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梅楚曦聽到日遊神居然會如此說法,也是一怔。心想,這日遊神也是忒奇怪了,怎麽突然會有不戰而降的打算呢?既然如此,那就暫且先聽聽他要說些什麽好了,如果自己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那才是用兵的最高境界。
??鍾靈看到梅楚曦那邊的戰場突然鳴金收兵,自己也不好對夜遊神再繼續苦苦相逼,於是也停下手中的月華劍,看看到底日遊神在搞什麽花樣。夜遊神此刻就好像得到了大赦一般,經曆了遭受鍾靈招招索命的攻擊後,現在終於可以偃旗息鼓了。梅楚曦回答道“雖說你我不是冤家,也沒有結怨,但你們此時在這裏守城,擋住了我們前進的步伐。如果我們不親自手下見個真章,你們能輕易放我們過去嗎?”
??日遊神見形勢大有好轉,知道就有此事商量的餘地,於是連忙把狼牙棒收好以示自己並沒有惡意。立刻換上一副更加友善的表情笑著對梅楚曦說道“少俠此言差矣,我倒是覺得,隻要話說得在理,這世上就沒有什麽是不能解決的,你我也就沒有必要通過武力去拚個你死我活了。正所謂,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梅楚曦心想道“難道不是有錢走遍天下,沒錢寸步難行嗎?這種大道理從那個紅發鬼口中說出來,怎麽聽起來就那麽別扭呢?算了,既然他不願動手相搏,我這次就憑著我的三寸不爛之舌跟他講講道理。俗話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小人動手不動口,這一次我就做一次正人君子吧!”
??日遊神不愧是官場老油子,現在自己在天庭的職位隻不過是比天庭普通公務員高一個級別而已,犯不著為了一些口角跟別人針鋒相對,兵戎相見。再說了,天庭每一次召開的蟠桃大會,像他這種低級的小神哪有資格去參加。
??既然如此,那自己又憑什麽要用寶貴生命去捍衛天庭的威嚴呢?在這個位置上,自己還不如得過且過,做個快樂小神仙,至少也是混得個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下班的日子。本來無煩惱,何必惹憂愁呢?想到這裏,日遊神就決定用為官多年豐富的外交經驗來解決麵前的爭端。
??不得不說,日遊神的確是一個稱職的外交官。如果外交手段使用得當,不但可以保住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而且也有效的減小了衝突的幾率。畢竟,如果不到性命攸關的時候,誰都不會願意為了一些利益而去拚個魚死網破,你死我活的。
??內政和外交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古時候,一個國家的昌盛與否很多時候就與這兩個種手段息息相關。帝王如何處理自己與臣僚、宗室、外戚的關係,以及如何選立太子等,都是所謂內政問題。而與鄰國、敵國之間如何相處,這就是外交關係問題了。
??內政處理需要有謀且用術,對外關係處理也同樣需要思忖和琢磨。敵我雙方較量,戰場上的你來我往揮戈拚殺對於戰勝敵手固然重要,而武力手段背後的“謀”和“術”卻更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任何問題的處理和解決都需要把握一定的時機,沒有成熟的時機,問題就不容易順利解決。
??但有利的時機也不會常常自動送到麵前的。所以,在許多情況下,創造時機比等待時機更為重要,欲擒故縱引人入彀就是人為創造時機的方法之一。外交就是要找到雙方的利益匯合點,化解問題,讓雙方的關係能夠持續發展下去。
??燭之武退秦師的故事就是一個成功的外交案例。這個故事講述鄭國被晉、秦兩個大國的軍隊所包圍,國家危在旦夕,燭之武奉鄭君之命,去說退秦軍。他善於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辦法,一番說辭,便說服了秦君,撤出圍鄭的軍隊,並且派兵幫助鄭國防守,最後晉軍也不得已而撤退,從而解除了鄭國的危機。秦晉兩大國聯合起來圍攻鄭國,戰爭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為燭之武臨危受命埋下伏筆,同時也為他創造了一個可以讓他盡情展示自己高明外交手段的舞台。
??何謂君子之勇?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燭之武為國隻身涉險,他為能何如此篤定麵對那很有可能一去不回的任務?人生道路困難重重幾多變故,又有誰能做到如此篤定,燭之武與秦伯談判時成竹在胸,談吐冷靜,那是超越生死的智慧與心力戰勝了秦伯。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在鄭伯執政的幾十年間,他從未受到重用。可又有什麽關係呢?天生我材必有用。養精蓄銳,機遇隻要抓住最關鍵的一次就行了。在幾十年的寂寞隱忍中,他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妄自菲薄,而是以驚人的毅力韜光養晦,終於在他生命的最後時期,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兵臨城下,萬箭齊發,刀光劍影,威力甚大,亦敵不過一張嘴。古有燭之武憑嘴退秦師,後有孔明舌戰群儒,實例甚多,然則口舌之爭不可小覷。利誘,威逼,軟硬兼施,對敵人曉以利害,以言詞挑撥離間,爭取同盟,達成勝利,甚於以刀槍戰於人。
