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三個噴子一台戲
正所謂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文朝社會的現狀何其不是整個封建社會的狀況呢?但是誰又有能力改變呢?難不成在這種民智未開的年代推行後世政策?那無疑就是和自尋死路,所以說歐尚這類的人必須存在,而且長時間之內自己還是要依靠這些人。
教育是最根本的事情,這點不論什麽時候都是不過是的理念,古人難道真的不知道讀書識字的重要性嗎?無非就是家庭條件的不允許,普通人家對於勞動力是無比的看中,這年頭讀書識字的成本高,出材料的幾率低,自然很少有家庭願意做出這樣的賭博。
對,這年頭讀書其實就是一種賭博,而且這種賭博還是決定人一輩子的命運,話雖然是有些難聽,但是實際情況就是這個樣子,讀書做官是相互勾連的,若是讀書不能做官的話那麽讀書有何用?
入朝廷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一朝高中,四海揚名,除此之外就是從軍或者造反成功,但是後者風險都是很大,可以說都是一不留神吃飯的腦袋就不在自己脖子上麵掛著了。
馮寧成立縣學的目的很簡單,並不是真的希望長安城人人都是秀才舉子,顯然這是不現實也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但是馮寧希望長安縣城之中人人都能識字,起碼不會因為文字機巧而吃虧上當。
不過縱然是這樣的一個目標說出來都是讓其他的人感覺困難重重,文朝雖然從上到下都是中式教化,都是推崇教育,但是文朝所謂推崇的教育重視的教化和後世完全就是兩個概念。
文朝地方官員教化看的便是這個地方每科高中的人數,往往中舉的人數越多這個地方所謂的教育推廣的越好,相反則是縣官的失職,重則自然是要受到朝廷的責罰,至於說百姓的識字率?不好意思文朝上到皇上下到每一個官員腦海之中都是沒有這個概念的。
馮寧所謂推廣教育的辦法歐尚聽了直搖頭,歐尚也是精明人,自然是能看出來這裏邊究竟有多麽的艱難,自己本就是大儒,已經有了很高的社會名望,為什麽還要陪著馮寧蹚渾水呢?過去了是馮寧的功勞,過不去還需要賠上自己的名望。
一邊的陳賓也是陷入到了沉思之中,陳賓一開始或許也是和馮寧想的大相徑庭,陳賓依然還是普遍的讀書人的想法,他卻沒有想到馮寧的思想竟然如此的超群。
但是陳賓畢竟做過官,眼界上麵要比歐尚開闊一些,這裏邊的契機和機遇自然人家陳賓也是能夠看到,如果馮寧的設想真的有朝一日實現,那麽或許天下大治也不久以。
不管是日常生活還是生意買賣,三教九流之人可以說無時無刻都需要文字的辨別和書寫,如今為何百姓不打官司?一方麵由朝廷的官官相護,另一方麵其實也是有訴訟的過程限製。
往往蒙受不公的百姓在訴訟的第一步就被卡住了,很顯然狀紙這東西不是文盲能寫出來的,甚至認字不多的人都是寫不出來,找會寫的往往人家也是看人收費,而且普遍要價不菲(對於百姓來說)自然而然也是沒有百姓訴訟了。
當然不排除這裏邊由朝廷的愚民政策,但你若說都是愚民政策導致那就有些不現實,更大的因素還是文化對於一般百姓的束縛。
此後的談話可以說歐尚的態度冷淡了很多,馮寧的意思人家已經了解清楚了,很明顯歐尚並不願意來幫馮寧做,或者說人家壓根就不看好馮寧去做的事情。
難如上青天的事情,官家都不一定敢做,你一個小小的縣官憑什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呢?
歐尚態度的變化馮寧和陳賓自是能感覺到出來,這樣的名儒人家不願意就是不願意,馮寧自然不能動粗把人家綁到長安吧。
相比較而言馮寧反而是更加的堅定了普及教育的決心,百姓們實實在在的需要,另外若是百姓們都會讀書認字之後例如歐尚這樣的人還有什麽牛氣的資本?
天才不常有,但是當一個基數足夠大的話那麽天才就變成尋常的東西了,歐尚這類的高級知識分子如今能這樣的牛氣還不是因為讀書人的基數小,等自己有機會真的完成了夙願的話歐尚這類的人或許就如同後世大學生一般多了吧。
離開了歐尚的府邸,馮寧感覺到了陳賓的幾分失落,這倒是讓馮寧覺得有些不解。
說起來應當感覺失落的人是自己才對,陳賓失落什麽呢?不過聽完了陳賓的敘述之後馮寧倒也是覺得陳賓這份古怪之中還真的有幾分兼濟天下的雄心壯誌。
隻可惜的事情就是馮寧的真實想法不能對陳賓說,不過陳賓把自己也當成了兼濟天下之人倒也是挺好,起碼懶得自己再去解釋了。
表麵上馮寧想要做的事情是兼濟天下造福蒼生的事情,但是實際上馮寧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賺錢,這年頭不管說什麽做什麽賺錢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然沒錢你養我呀!
