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精彩小說1> 21. 諸葛亮淡泊明誌

21. 諸葛亮淡泊明誌

  諸葛亮,字孔明,原本是瑯琊(山東臨沂)人躬耕於隆中時。劉備因徐庶的推薦,曾三顧草廬。諸葛亮在第三次才見劉備,並回答了劉備提出的如何興複漢室和爭霸天下的問題。人們稱這一答辭為《隆中對》。劉備結識了諸葛亮。從此,他的政治生涯出現了根本轉機。 諸葛亮平時生活相當儉樸,以一國之相做到“蓄財無餘,妾無副服”。諸葛亮病重期間,向劉禪呈上一份關於家庭經濟狀況的奏表,“臣初奉先帝,資仰於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 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這份家庭財產清單充分地表明了諸葛先生是多麽的清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按照漢代和三國時期的官俸製度,這是一個很低的數字。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 妻舅家有田4700餘頃,比諸葛亮多出數百倍。“子弟衣食,自有餘饒”,是指諸葛亮的家人不是靠裙帶關係在朝廷中混飯吃,而是和普通百姓一樣從事種植和養 蠶等農事活動,以此來維持生計。“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意思是至於自己的衣食起居,自然靠官俸維持。而“不別治生,以長尺寸”, 顯然是指俸祿之外,沒有別的生計,不搞經營,也不依靠別的收入發財致富。“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這一句話把諸葛先生的家產充分展現在世人麵前,即內無多餘的衣物,外沒有多餘的錢。這不僅是諸葛亮一生廉潔從政的真實寫照,也是古代高級官員的一份家庭財產申報表。諸葛亮死 後,丞相府清點財產,“卒如其所言”,一切都跟奏表所述一致。 廉潔從政往往要由儉樸的生活作風來支撐。諸葛亮一生崇尚節儉。實際上,諸葛亮的俸祿和得到的賞賜是豐富的,他自稱 “祿賜百億”,但他提倡“將不可吝”,說:“吝則賞不行,賞不行則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則軍無功”,他所得的絕大部分財物都用於賞賜有功將士了。在平定南中諸郡的叛亂中,“深入不毛,並日而食”,兩天隻吃一天的飯,其艱苦程序可想而知。諸葛亮一生南征北討,戎馬倥傯, 將畢生精力獻給了國家統一大業,至死“內無餘帛,外無贏財”,給後世留下了為政清廉的典範。諸葛亮不僅生前生活儉樸,也是喪事從簡的倡導者和帶頭人。他 “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塚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就是說葬於漢中定軍山,就在山坡中挖一個墳,墳坑可裝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隨葬器物 這在厚葬之風盛行的漢魏時期是難能可貴的。 簡評: 從諸葛亮的財產申報單可以看出,他不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廉潔的典範。今天翻案風盛行,不同的聲音出來了,他畢竟不是神,在他的時代,已做到了最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