兩全其美的事情,豈能錯過。於是由渠率眾隨從先到趙國,與平原君暢談國事,順便遊曆一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國策,讓由渠大開眼界,沒想到趙國人放棄原來的寬衣博帶和戰車戰術,換以短衣緊袖、皮帶束身,腳穿仿製胡人的皮靴,訓練單人騎兵戰術。此舉極大地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增強了趙國的軍事實力。由渠暗自驚歎趙王製定的國策,數年內定會使趙國日漸強大。這一點由渠看在眼裏,銘記於心。
告別了平原君趙勝,由渠趕緊派人送信回義渠報個平安。接著一路南下到了韓國新鄭,在申差和暴鳶的引見下,韓王在王宮大殿親切接見由渠,韓王一席話讓由渠感覺韓王頑固保守,不圖改革自新以求強大,權且安樂度日而已。韓國夾在趙、魏、齊、秦的中間很難有向外擴張的餘地。
由渠拿到了韓王的通關文書,分別走訪了韓國的平陽、宜陽等地,這些地方物產豐富,人民生活富裕。他們的冶金技術非常發達,鐵質農具的製造,有利於韓人開荒種田,提高勞動效率,又有黃河水的灌溉,糧食產量非常高。先進的冶金技術,鑄造出來戰國時期最先進的兵器。
此番尋訪趙、魏、韓三國,由渠收獲滿滿。如今的華夏大地上諸侯爭霸,割據一方。表麵上看戰國七雄勢均力敵、旗鼓相當,但隻要深入國內去仔細探究和分析就會發現各國的君王、製度、軍隊及對外策略大不相同,這也讓由渠學到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略。用這些方略治國理政,日久必然會見成效。由渠深信趙、魏、韓三國若幹年後,在各自的國策和方略下,通過戰爭的優勝劣汰法則,會將這三國的命運送上不同的道路,最終的結局都是一切因果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