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馴化
鱷魚尾是真急了,經常在幾個人麵前抱怨。現在重新提起馴化這個話題,幾個人都覺得難度太大,可能先要想辦法大量馴服,馴服的多了自然會找到馴化的辦法。一頭野牛差不多五百公斤到一千公斤重,一般人還真的惹不起。於是四個人與所有的學生商量,做出了一個馴服計劃。
現在的格雷特河穀草原還在禁獵階段,學校先通知了北糜子聯盟與村裏人部落,經過認可才開始行動。一切準備就緒後,包括學生、龍氏女人在內的幾千升級者組成馴牛隊,用火把將選定的牛群驅趕進一個小山穀,用大石頭堵住穀口。幾天後,野牛餓的沒力氣了,另外一個出口開始行動。一個木頭做的封閉長廊伸進山穀,青草從長廊內口投入穀地,牛群過來搶食,慢慢地跟隨青草進入長廊,最後走出山穀進入一間間隔離的圍欄裏。
孫虎牙第一個進圍欄,野牛忙著四處尋找青草沒工夫搭理他。孫虎牙一手按著牛背躍起,騎到牛背上,抓住長毛穩定身體。野牛背是弧形,沒有像駱駝、馬一樣成為鞍形,所以騎上去很別扭。
野牛發覺有東西騎在背上,死命地擺動、跳躍,試圖將東西甩出去;孫虎牙緊緊地抓住長毛。野牛甩動身體的動作很有韻律、很好看,外麵觀看的人群不停地喝彩,不是為孫虎牙而是為野牛的動作喝彩。野牛前後四條腿不停地動,使得身體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使得孫虎牙在空中甩來甩去,要不是手抓長毛早就跌落牛背。
野牛到底沒能將孫虎牙甩出去,用完了力氣隻好停下來休息,任由孫虎牙騎在背上。停了一會,圍欄外麵扔進來青草,還有清水注入準備好的石槽裏。野牛走過去靜靜地吃,吃完草又去喝水。吃飽喝足攢足了力氣,野牛又開始甩動,這野牛還真是倔。這次孫虎牙有了準備,抓住牛角,用力扭動牛頭,雙腿夾住牛背靠近牛脖子的地方,牛再也沒能力把孫虎牙甩到空中;牛頭被扭得難受,脖子與脊背被夾得難受,牛不得不停下來,孫虎牙也停下了,野牛舒服了又開始甩動身體。
如此反複,幾天後野牛才在食物的誘惑下、難受的懲罰下,勉強接受了騎在背上的東西。這樣的訓練還是不夠,野牛經常發脾氣,反反複複很多次,才初步安靜下來。其他人的馴服過程大同小異,難度很大;馴牛隊暫時隻馴服了這一群幾十頭野牛和小牛犢,停下來摸索規律。
總結經驗,還是要懲罰、誘惑讓野牛產生深刻難忘的記憶,前提是馴牛人一定要騎到牛背上不被甩下來。野牛變的溫順了,馴牛隊才將這群牛轉移到北糜子高地,那裏因為要輪耕,草場很多、很大。
馴牛是鱷魚尾的專業,所以經過一段時間研究,總結了一些規律,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抓捕,前前後後抓捕了五百多頭成年野牛和幾百頭小牛才暫時告一段落,繼續積累經驗。孫虎牙等人不可能天天去馴牛,那些專職戰士不一樣,與鱷魚尾的學生天天與野牛泡在一起。
普通戰士也開始馴服小牛,小牛犢年紀小力氣更小,皮鞭與食物的雙重作用很容易產生深刻的記憶。隨著小牛犢成長,戰士與牛犢也產生了友誼與感情,長大後就可能成為相依為命的親密夥伴。
效果看出來了,野牛還是可以馴服的,戰士們經常騎著野牛在草場上奔跑。鱷魚尾也露出了得意洋洋的笑容,終於有了巨大的成就,總結出一套馴養野牛的方法,而北糜子也有了新的兵種牛騎兵。野牛速度不慢,最快每小時能跑五十多公裏。為了計算牛到底跑得有多快,鱷魚尾的學生用沙漏做出了時間刻度。本來想用十三這個數字,發現不好分時間,就用了二十這個數字,隻因為習慣了二十進製,所以一天有二十個小時。
鱷魚尾的研究生與大學生可以分贓了,研究生的成果是馴養野牛;大學生的成果是沙漏,一種稱量時間的工具。其中一些內容被鱷魚尾刪掉了,幾個學生通過監測認為,這種野牛體型太大,需要的食物太多,根本不適合馴養,嚐試是可以,大規模馴養並不劃算。除非在馴化的過程中,野牛體型變小,體重降低,才會有實用價值。鱷魚尾刪掉的理由是,為什麽野牛的體型不會改變,變的更適合人類?