從最開始馮寧有這建造學堂這個想法之後,他的初心就是賺錢,第一目標還是賺錢,這樣的初心和目標馮寧就沒有改變過,後世的學區房了解下?簡直就是一本萬利的買賣,馮寧要做的就是把學堂的周邊打造成為文朝第一個學區房區域。
歐尚的名人效應本就是添彩的,而不是本質,如今歐尚這邊不願意雖說缺少了一位名師坐鎮,但少了幾分的賣點,但是馮寧絲毫沒有灰心,畢竟成功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有坎坷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放平心態就可以了。
送走了馮寧之後,歐尚其實也是不能平複自己的內心,不得不說馮寧的口才還是很棒,自己有一瞬間真的被馮寧那種吹拍之功說動了,但是理智告訴自己這件事情危險很大,而且馮寧的目的遠沒有那麽單純。
雖說建造學堂是好事情,但是歐尚總覺的馮寧看自己如同看金元寶一般,這種目光其實讓歐尚感覺很不爽,不要問歐尚如何發現,畢竟人在被利用的時候第六感還是很敏銳的。
不行,歐尚突然間感覺自己這樣的拒絕多少還是有些不妥,陳賓是君子不假,但是馮寧不一定是,自己和馮寧之間的密談如果有心人泄露出去,那對於自己的名聲簡直就是一次巨大的打擊。
讀書人更加的愛惜自己的名聲,歐尚這樣的大儒更是如此,況且馮寧對於《大學》的解釋很多還是自己從來沒聽過的東西,雖說詞語不明白,但是歐尚卻還是想要求其原,讓家中的下人迅速的去尋找馮寧和陳賓二人,想來距離他們出門時間不長,應當還不會走遠。
別說馮寧和陳賓二人如今確實還是祥符縣,而且這二人還真的遇到了一件事。
祥符縣不愧是文風鼎盛的地方,哪怕是一個茶樓之中人們談事作詞的態度和神韻都不亞於曾經自己參加過的上元燈會的場景。
本來馮寧並沒有打算多待,畢竟你讓自己作詞馮寧確實不太會,自己做出來的詞都是抄襲的老祖宗的東西,這方麵馮寧還是有自知之明。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好一副孤傲的美人,若是能和這樣的美人約會倒也是不失英雄本色。”
就在馮寧剛喝了一口茶之後,猛然間聽到了自己對麵一人吟誦起了自己在上元燈會上做的哪一首青玉案。
京城臥虎藏龍,而代地竟然出了一個鬥酒詩百篇的人,而且之後一曲青玉案更加的讓代地佚名才子聲名鵲起,雖說汴京的人心中暗暗的不服氣,但是你若是讓他們真的較量卻都還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抵不過,那就嘴上鄙視,但是內心卻服了。
“報國無門,孤苦,若是我幼安能和這首詞的作者相見那該多好。”
“幼安兄何發如此的感慨?莫不是還想著棄文從武的事情?北方的梁國時日無多,大敵來臨還是在自相暗殺,料想這樣的國家也是不久矣。”
二人的交談似乎並沒有回避的意思,讓後麵的馮寧聽了個真切。
隻見到那位叫做幼安的人好似未來世界的憤青一把,至於說他同坐的人就委婉多了,最多能算個噴子,或者是鍵盤俠而已。
曆史上麵這樣空談的讀書人不少,但是真到了用他們的時候卻發覺他們並沒有什麽本事,馮寧自是沒有把這兩個人放在眼中,不過相反陳賓到是和這兩個人搭上了話。
陳賓和他們有一搭沒一搭的這邊罵朝廷的政策,那邊有有說到了北方的梁靖爭端,文朝的燕山六州,反正天南海北就是沒他們看順眼的地方,合著三個噴子做到一起了呀!
好在歐府的下人尋到了馮寧和陳賓,這方才是結束了他們三個人之間的交談,唾沫橫飛之間竟然在這裏耽誤了一個多時辰。
臨終拜別的時候自然陳賓報出了自己的名號,不過這兩個年輕人對於這個數十年前叱吒風雲的人物也並不了解,以為隻是和他們一樣憤世嫉俗之人。
但是這兩個人報出自己的名號之後嚇的馮寧差點摔倒在地上,合著陳賓剛剛和兩個妖孽在一起談論了這麽長時間的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