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沒有罪名
崔侯從大理寺的同僚那裏得來的消息是,天子召崔安嶼入殿那一日,殿裏隻有他們兩個人,連一個添水的太監都沒有留。
天子震怒,最後大理寺的人把崔安嶼帶走的,帶走的時候天子還問了一句,
“崔安嶼,你可認?”
崔安嶼沒有回答。
大理寺收押了崔安嶼,卻沒有審訊,大理寺卿柳玉銘柳大人還專門去問了聖上以何名目關押以何案卷審訊。
卻哪知,天子隻回了兩個字:“關著。”
關著就是關著,且不允許任何人求情,任何人探監。
一時,沒有人摸得請天子的意圖。
崔安嶼,究竟是做了什麽讓天子盛怒至此。
就是皇後,剛剛提了個“崔”字,也被曹琮瑞一個眼神給懟了回去。
一日,三日,七日,崔安嶼被關了一個月有餘……
任誰打探,毫無波瀾。
隻有大理寺的人偶有消息放出給承平侯府的人,人是無礙的,也沒有受什麽皮肉之苦。
這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侯夫人天天帶著一班子女眷在祖宗祠堂裏跪著,崔侯和崔安嶼的哥哥叔叔們更是動用了所有的人脈在探聽,但是得到的消息都不會比宮裏和大理寺更多了。
沒有案卷,也沒有罪名,所有的症結,便都在皇帝身上了。
中秋佳節快至,崔府人人盼崔安嶼歸來,就連素日與李晏溪不對付的蘇氏都難得說了句人話:
“三弟被關在裏麵,也不知道什麽時候算是個頭。要打要罰要出銀子好歹也給句痛快話啊!”
不過說完她又補了一句:“老三自己捅的簍子可不能讓府裏貼銀子,這些日子我們世子爺跑前跑後都跑瘦了,也算是盡了兄弟情分的。”
崔安陵拽了她一把,“爹娘麵前,胡說什麽呢,弟弟被關在那種地方,做大哥的一點忙都沒能幫上,實在是無用。”
崔侯便道:“安陵也不要妄自菲薄,安嶼的事情不是普通的案子,跑斷腿也未必有用,骨肉連枝,在這種時候相互幫扶是應該的,但是也不要鑽牛角尖,各自盡力就好。崔府百年,什麽樣的大風大浪沒有經曆過,最重要的是要團結一心,沉住氣。”
侯夫人捶著胸口,道:“侯爺,道理我都明白,可是我一想到我的安嶼被關在那個暗無天日的地方,我的心就疼啊。他從小哪裏受過這個苦啊,他也沒幹過什麽正經事沒受過什麽磨礪,這一下子叫他怎麽受得住.……我想入宮給太後和皇後求情,可是這眼看著就是中秋了,咱們府裏都沒有收到宮裏賞月的請柬。”
沈氏也在一邊跟著附和,“是啊,往年承平侯府的單子都是頭一批下的。”
蘇氏也有不滿:“婷婷的課業也被停了,要我說啊,這禍患就是崔婉瑩,我們府裏的人哪個不是世家出身,就她一個來路不明的,指不定就是她帶來的禍事。”
崔侯製止道,“猜測的東西,不要拿到台麵上來說。”
他話雖然是這樣說的,但是其實他心裏麵也是忐忑的,畢竟崔婉瑩的來路,旁人不知道,崔侯還是知道幾分的。但是崔安嶼打過包票,崔婉瑩又封了縣主,時常在宮裏走動,崔侯一度以為她的身世是在聖駕麵前過了明路的,畢竟人還是從宮裏放出去的,皇後統管六宮,不可能對此事一無所知。
所以崔侯雖然懷疑,但是以他浸淫官場的老練,他覺得如今聖上的這一團火氣不會是區區一個崔婉瑩那麽簡單的。
“晏溪這幾日去哪裏了?前陣子見她們母女忙前忙後的,這兩天,又跑沒影了,三弟的事上使不上力氣,也不來婆母身邊盡盡孝心,你看我們婷婷停了學,日日都來問祖母安的。”蘇氏擠兌人的毛病幾乎成了一種本能,一日不說上幾句,心裏就不安穩。
也不分時節,也不分場麵。
侯夫人說,“這兩日我心情不好,你還是別在我麵前礙眼的好,請安什麽的就免了。”
蘇氏目瞪口呆,又不知道自己哪句話說錯了。
她對崔婉瑩積怨已久,又添了她攪合崔婉瑩和二皇子的新仇,有機會沒機會總要把她拉出來嘴上鞭笞一番,也不管旁人厭不厭煩。
說起來中秋節她斥重金給崔婉婷精心置備的那套月白色的襦裙和花好月圓好兆頭的一套頭麵首飾如今也派不上用場了,她發幾句牢騷,罵罵三房,又怎麽啦!
景庭三年的中秋節,正趕上了太後整歲的壽辰,因此宮裏麵置辦各項節禮都是以太後的意願為首。
借著中秋家宴操持不易的由頭,鄭貴妃又被放了出來,她原來私藏外男的罪名在宮裏一度不脛而走,傳得沸沸揚揚,還添了很多新茶和舊醋,如今也改了說辭,把責任推給了內務府總管太監淨身的主事,發落了主事和底下的幾個小太監,一句辦事不利就把貴妃的罪責推得幹幹淨淨。
宮裏的事情,對錯本來也沒有那麽要緊,對於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天下的局勢。大局需要他盛寵鄭貴妃,那麽貴妃犯了點小錯,稍加懲處,放出來軟玉溫香認一回錯,耳鬢廝磨一番,昨日伊人,溫故如新。
“今年的中秋獻舞的舞伎怎麽由禦用的樂舞坊改成了什麽蘇幕遮,這是哪家的舞坊,來人的底細都弄明白了嗎?”鄭南禾好不容易接了這個協助皇後共理中秋家宴的差事,因此摩拳擦掌,格外用心,完全把它當作了一場翻身仗在打。
她還想好了,她要在那一日和宮妃們一同獻舞,她的身段窈窕高挑,舞技又出眾,到時候與一眾宮妃放在一起一比較,聖上心裏的天平自然而然便要傾斜給她,至於她犯的那些小錯,不需多久便會被新的封賞給打消。
宮裏的人,最要看的便是聖上的風向。
“稟貴妃,因為今年正好趕上了太後的壽宴,皇後提議在舞台的兩側和後麵架了八麵大鼓,蘇幕遮是京中有名的樂坊,尤其擅長以舞袖擊鼓,因而用了她們。而且來的人都是一一排查過的,經過皇後首肯,咱們呀,真是不怕它出錯,就怕它不出錯。”孔嬤嬤最懂鄭貴妃的心,一番話說來鄭貴妃對這蘇幕遮簡直是滿意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