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終究是生活史

  曆史終究是生活史 注釋標題 此文為繁體中文版隨筆集《曆史現場》自序,香港三聯出版公司,2009年。


  從史實到史學,大體上是一個抽象和提純的過程,如同一個蘋果變成蘋果幹、蘋果汁、蘋果醬、蘋果粉乃至各種化學元素。這一過程的好處,是曆史變得便於保存(文字可防遺忘),便於攜帶(製成書籍或光碟),便於延時性品嚐(讓後人們理解與思考前事),但這樣做的風險在於蘋果園的風光不再。日後的讀書人一不小心,就可能以為當年蘋果樹上掛滿了化學方程式。


  還原蘋果園的現場,是史學家們最大的野心,卻幾乎是不可能抵達的絕對彼岸。於是新曆史主義者如海登·懷特(Hayden White)等,就宣稱曆史如同文學,不過是一種敘事虛構。這當然有些誇張,至少無法得到考古學、文獻學、田野調查的足夠支持。但他們防偽打假的嚴厲態度,對蘋果幹、蘋果汁、蘋果粉、蘋果醬乃至各種化學元素的滿腹狐疑,也許不是一無是處。這至少讓人們明白,在史學與史實之間,在文字敘事與鮮活事實之間,還有一個還原現場的艱難任務。誰也沒有資格拍胸脯誇耀自己已一步跨入了真相。


  我是一個寫小說和散文的,關注活生生的人間百態。出於這一習慣,在讀史的時候免不了在字裏行間心馳神往,常常依托今人以推想前事,想看清文字後麵的人與生活,看清當年的環境、資源、細節、場景、工具、性格、心情、故事、習俗,等等,不大滿足意識形態的邏輯圖譜。由此積下的若幹點滴心得,當然微不足道,大概連遠眺蘋果園也算不上,一時不慎而誤入西瓜地或香蕉地也說不定。不過,這樣讀史至少比較有趣,眼前的一切會生動許多,會多一些形象、質感乃至氣味。高調一點地說,曆史終究是生活史,拒絕還原與有限還原還是不一樣的,還原不成功與壓根兒不打算還原也是不一樣的。


  在此就教於各位方家。


  2009年11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