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不放下的話,你隻有痛
放下,刹那花開。
都市人之所以在感情裏糊塗,生活中忙碌,職場中沉浮,人生中迷茫,整日心煩意亂、勞苦負累而不得超脫,皆因有所牽掛、放不下造成的。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把壞心情抱得更緊:關門不跟人說話,或是嘟著嘴生悶氣,或是鎖著眉頭胡思亂想,結果心情隻會越來越糟糕。
一個老和尚帶一個剛出家的小和尚去山下化緣,小和尚一路上都恭恭敬敬地看著師父。他們走到一條小河邊的時候,看見一位美麗的少女在那裏躊躇不前。由於穿著絲綢的羅裙,無法跨步走過淺灘,少女便請求和尚們背自己過河。
老和尚毫不猶豫地背起這個少女下了水,蹚過湍急的河水把少女背到了對岸,放下少女,老和尚默不作聲地繼續往前走。但是,小和尚再不能安心走了。他一直在想師父不是老和自己說我們出家人不能近女色的嗎?為什麽他就背著小女孩過河呢?
離開河邊20多裏地了,小和尚還是一直被這樣一個問題困惑著,一路納悶著。最後,小和尚終於忍不住了,問老和尚:“師父,你不是說我們出家人不能近女色的嗎?為什麽你就能背那個漂亮姑娘過河呢?”
“呀,你說的是那個少女啊,我早已經把她放下了,你怎麽還背著她呢?”師父答道。
與師父相比,小和尚顯然在生活智慧上還有很大差距。他不懂得放下,一直糾結於師父背少女過河的事情,結果給自己帶來了諸多煩惱。相信很多人是那個無法“放下”的小和尚。與之相反,老和尚始終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生活中要想獲得快樂,就必須要放下這個,也放下那個!
什麽是放下?放下不是一味地冷漠,不是一味地逃避,不是一味地恐懼。放下,是要從心裏麵去放下。放下,如果得法,就是我們最好的安心劑。生活的快樂與悲傷、生命的長度與深度就在一收一放之間,盡數了然。
有一個女人抱著死去的兒子屍體去求佛祖讓他兒子死而複生,佛祖跟她說:“請接受你的兒子死去的事實,放下吧!”
女人說自己放不下,依然央求。
佛祖從地上撿起一把幹草,讓女人用手拿著,然後從另一頭點火。
火燒到女人手時,女人痛得把幹草掉在地上,兒子的屍體也掉了下來。
佛祖曰:“不放下的話,你隻有痛。”
生活在都市的繁忙下,很多人總是喊著活得太累,工作壓力大、生活負擔重、人際交往複雜,為什麽會這樣呢?這正是因為很多人放不下,緊抱著不好的情緒,而不肯放過自己。事實上,如果我們都像佛陀指示的那樣能夠放下,便會獲得輕鬆,獲得幸福。我們無法左右命運的走向,但是卻可以放棄心中的負擔。
放下,需要勇氣;放下,是種境界。放,是痛定思痛後的清醒,是超越世俗的大智慧,是畫龍後的點睛,更是深刻後的平和。正如一句話所說:“握緊拳頭,你的手裏是空的;伸開手掌,你擁有全世界。”
因此,我們要想擁有好心情,就得從壞心情中解脫。對於那些給自己製造困擾的想法,要狠下心來,把它拋開,這樣就能從煩惱的死胡同中走出來,就能擁有一份好心情,進而在生活中應付自如。
在《禪意與化境》中有一則關於佛陀的傳說。
一個信徒一手拿著一個花瓶,前來獻佛。
佛陀對信徒說:“放手!”
信徒把他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
佛陀又說:“放手!”
信徒又把他右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還是對他說:“放手!”
這時,信徒說:“我已經兩手空空,沒有什麽可再放的了,請問你要我放手什麽?”
佛陀說:“我要你放的是你的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把這些統統放手,再沒有什麽了,你將從生死桎梏中解脫出來。”
本自清淨,無物可放,亦無物可得。煩惱是外來之物,那就該放就放下吧。
你心裏的不快,世界的浮華紛擾,你放下了嗎?
舍得,舍得,就是有舍才有得。
放下,你將解脫煩惱,享受自在人生。
放下,你將快樂淡定,心靈刹那花開。
放下,是在以另一種方式詮釋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