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分堂
有葉梓萱給的定心丸,韓靖荷心裏踏實了不少,對與葉梓萱她還是信服的,再也沒有了任何的猶豫。
“我會著手此事的,盡快將分堂籌辦好,就是不知第一家分堂在哪裏建立?”京城之外的城鎮可多了去了,韓靖荷隻能猜到應該在京城的附近,但具體的位置她就不得而知了。
韓靖荷雖然極有才學,但到底是女子,外出走動的機會並不多,更別說遠行了。
對於其他城鎮的了解,她隻能在遊記上閱讀一二,古語言“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遊記上的東西,並不能作為判斷的依據。
“也不必太著急,離學堂招生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兩家學堂安排在同一天招生,需要人力物力盡管跟我提。”葉梓萱是盡可能的給韓靖荷最大的支撐。
她其實也動過親自負責的念頭,但後來細想想,該放手的時候還是要放手。
棉紡學堂不能依靠她一個人,且葉梓萱不一定忙的過來,她還有許多的事情要做,該放權就得放權,她相信韓靖荷有這個能力。
“地址就定在烏鎮吧。”對於在哪個城鎮,葉梓萱也沒什麽想法,京城附近的城鎮都差不多。
最後便選擇了家鄉,盡管葉梓萱對烏鎮沒有特別深的感觸,但到底是生活過的地方,受她的影響,烏鎮的民風還是很開放的,有不少女子在外行走。
想來在烏鎮建立棉紡學堂,不會有什麽阻礙。
就算知道烏鎮是葉梓萱的家鄉,韓靖荷也沒有半點意見,至於以公謀私什麽的,完全不存在好吧,真要計較起來,棉紡學堂的花銷基本上都是葉梓萱在承擔。
完全可以把棉紡學堂算成是葉梓萱的私產,隻是她沒有這麽做罷了。
大方向確定之後,就需要商議細節了,在兩人商討的時候,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已經有了成功的例子,開設分堂並不是什麽難事。
就在她們聊的忘我的時候,一陣鍾聲響起,已經到了下課休息的時候。
葉梓萱轉頭看向窗外,正午的陽光很是耀眼,她看到學生一窩蜂的從課室走出來,步伐迅速的往食堂的方向走去。
無論在哪個時代,學生們吃飯都是很積極的,若是晚了,就得耽擱很長的時間排隊。
望著那密密麻麻的人群,葉梓萱有些感慨的道:“學堂應該有近千人了吧。”
百姓們都體會到了送女兒到棉紡學堂讀書的好處,自然不會再排斥,除了第一次招生,每次都能夠把名額招滿,甚至還要許多人被拒之門外。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學堂的學生的數量,就變得極為可觀。
“目前有八百一十六名學子。”對於學生的人數韓靖荷記得很清楚,這個數量她親自統計的。
誰能想到,她當初會因為一名學生報名而欣喜若狂。
這比葉梓萱預想的人數要少一些,“等分堂開設好了,有千餘位學子並不是難事,甚至在將來,萬名學子也是有可能的。”
這不是葉梓萱盲目樂觀,按照現在的趨勢發展下去,是真的有這個可能。
若是別的學院發展到這個規模,是會被朝廷限製、打壓的,但棉紡學堂不一樣,學堂早就在朝廷掛個名不說,還是葉梓萱這個皇後一手舉辦的,楚墨軒是一萬放心。
再說了,這是隻招收女子的學院,並不擔心有人讀書科舉出仕後,同為師兄弟拉幫結派。
想想有上萬名學子的盛景,韓靖荷也頗為激動,若是女子都能讀書識字的話,這個世界定然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讀書可以明智,擴展了眼界之後,女子真的甘心被局限在後宅嗎?
想來是不會甘心的,韓靖荷便不願意,感受過天空的遼闊的飛鳥,是沒辦法再做回金絲雀的。
“若真有上萬名學子,學堂的花費也是巨大的,娘娘您……”韓靖荷的說道。
她早就想把學堂的賬本給葉梓萱看了,但最近一直不得機會,之前進宮,楚墨軒派人囑咐過,不準告訴葉梓萱煩心的事情,故而一直耽擱到了現在。
倒不是缺錢,隻是學堂收的束脩很是低廉,完全是入不敷出的狀態,就連韓靖荷這個丞相之女,向來是不為金銀發愁的,沒月底查看賬本的時候,都覺得心驚。
這真的就是在做善事。
京城一家棉紡學堂尚且如此,若是開設分堂,之後的花銷定然是成倍的增長。
韓靖荷知道葉梓萱有錢,但也不一定能夠經得起這般消耗。
“學堂最近缺銀錢了嗎?直接申請就是了,還是說有人卡住了不放銀錢?”葉梓萱的庫房也是有人專門管理的,總不能每支出一筆錢都來過問她。
她早就吩咐過底下的人,棉紡學堂的花費,隻要有合理的原因,有韓靖荷簽字,就可以薄款。
但看韓靖荷為難的模樣,她不由得想到是不是有人陽奉陰違,替葉梓萱管理庫房的,也是她信任之人,她不相信會發生這樣事情。
“沒,沒有。”生怕引起不必要的誤會,韓靖荷連忙解釋,她從書架上抽出學堂的賬本,“娘娘先看看這個吧。”
這件事不太好說,還是讓葉梓萱自己發現比較好,“讀書的花銷巨大,是否要考慮增加束脩?”
韓靖荷想來想去,也想不到好的辦法,她算是體會到了,什麽叫做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做為學堂,除了束脩之外,也沒有別的收入來源了。
再說了,相比於其他私塾、書院的束脩,棉紡學堂的束脩可謂是十分低廉,就算是上調幾倍,那還是遠低於其他私塾的。
“或者讓學生自費筆墨紙硯和書籍的花費。”這些費用是學堂支出的大頭,若是能夠劃出去的話,學堂也能少虧損一些,至於盈利,韓靖荷那是敢都不敢想,這本來就是做慈善般的存在。
葉梓萱仔細的看著賬本,即使早就有了心理準備,這上麵的數字還是令人心驚,就算她不缺這筆錢,也知道長此以往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