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夫人她腰纏萬貫> 第一百四十五章 以退為進

第一百四十五章 以退為進

  帝王動了重怒,朝野對鄭氏的討伐空前一致。


  鄭南禾伶牙俐齒,又素來擅長反咬一口,到了眼下光景,被困在延棲宮內,坐觀天地,卻連為自己申辯的機會都沒有。


  鄭元河在這個風口浪尖上,倒顯示出了鄭氏當家人的沉穩。


  在天子幾乎已經擬好了旨意,要不惜一切代價對兵部,對軍務進行幹涉的時候,鄭家軍自避鋒芒,主動請旨北上剿匪。


  鄭家多年來以軍功為傲,盤踞京都,像剿匪這樣吃力不討好的差事,從來都落不到鄭家的頭上。此番主動將剿匪的差事攬在自己頭上,一下子就打亂了天子懲戒鄭氏的步伐。


  天子,似乎沒有拒絕的理由。


  天子雖然對鄭家的忠心存了疑,下了決心要拿鄭家開刀,但是真動起手來卻難免投鼠忌器。畢竟新朝初立,內憂外患,若是貿然將對後宮鄭貴妃的討伐綿伸至對鄭家兵權的壓製上,以鄭家的兵力,若是不顧一切地反撲,便又是一場你死我活、動搖國本的大戰。


  此時鄭家主動退出京都,無疑是鄭家留給天子的一條退路。


  天子準了兵部的提議,鄭元河親自率鄭家軍北上剿匪。而原來由鄭家所司的京中各項防備,也迅速地被替換成天子的親信。一時來看,天子對京都的把控,似乎達到了空前的境地。


  至於鄭家軍,北邊匪亂多年,鄭家主力剿匪,朝廷隻需要在軍餉和封賞上做一些苛扣,大力發展京城中的軍防力量,長年累月,此消彼長,鄭家軍哪怕凱旋,也再無今日對朝廷,對天子的掣肘之危。


  朝臣和京中百姓也一度以為,貴妃和鄭氏已然已經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鄭家軍的數目沒有削減,鄭家軍的主帥沒有變化,換了一個駐紮之地並不能從本質上削減鄭家的威脅。相反,鄭家還脫離了天子的眼皮子底下,我們原來對鄭家的防範和掣肘,幾乎被連根拔起了。鄭元河此舉,看似妥協,實則不僅讓鄭家軍回歸了自由,而且也保全了貴妃娘娘和二皇子。”監察禦史傅明清的眼見與看客們頗有些不同。


  “是啊,鄭家軍在前方為國出力,鄭貴妃縱使犯了眾怒,天子也不能在這個時候殺雞儆猴。隻怕貴妃又跟年前的禁足一樣,過了眼下的風口,又要死灰複燃。”宸廣跟著崔安嶼多年,看得也十分明析。


  聖上好不容易下了決心,要對鄭家出手,被鄭家這一招自請剿匪一攪和,又變成了從前的緩緩而圖之。


  緩緩而圖之,怕的是鄭家根本就不會給天子,削弱鄭家軍軍力的時間。


  “很多時候我都恨自己隻是一個言官,隻能紙上談兵,那日我眼睜睜地看著鄭元河大軍開拔,浩浩蕩蕩的人馬出了城門,恨不能一箭射了鄭元河的後腦勺,比起崔三夫人,薑倉樰實在不如。”八府巡按薑倉樰自從年前被皇帝召回了京,如今也老老實實地在禦史台做起了言官。


  這幾個人,是禦史中丞崔大人的左膀右臂。


  聽到有人誇自個夫人,崔大人難得地扯了個情深意切的笑容,道:


  “比起夫人,本官確實多有不如。”


  積香寺一案是皇後禦口的私密,但禦史台是什麽地方,禦史台是天子監察百官的基地,百官與後宮的那些私密都要被擺到禦史台一遍遍地叫人評說。


  “崔兄也不要妄自菲薄,畢竟以一人之力,封印了整個積香皇寺的壯舉,百來年也沒有人能有此魄力。”聊到李晏溪,話題一下子就輕鬆了許多,傅明清很願意多稱道幾句,以此來清掃禦史台連日來的沉重。


  “用木魚與沉鍾喚醒色迷心竅的僧眾的良知,令他們自食惡果,我一輩子也不會有崔三夫人這樣的急智和果敢。”薑倉樰也跟著說道,倒不是恭維,李晏溪的巾幗之勇他見過也不下一回。


  “謝謝你們的誇讚,但是也請你們有一些已婚男子的自覺。”崔安嶼並不反對別的男人對他夫人的誇讚,但是眼神不能太過熱烈,言辭不能太過迷醉,最重要的是旁的男子提起她,禦史中丞崔大人的勝負欲一下子就起來了,這嚴重影響了他秉公為民的心態。


  說起來,這個時候,夫人是否也想他了呢?

  “你們有空談論我夫人,不如想一想,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是誰給鄭元河出的這個以退為進的妙招?”崔安嶼的下一句話,一下子就把禦史台的氛圍拉回到了秉公為民的狀態。


  “大人為什麽會有這樣的疑問?難道不是鄭元河養的那些幕僚給他出的主意嗎?”宸廣疑惑道。


  “隻是覺得反常,想想上一次鄭貴妃被禁足的時候,鄭家可是鬧得朝野不寧,滿城風雨,這會卻學會以退為進了。鄭元河是一個武夫的腦子,並不是個隱忍的性格,日常也都是聽命於貴妃娘娘,他的那些幕僚中若有人提這樣的辦法,恐怕來不及實踐就被鄭尚書拿大刀砍了,所以本官猜想,這主意想必是外麵的人給鄭元河出的,而且出這個主意的人,有鄭元河十分忌憚的勢力。”


  崔安嶼一席話,眾人陷入深思,細細想來,都覺得十分有理。


  這件事,本身就因為違背了鄭家一貫的行事作風,才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鄭家才得以搶占先機,鄭家軍主力幾乎沒有折損就得以從皇城全身而退。


  “崔兄這麽說,我倒想起來一件事情。這件事情與崔兄的舅兄李弋戈有關。”傅明清說道。


  說起李弋戈,自從鄭大召死後,這位就低調了許多。不僅搬離了滿席樓,而且還帶著李長啟的書信求到了禦史台,堵住了崔安嶼要他看在嶽父的顏麵上,給自己尋一項安身立命的差事。


  吳郡郡守公子李弋戈有銀子數月不斷住在滿席樓這樣的銷金窟裏不出來,當然不會真的因為要謀一個差事,求到了他的小舅子崔安嶼的頭上。


  他求的,是禦史中丞崔安嶼的蔭庇。


  畢竟鄭大召的死,曆曆在目。缺德的事幹多了,他也怕,大事未成,鬼來敲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