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蕭楚袁秦> 第29章 鳳凰來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章 鳳凰來儀

  慶德殿已經有好些日子沒有辦過宴席了。

  蕭皇后的這次四十歲生辰,只設家宴,蕭皇后本想把宴席就設在慈安宮裡的,但楚邦還是乾綱獨斷了一回,堅持讓皇后把壽宴設在了宮裡專一用來置辦大型宴會的慶德殿里。

  這會華燈初上,在諾大的慶德殿內,雖然沒了百官前來賀壽,也沒有大肆的張燈結綵與大排歌舞,但還是顯得十分的喜慶與熱鬧。

  皇上與皇后兩人今晚都是盛裝出席,楚邦今天也難得的不再坐他那張軟榻了,這會就與皇後端坐於慶德殿上首。

  而在慶德殿的大殿上,這會左右兩側也各擺了長長的兩排坐席,而且上面也都已經坐滿了人。

  左首兩排:前面一排依次坐著蕭皇后的大哥蕭越、二哥蕭岸以及蕭岸的三個兒子;在蕭岸他們身後一排,則坐著楚寧等幾位公主以及蕭岸十六歲的女兒蕭瑤。

  右首兩排:前面一排坐著的則是皇三子楚玄、皇四子楚式及皇七子楚政等一眾皇子,只不過在皇子們所坐的這一排,這會坐在最上首的卻不是楚玄也不是楚式,而是一位面生的十八九歲的年輕男子。

  這位年輕男子也是昨天才進的洛安城,他並不是當今皇子,但他也姓楚,名叫楚白。這楚白便是當今世上唯一的一個藩王晉王楚榮的二兒子。

  當年揚國滅亡后,楚邦跟隨三叔楚庄東躲西藏四處流亡。楚邦兄弟之所以能活了下來,也全是靠了三叔楚庄的照料。後來楚邦即位之後,有感於三叔楚庄的恩德,除了封自己的哥哥楚彥為懷王之外,便獨獨只封了三叔楚庄為晉王,把西北永州賜給了三叔楚庄做屬國。十年前晉王楚庄病故,楚邦就讓三叔楚庄之子楚榮襲了晉王之位。此次蕭皇後過壽,楚邦並沒有召京外大臣入京,晉王楚榮沒有收到旨意,便也不敢隨意入京,於是便派了自己的二兒子楚白帶禮入京給皇后賀壽。

  楚白雖然比楚玄楚式都要小上一二歲,但他遠來是客,於是眾皇子就推楚白坐了上首。

  在楚白及眾皇子們身後的那一排席上,則坐著昭妃等數位後宮嬪妃。

  該來的客人已經都來了。晚宴也已經隨時可以開始了。

  坐在殿上兩側的人,這會一齊起身向皇后唱了賀詞,皇后則笑容可掬的讓大家重新入了座。

  這時站在皇後身旁的一位太監便高聲道:「開宴!」

  眾人這便開始了把酒言歡,整個慶德殿顯得十分祥和與熱鬧。

  酒過三巡,就在眾人吃喝得正酣時,坐在大殿上首的蕭皇后對身邊的楚邦道:「皇上,臣妾還備了個小曲目聊以給皇上及眾人助興。」

  楚邦道:「哦,皇后準備的是何曲目?是歌舞戲還是雜伎戲?」

  蕭皇后笑道:「臣妾只是讓那位給楚寧授琴的伍師傅來撫琴一曲而已。」

  楚邦道:「朕也早聽說這伍友琴藝了得,他入宮教授楚寧也有幾個月了吧,朕還沒見過他呢。朕也早想要好好聽上一番了,皇后便快些讓他出來吧。」

  蕭皇后便對身旁的一個侍候宮女道:「你去讓伍師傅出來吧。」

  那宮女聽了便躬身退下,然後轉身走入了側殿。那側殿里,伍友與袁雲兩個都已經等了好一陣了。

  今天傍晚的時候,伍友便趕到了政事堂里來叫袁雲,然後帶著袁雲離了政事堂徑直到了梅園。因為皇后的壽宴一時半會可沒這麼快,再者,他們也不能到慶德殿上與一眾賓客們同席而吃,於是伍友早在梅園那涼亭上預備下了酒肉,二人就在梅園裡先小吃了一頓。吃罷之後,夜幕已臨,二人這才從梅園裡出來,然後趕到了慶德殿的偏殿里。

  在這偏殿內,可以看到外面的整個大殿,而大殿上的人卻不容易發現他們。

  伍友和袁雲二人就這樣一直在側殿靜靜的坐著,然後聽著他們向皇后賀壽,也聽著他們杯酒往來喝酒吃肉。好在伍友與袁雲早在梅園裡用了飯菜,不然這滋味可不太好受。

  伍友和袁雲二人足足等了半個多時辰,袁雲倒還好,依舊面色平靜,但伍友卻已經有些坐不住了,不時的朝殿內張望,看袁雲時那臉上也會現出一絲苦笑。就在伍友剛想跟袁雲說幾句致歉的話時,便終於等到了皇後派宮女來叫了。

  伍友便先與宮女從側殿走了出來,袁雲則依舊留了下來。

  伍友來到殿中,伏地揚聲道:「草民伍友,參見皇上皇后,恭祝皇后千歲千歲千千歲!」

  皇后道:「伍師傅快請起,今夜就有勞伍師傅了。」

  伍友道:「草民不敢。草民有一曲欲為皇上皇后助興,只是…此曲尚需一人合奏,草民敢請皇后准允。」

  皇后道:「這有何不準的,伍師傅要何人,只管說出便是。」

  伍友道:「此人就在側殿之內。」

  蕭皇后道:「那便讓他出來吧。」

  伍友便朝殿側揚聲道:「袁兄弟,出來吧。」

  袁雲這會便自殿側走了出來,也徑直到了殿中伏地賀道:「臣袁雲恭祝皇后千秋萬壽。」

  蕭皇后卻沒有見過袁雲,一時間臉上難免露出些許疑惑。一旁的楚邦便為皇后解釋道:「這袁雲便是袁岩的二公子,前不久剛隨其父入京。」

  蕭皇后便對袁雲道:「袁公子快快請起。」

  待袁雲向皇後行了禮,這時伍友便讓三個小太監到側殿去把那早準備好了的一張五十弦的瑟和一張七弦琴抬了來,就放於大殿之中。

  伍友道:「草民謹以九韶之鳳凰來儀祝皇后聖壽。」

  伍友說罷便與袁雲俱席地而坐,伍友鼓瑟,袁雲撫琴。

  九韶之音,原為當年的一代聖人大舜命人所制,至今已傳有千餘年。這會,那美妙無比的琴瑟之音便充盈著整個慶德殿,眾人似乎都聽得有些痴了,就連一旁服侍的太監宮女們,也都停下了手中事,生怕弄出一絲聲響,擾了這樂聲。

  一殿之人都看著殿中的伍友和袁雲,而其中有一個人的眼光,似乎自始自終都沒有離開過袁雲。

  只可惜,再美妙的琴聲,也有曲終之時。

  伍友與袁雲兩人撫罷了琴,二人不由得相視一笑,顯然二人都對方才的琴瑟和奏也甚為滿意。

  此時整個慶德殿上便響起了陣陣掌聲與喝彩叫好聲。

  楚邦道:「朕聽聞數百年前,有一孔姓大聖人,嘗聞九韶之音而嘆三月不識肉味,今日所見,果然古人誠不欺我啊。」

  伍友與袁雲都道:「蒙皇上謬獎,我等愧不敢當。」

  伍友與袁雲兩人說罷,便都躬身退了下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