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明祀> 105、簡拔新人查皇莊

105、簡拔新人查皇莊

  ,明祀

  夏言對於清查皇莊一事,同樣比較看好。

  因為皇莊對於皇帝而言,根本沒什麼大用。

  自古皇帝是由百姓供養,又何必需要所謂的皇莊?

  既然不需要,那又何必與民爭利?

  不如將皇莊田地,分於天下無田之人。如此天下無數黎民得以存活,而國庫也會因此增加財政,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之?

  而且皇莊多是內官,打著皇家名號,兼并無數田地,然後隱瞞真實數據,從中貪墨每年所產,或是庇護他人不用繳稅。

  這對於國家而言,絕對是天大蠹蟲。

  夏言話畢,朱厚熜低頭沉思。

  他不知是不是因該同意清丈皇莊。

  皇莊一旦被清查,損害的是自己利益,這點朱厚熜不可能不知。

  可轉念一想,皇帝要這麼多錢有何用處?

  而且皇莊最直接受益人也非自己,而是宮中大大小小內侍。

  如此一來,朱厚熜則沒有任何拒絕之意,緩緩點頭:「二卿之言即是,著命兵科給事中夏言、掌清查皇莊事,觀政進士張璁,諫言有功,授順天府知事、兼都察院巡按北直隸、掌清查皇莊事!

  二人持王命旗牌,總理清查皇莊,任何人不得拖延、阻撓,凡有抗命不從者,即命有司捕來,嚴懲不貸!」

  眾人面面相覷,沒想到皇帝就這麼同意清查皇莊。

  這是所有人料想不到之事。

  哪怕張璁、夏言亦然。

  然皇帝發話,群臣自是沒有話說,反正清查的是皇莊,又不是在場之人莊田,是故群臣皆拱手而言:「陛下聖明!」

  張璁、夏言二人匍匐於地:「臣言謝陛下隆恩!」

  有了皇帝這道指令,則不啻於將一個天大功勞送到二人手上。

  只要二人這次清丈完成,必然是平步青雲。

  「望卿等勉之,毋負朕望!」對於這二人,朱厚熜還是頗為看好,也就不介意送一個功勞給他們。

  楊廷和被朱厚熜弄得灰頭土臉,於是在面對張璁升遷擔任清流官,不合國家銓選程序之時,也沒有再出來發言,只是默默地看著文淵閣內這一幕。

  「臣等謹遵聖訓!」張璁、夏言俯首以拜,然後張璁又道:「臣張璁請陛下賜名!」

  朱厚熜一臉茫然,好端端的讓他賜什麼名?

  於是面帶狐疑問道:「卿何意也?」

  「臣名曰『璁』有犯聖諱,請陛下易之,以全臣道!」張璁面色堅毅,俯首二答。

  眾所周知,古代有嚴格避諱制度,是故《春秋左氏傳·閔公元年》有云:。

  而張璁的『璁』字,與朱厚熜的『熜』字同音,故而張璁便想請皇帝賜字,然後改易。

  但明朝不同他朝,是故當張璁說出此話之後,眾人眼中儘是鄙薄之意,連夏言眼中也閃過一絲鄙視,只不過轉瞬即逝。

  朱厚熜自然是知道古代避諱一事,比如比如劉歆,曾自稱與漢哀帝同音,改為劉秀等等,歷代數不勝數。

  不過朱厚熜對於此事並不感冒,只不過同音而已,又不會缺少一塊肉。

  剛想要拒絕之時,毛澄陡然發聲:「張生也好歹兩榜進士,怎如此不學無術?豈不聞《大明律·卷第三·吏律二·公式·上書奏事犯諱》有載:之言乎?

