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股份製
南昌城的百姓們是幸福的。
作為郡治,南昌城的百姓們能從位於城內的官府,以及圍繞官府而存在的各處機構,如榷場、醫學院、將作院,甚至軍營中得到各種消息,並津津樂道。
尤其是最近,自雨季稍歇,來自官府跟民間的各項活動都開始恢複,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消息,讓人們在勞作之餘,多了很多茶餘飯後的談資。
雖然現在秋收未至,田間的農活也不太多,但是南昌縣中的百姓們卻並沒閑著,甚至可以說更忙碌了;究其原因,卻是因為於府君婚期將至,趁著現在的農閑時節,官府下發了大量相關的任務。
有針對民間的零散任務,譬如製作漆器、收集彩羽之類的稀罕物品等;
也有征調大量民夫才能完成的大規模工程,比如說為了迎接即將從四麵八方趕來的賓客而修整的道路、擴建的館驛等。
隻是賓客還沒來,倒有豪傑先一步趕到了豫章。
“文達啊文達,你可讓我等的好苦,”
柴桑水寨,這個可以說是於琦發跡起點的地方,這一天又迎來了新的客人,不是別人,正是被於琦苦盼了一個多月的江夏豪傑李通李文達。
載著李通的戰船尚未挺穩,於琦就一個箭步衝上前去,跨步跳上戰船,一把抓住李通的胳膊並緊緊握住,滿臉的情真意切。
之前又沒見過,不怕認錯人嗎?
當然不怕,徐庶陪在於琦身邊呢,於琦之前沒見過李通,徐庶可是認識的,早早的就給於琦指明了對象。
其實早在徐庶指明之前,於琦就大致分辨出了誰是李通,畢竟這個年代,武將是非常容易從外在條件上被分辨出來的,體格瘦弱的可當不了武將,別說武將了,甚至連當兵都當不了。
在於琦看來,李通就是一個典型的武將——體格魁梧雄壯、四肢發達有力。
整個船上,就數李通的體格最壯,他不是李通,誰是李通?
事實證明於琦的猜測沒錯,體格最壯者,果然就是李通。
此時被於琦攥住胳膊的李通頗為尷尬,拽也不是,不拽也不是,拽不出胳膊來就沒有辦法行禮,隻能沉聲正色道:“累將軍久候,通之過也。”
拽著李通的胳膊大力晃動,於琦滿臉推笑道:“隻要文達能來,別說讓我等一個多月,就是讓我等半年、等一年,我都等的甘之如飴。”
“不瞞你說,自接到文達來投的消息後,我便日思夜想,翹首以待,今天可算是見到文達了,我心裏這塊石頭啊,也終於可以放下了。”
“這個我可以作證,自從接到文達你欲來投的消息後,主公可以說是一日三問,得到你的消息後便喜不自勝,若是沒有你的消息,便茶飯不思。”
終於上船的徐庶此時束手站在兩人一旁,笑眯眯的替於琦解釋道:“我有時候亦拿此事打趣主公,說他對陸姑娘都沒如此上心。”
於琦終於鬆開攥著李通胳膊的手,故作羞惱道:“哎,元直休要胡說,此事若傳到筠兒的耳朵裏,還不知道要平生多少波瀾,慎言,慎言啊。”
雖然徐庶說的有些誇張,但李通也是了解徐庶的,知道他不是無的放矢,言語中雖略有誇張,但大體來說還是可信的。
再想到於琦剛才見自己時的那種狂喜之情,因初次見麵而在心中產生的那點芥蒂跟隔閡頓時煙消雲散。
李通整了整衣冠,隨即大禮參拜,朗聲道:“將軍厚愛之情,通無以為報,唯粉身碎骨以報將軍之抬愛。”
隨著李通以頭伏地,附近船上隨李通前來的部曲們皆屈膝行禮,齊聲高呼:“願為將軍效死!”
鏗鏘有力,聲震四野!
若是沒有提前交代過,那就隻能說明李通甚得軍心,盡得軍中將士的擁護。
於琦心中一動,臉上卻堆滿了笑意,上前扶起李通:“我得文達,如虎添翼也,眾將士也都起來吧。”
“恭喜主公又得一員良將,”徐庶在一旁衝於琦道喜:“我知主公今得文達投效,心中甚是歡喜,卻也不至於久立船上,不如上岸再說?”
“對對對”,於琦一拍腦門道:“安陸至柴桑的水路我亦走過,知道行船不易,我在岸上早已備下酒菜,特為文達接風。另外還給將士們準備了飯菜熟食,招呼將士們一塊吧。”
“多謝主公”,李通拱手以對,隨即揚聲高喊:“將軍為我等準備了飯菜熟食,眾將士還不快謝過將軍。”
在眾將士的呼喊聲中,於琦跟李通攜手上岸,來到岸邊的一座草亭中。
亭中坐於席間者,唯有四人,除李通、徐庶之外,尚有於拾作陪。
“文達之前送來的百姓及將士家屬,皆已安置妥當,百姓每戶授田十畝、將士們每戶授田二十畝,皆是上好的良田。”
“如今田裏的糧食盡歸各戶,另有其他惠民政策,文達若有興趣,日後可以逐一了解。如今彭蠡澤西岸,柴桑、曆陵兩縣的良田大部分都在官府及將士們名下,百姓可以從官府中租田,而將士們則可以軍功授田。”
李通不光甚得軍心,亦得民心。聽說他要來豫章投奔於琦,近千戶朗陵的百姓都舍棄家業,隨李通前來豫章,除此之外,另有兩千將士家屬亦在此之前到來。
雖然據於琦了解,這些跟隨李通從朗陵來到豫章的百姓,都是因戰亂或饑荒從各地流浪到朗陵的,在朗陵也談不上什麽家業不家業的,但是能隨軍再次搬家,也能說明李通在這些百姓中的威望。
至於李通帶來的那兩千將士,都是跟隨李通多年的部曲,於琦也沒打算拆散他們,當然了,於琦也不敢拆散他們。於琦今天敢拆散他們,明天李通就敢叛變,而且以後也不會有豪傑前來投靠。
這年頭,敢稱豪傑的,哪一個沒有幾百上千的部曲私兵?或者說沒有部曲支撐的,也敢自稱豪傑?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特色,又不光李通自己,像太史慈如今常駐丹陽,他手下的士兵都是他一手募集、訓練出來的,時間久了,這支丹陽兵就算不是太史慈的部曲,也是太史慈的部曲了。
沒有辦法,現在的情況是山還沒壘起來呢,就別惦記著削山頭了,先把山壘起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