再次秋獵的時候,出動了幾百名牛騎兵,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檢驗牛騎兵的能力;另一個任務是抓小牛犢,一般抓一歲多的小牛最好。格雷特河穀太封閉,對野牛的繁衍不利,引進一些外來的野牛可以提高整體的體質。
牛騎兵碰上幾十頭的牛群,基本上可以把牛群圈起來在草原上奔跑,等牛跑累了再開始獵殺。馴養的牛群因為飼料的調整,耐力要好過野牛,所以有足夠的時間、力氣獵殺。
正常狩獵的時候,需要很多人舉著火把保持牛群的奔跑方向,現在隻需要牛騎兵就可以將幾千頭規模的牛群驅趕到預定的狩獵場,狩獵效率提高。驅趕牛群的時候,小牛犢跑得慢、耐力差,很快就會拖後而遠離牛群,戰士們就將小牛驅趕進準備好的籠子裏。
因為運輸工具的限製,並沒有因為狩獵效率的提高就帶回去更多的肉食,倒是帶了上千頭的野牛犢。幾個月的朝夕相處,大部分牛犢都被普通戰士馴服。
牛騎士像是一個標誌性的信號,從這個時間點開始,整個世界變得不同。氣候逆轉的速度超乎想象,氣溫回升、雨量增加,任何一個雨滴覆蓋的地方都變的欣欣向榮。沙漠裏的綠洲多了,能夠養育更多的人口;東部平原的植物更加茂盛,繁衍出了更多的食草動物,而以之為食的猛獸也隨著增加。那些生活在森林裏、草地上的小動物,更是以不為人知的方式快速繁衍。
再多的動物、植物也沒有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發展的快,無數人群湧進動植物繁盛之地。從來沒有人知道這些人群都在哪裏躲避災難,當東部大平原恢複了往日的生機後,這裏就出現了大批尋找食物的人。
霍氏、伊氏部落的變化最為明顯,沙地變成了綠色,群山中的草叢、樹林擴大了領地。格雷特河的大水庫已經修好,水道才修到一座低矮的穀地內,霍氏、伊氏就不願意再修下去,認為沒什麽大用。北糜子未置可否,不想修就不修吧,不過還是幫他們墾荒、修建梯田。
北糜子的耐寒性種子已經培育成功,格雷特河穀從此遠離饑餓,多的吃不完的食物使得人們拚命地養育下一代,仿佛這樣才能找到久違的安全感。
格雷特河穀變的富有,與周邊同樣剛剛富裕起來的部落建立起了緊密的貿易關係,種子與莊稼技藝也隨著商道向四周傳播。學的最快的有兩個地方,其中之一是東部大平原。北糜子每年秋獵的時候會在當地舉辦集市,種子與種植方法就這麽流傳出去,順著風河,順著風河匯入的母親河向四周擴散。人們比想象的更加聰明,這片廣袤的平原上,四處飄起燒荒的濃煙,莊稼地與同宗同族的莊稼又完成了一次輪回,重新回到這片大地。
石頭山以西的紅土大高原上那條紅河流域,居住著村裏人稱為古族人的族群。古族人是很古老的部落群體,沒有人知道他們在紅河居住了多少年。村裏人就是從古族人分離出來的年輕部落,因為這種血緣紐帶,雙方交往密切。新的種子與技藝也隨著這種交往,沿著沙漠、沿著紅土高原傳播到紅河流域,再以這裏為中間點,傳播到西部海岸與更遠的北方。
氣候的變化對格雷特河穀並沒有太大的影響,這裏仍舊是以幹燥、寒冷為主基調。夏季的雨水多了一些,但不足以影響河穀的生機。反倒是春季氣溫的升高使得高山上的雪融化的更快,春汛更加明顯。
因為北糜子的大工程,人們不愁吃不愁穿,四周也沒有搶飯吃的敵人,整個天下一片祥和,每個地方的人類都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北糜子人的文明程度高一些,周圍部落隻會因為富饒的新領地而欣喜,北糜子人吃飽飯的時候,總是談天說地,講神靈的故事。戰士們在遷徙途中編造的神話故事,經過少年聯盟的演繹與傳播,已經深入人心,就連村裏人都相信了格雷特河穀的傳說。
除了神話故事,人們還經常回憶那場死裏逃生的大戰。人們大多時間都是吹水,但有的時候是在回憶,回憶往事的時候總會察覺到很多不能理解的地方。人們時常也會感覺到那時候的不可思議,人們都發瘋了嗎?怎麽會那麽瘋狂地、毫無理智地,以毀滅對手為目的,不死不休。在人們的印象中,食物首先失去了位置,戰場變的模糊,廝殺的身影變的陌生,已經記不得自己的位置,影像中再也沒有了熟悉的身影。人們時常懷疑,這一切都是真的嗎?這一切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