  足下如此阿諛,枉顧祖宗法律,豈是忠介之士可為之?吾嘗聞足下於羅峰書院講學,弟子、門生無數,今日之舉,不怕天下士人恥笑乎?」

  毛澄對今日張璁群臣還未發聲,他一介觀政進士就上跳下躥早有不滿,不過一直沒有找到攻擊點。

  可沒想到張璁居然好死不死,將攻擊點送上,毛澄哪裡願意放過這等機會?

  此事說嚴重點,枉顧祖宗法度,哪怕是剝奪功名也未有不可。說輕點,那也是阿諛主上,從此清名不在。

  免得毛澄的發難,張璁並沒有在意,祖宗成法再大,能大的過皇帝不成?

  只要皇帝對於自己請求賜名之舉,感到滿意,誰敢拿他治罪?

  這點不僅張璁知曉,群臣同樣知曉,這也是為何群臣有些恥笑張璁原因之一。

  但唯一就是朱厚熜不太了解,本著和稀泥想法,說道:「你名已用數十年,無須如此麻煩!」

  張璁也不知朱厚熜何意,但不可能死求白咧,讓皇帝賜名,只好拱手拜退。

  見事情告一段落之後,朱厚熜呷哺一口茶水,清清嗓門之後說道:「既然新政暫時無法推行,那麼那些放還的宮人也不可不顧。

  可命宮人在地方當差,比如修河渠、修路、修牆等事,由官府出錢而聘,如此諸位以為如何?」

  朱厚熜話音一落,嚴嵩急忙搶答:「聖人愛民之心,臣等慚愧之至,陛下此舉甚佳,臣以為當行之!」

  「那有司下去便準備法令,如果戶部無錢,朕可在內帑調用,萬毋使新政惡化!」

  朱厚熜把話都說到這份上,即使群臣再有話說,也無法多加一言,遂異口同聲:「陛下聖明!」

  「嗯!」朱厚熜微微頷首,隨後扣扣後腦勺問道:「諸位皆是兩榜進士出身,對於經史子集皆多有涉獵,朕有一問,煩請諸卿賜教!」

  「聖人只管問來,臣等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群臣雖不知朱厚熜何意,然皇帝有疑問,作為食皇明俸祿臣子,則有義務回答皇帝一切問題。

  「何謂孝?」

  朱厚熜這一問,群臣更是一臉茫然。

  倒不是問題回答不了,而是朱厚熜沒頭沒腦的發問,讓群臣不知如何回答。

  蓋「孝」字範圍太廣,而皇帝所問又無範圍,對於習慣性所命題作文的百官而言,感覺有些另類。

  但滿朝兩榜進士,從千軍萬馬殺出,想要回答,實在太過簡單,於是毛澄首先回答:「《禮·祭統》有云:」

  毛澄之意乃是,孝即順,不逆人倫則謂之「孝」。

  回答雖然沒有太多新意,但是中規中矩,將問題回答清楚。

  楊廷和在毛澄之後,則回答:「賈誼《新書·道術》曰:

  朱厚熜好像對著兩個回答並不滿意,在二人回答之後,繼續看著眾人。

  張璁靈機一動,便起身拱手奏言:「《史記·夏本紀》曰:」

  群臣聽后眉頭緊鎖,因張璁所答已經走出範圍之內,根本不是在答皇帝問孝何意,而是回答孝字之意。

  不過皇帝只問「孝」為何,並沒有規定如何回答,張璁所答因此也不算太過離譜。

  可是群臣總覺得張璁沒安什麼好心,特別是楊廷和,隱隱約約感覺有些不對勁,剛想岔開話題,卻被朱厚熜搶先一步:「何意?」

  「禹敬鬼神,尚祭祀之禮,乃孝也!」

  「如今也需要祭祀鬼神?」

  「非也!世代不同,故而不可一言蔽之!是故《中庸》曰:

  今時代更易,祭祀者,乃祖宗、社稷、天地、山川耳,非鬼神……而非古之鬼神。」

  張璁面對皇帝的追問,不見絲毫慌張,而是心中默默打好腹稿之後,拱手一一奏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