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活在傳奇裏的那個人
魏延屯兵於南穀,把住隘口,卻不料楊儀薑維星夜繞道到南穀之後,兵分兩路。一路護送諸葛亮靈柩回成都,一路派大將何平引三千軍馬來戰魏延。
何平一見魏延,立即喝道:“反賊魏延何在?”這是根據楊儀安排,先聲奪人,先將魏延定位為反賊,以瓦解魏延所部的軍心。誰會願意跟著魏延造反呢?果然,何平隨即用事先想好的說辭,讓魏延所部一哄而散,隻剩下馬岱所部三百餘人不為所動。
患難見真情。魏延十分感動,但他卻不知道,偽裝出來的真情更可怕。在馬岱的攛掇之下,魏延決定和馬岱一起先去攻取漢中,殺了楊儀,然後占據西川。魏延就這樣一步步落入了“造反”的陷阱。
魏延馬岱直取漢中重鎮南鄭。薑維楊儀正在此處。薑維高聲喝罵:“反賊魏延,丞相從不曾虧待你,如今他屍骨未寒,你就要背叛嗎?”
魏延心想,丞相何嚐沒有虧待我?但他今日的重點是要殺楊儀泄憤,所以對薑維置之不理,隻是喝令楊儀出來。
楊儀眼見危急,急忙取出諸葛亮所遺的錦囊。看後欣然而笑,說:“丞相早就知道你會謀反,叫我小心提防,今日果然應驗。你敢在馬上大喝三聲‘誰敢殺我’,才算是大丈夫。我就把這南鄭城獻給你!”
魏延狂笑道:“楊儀匹夫,諸葛亮在日,我尚懼他三分。如今他已經死了,天下還有誰是我敵手?別說連叫三聲,就是叫三萬生,有何不敢?”
魏延說完,當即大喊:“誰敢殺我?”話音未落,腦後一人大喝道:“我敢殺你!”手起刀落,趁魏延猝不及防,將魏延斬於馬下!此人正是已經深得魏延信任的馬岱。
馬岱奉了諸葛亮密令,潛伏在魏延身邊,就是為了這一天!當時,諸葛亮本來要馬岱將魏延與司馬懿一起燒死在上方穀中。因天降大雨,未能得逞。諸葛亮痛責馬岱,又密令馬岱將罪責推到楊儀身上,取得魏延信任。魏延哪裏知道,自己極為信任的這個兄弟,其實是諸葛亮埋下的定時炸彈。魏延就這樣一步一步走向諸葛亮為他預言的人生結局。
馬岱斬了魏延之後,魏延的征西大將軍、南鄭侯的職位與爵位全部給了他。魏延的鮮血就這樣成就了馬岱的榮耀。
魏延既死,楊儀薑維放下心來,護送諸葛亮的靈柩直到成都。劉禪親自帶著文武百官,盡皆掛孝,出城二十裏迎接。劉禪放聲大哭。上至公卿大夫,下及山林百姓,男女老幼,無不痛哭,哀聲震地。東吳孫權得知,也令諸葛瑾全家掛孝。
費禕上奏說:“丞相臨終時說,要將他葬於定軍山,不用牆垣磚石,也不用一切祭物,一切從簡。”
劉禪從之,親自將靈柩送至定軍山。諸葛亮就此長眠九泉,而他那智慧、神奇的完美形象卻從這一天開始千古流傳,甚至變成了一個神話。
諸葛大名垂宇宙。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我們一路走來,追隨諸葛亮的足跡,體察他的心路曆程,我們清楚地看到諸葛亮決不是一個無所不能的神,甚至也不是一個完美無暇的人。
他會耍手腕,甚至耍無賴,以借荊州之名,將老實人魯肅玩弄於股掌之上。
他有時心狠手辣,毫不留情,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硬生生將周瑜氣死。
他也心懷偏見,從一開始就不待見魏延,想茲念茲要坐實魏延的反叛之名,甚至在臨死前也精心謀劃好將魏延納入“造反”的陷阱。
他在用人上也會犯錯誤。馬謖楊儀都是他非常看重的人,但最終都辜負了他的期望。
他對生性狂狂傲的人總是施加打擊,關羽、魏延、劉封、廖立等人都深受其苦。
他還喜歡炫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動輒以激將法來刺激部下的自尊心。
他也會在脆弱無助的時候,低下高昂的頭,向神靈祈禱求救。
他也許是一個極端自私的人。他之所以要獨攬大權,連年北伐,也並不僅僅是為了完成劉備生前的重托。更大的可能是因為他一定要實現自己的抱負,讓自己的功勳蓋過薑子牙、張良、管仲、樂毅這些光輝的先輩。
但他又是一個極端無私的人。幾十年來,他把國當成了家,他對國的付出遠遠超過了家。他的兒子諸葛瞻才識平庸,根本就不像諸葛亮的兒子。這固然有天賦方麵的原因,但諸葛亮疏於培育也是不爭的事實。諸葛亮以軍旅為家,又何嚐分出一丁點的時間來給家庭,來給家人?他對薑維的關愛甚至遠遠超過了兒子。他把行軍布陣之法對薑維傾囊相授,沒有一絲一毫的藏私,不就是為了國家的平安?在他的臨終上表中,諸葛亮寫道:“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別無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也。”一個堂堂的大丞相,家裏隻有桑樹八百株,薄田十五頃。清貧廉潔若斯,怎麽能不讓人感動呢?他死的時候,內無餘帛,外無贏財,怎麽能不讓人感慨呢?
諸葛亮專權幾十年,卻從來沒有為自己,為家人謀取私利,而這正是中國人千百年來最高的價值評判標準。諸葛亮做到了。這是極不容易的事情。縱觀曆史,比諸葛亮才華卓越的也大有人在,比諸葛亮功績卓著的人也大有人在,但能夠像他這樣不為自己謀私利的人卻屈指可數。“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絕不僅僅諸葛亮寫在紙上的一句空言!
所以,所有不完美的瑕疵掩蓋不了他的光輝,反而讓他的形象更加真實可信。諸葛大名垂宇宙的奧秘或在於此。
我們記住了他容貌出眾,風度翩翩;我們記住了他智謀出眾,學識淵博。我們記住了他忠誠奉公,恪盡職守。我們記住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我們記住了,他的一生,風雲激蕩;我們記住了,他的一生,揮斥方遒,我們記住了,他的一生,是一部活生生的傳奇。
我們忘記了他的種種失誤,種種缺點。我們忘記了他的實際成就,其實趕不上薑子牙和張良,甚至連管仲樂毅也不如。
諸葛亮的成功,應該歸功於他對人類心理規律的深邃洞察與嫻熟運用。諸葛亮的失誤,也正是受製於人類心理規律的約束與局限。
諸葛亮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人就會犯錯。我們不必拘執於諸葛亮的錯誤而質疑他的完美。我們也不必糾纏於諸葛亮的完美而去掩飾他的錯誤。我們已經知道,他並不完美,但是人們希望他完美。因為這個世界應該有一個完美的象征。人們將這人世間最美好的預期投射於他身上。因為人們相信他配得上這份榮耀。這種“選擇性知覺”正是人類揮之不去的根性。
當我們懂得了這一點,也就能正視、平視諸葛亮了。而無論是仰視或是俯視,都是對諸葛亮的不尊重,也是無知的表現。這才是整部《心理諸葛》真正想表達的一個觀點。
曆史已經遠去,永遠不可逆轉。曆史又在重演,似乎沒有新意。但還是讓我們從曆史中汲取智慧吧,讓我們致力於把毫無新意的生活過得更加美好……
……
心理感悟:無私不過是自私的一種表現方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