??隻靠一張嘴,亦可通天下事,知天下人,掌天下權。當然,促成燭之武的這一次外交表演的還需要靠一個人的強力推薦,那個人就是佚之狐。佚之狐是鄭國的大夫,他聰明睿智,謀略出群。而他對這次退敵有識人之明,功不可沒。
??國家麵臨危難,佚之狐與子犯的態度迥然不同。佚之狐說:“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子犯則請求晉侯下令進攻秦軍。佚之狐顯然是冷靜的代表,他正確地分析了形勢,慧眼識英雄地舉薦了燭之武,事實上也充分地證明了佚之狐的選擇是正確的。如果他采取硬攻,後果將不堪設想。而子犯主動請求進攻秦國,顯然對其中利弊完全沒有了解,隻是衝動極了,不明事理極了。
??亂世之中求生存之道已經十分困難,同時再要成就大事更是難於登天。然而,佚之狐做到了。他不是一隻狐,而是一隻鷹,一隻有遠見的鷹。他才是最後的大贏家。作為鄭國大夫的他常伴君王左右,稍有不慎,就有被誅九族的危險。國家危難關頭,當然需要他來支撐。退秦師那等驚險之事他當然不能直接做。於是便有了燭之武這匹千裏馬,而佚之狐便是伯樂。
??身處亂世,想要生存得風風光光不容易,佚之狐靠的就是圓滑。人如其名,佚之狐的確是一隻老狐狸。他未必不能說退秦師,但隻身入虎狼之地,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說動秦穆公,稍有不慎,惹惱了秦穆公自己身首異處不說,還可能被牢牢釘在曆史的柱子上被後人指指點點。抬出燭之武,既能提高成功率,在“成就”燭之武的同時,自己也落了個“伯樂”的美名。
??在適當的時候,做人處事圓滑世故,如果再加上一張口若懸河的嘴巴,有時候真的是可以抵得上千軍萬馬。化幹戈為玉帛這句話就是四兩撥千斤的代名詞。在街頭巷尾,總是能夠時常看見發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的人們。細究其原因,並非彼此之間存在多大的深度矛盾,大多是因為一些無意之間的小摩擦所引起。
??原本隻要彼此能夠相互忍讓大度一些,就可以化幹戈為玉帛,讓摩擦矛盾瞬間煙消雲散。然而很多時候很多情況下,由於人們相互之間的據理力爭、不肯退讓,引發了摩擦矛盾的升級和激化,最終走向水火不相容的境地。
??正所謂,忍一時,才能風平浪靜;讓一步,才會海闊天空。可以這樣說,忍讓大度永遠都是消除和化解人與人之間矛盾摩擦的靈丹妙藥和不二法門。因為凡事和則兩利,鬥則兩傷。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麵對人與人之間的摩擦矛盾,隻要不是他人的有意冒犯,我們就應大度忍讓、包容寬恕。
??因為現實中沒有哪一個人心甘情願地想去招惹他人,很多時候很多情況下確實是無意之舉、無心之過,畢竟生活中的我們也時常犯下與之相似的過錯。理智是天使,衝動是魔鬼。任何的爭強好勝,隻會使矛盾加劇,甚至帶來無法想像的嚴重危害和無法預測的災難後果。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聯吳抗曹而赴江東說服孫權,舌戰江東群儒,很多人都會佩服諸葛亮的口才。諸葛亮作為劉備勢力的首席代表,首次與其他勢力談判,巧妙地尋找突破口和契機。當你一個人麵對一個集團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一個基本的原理,那就是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
??鐵桶隻有外圍,沒有內核。要和對手打交道,先要在裏麵拉一個盟友出來,分析敵人的內部矛盾,然後利用他們的矛盾來解決自己麵臨的問題。諸葛亮舌戰群儒實際上是對揣摩對手心態策略的全麵展示,顯示出諸葛亮確實是一個外交家。
??談判要遵循一個基本理論,以理服人,以利服眾。你要說服一個人,你得有理。你要說服一大群人,就得讓大家都有好處,隻要有好處,大家就會認同。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過程,宗旨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誘之以利。在談判之初,最好先找到一些雙方觀點一致的地方並表述出來,給對方留下一種彼此更像合作夥伴的潛意識。這樣接下來的談判就容易朝著一個達成共識的方向進展,而不是劍拔弩張的對抗。當遇到僵持時也可以拿出雙方的共識來增強彼此的信心,化解分歧。
??談判是一種很敏感的交流,所以,語言要簡練,避免出現不該說的話,但是在艱難的長時間談判過程中也難免出錯,哪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設定好那些是談判中的禁語,哪些話題是危險的,哪些行為是不能做的,談判的心裏底線等。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在談判中落入對方設下的陷阱或誤區中。
??談判的本質就是一種博弈,一種對抗,充滿了火藥味。這個時候雙方都很敏感,如果語言過於直率或強勢,很容易引起對方的本能對抗意識或遭致反感,因此,商務談判時要在雙方遇到分歧時麵帶笑容,語言委婉的與對手針鋒相對,這樣對方就不會啟動頭腦中本能的敵意,使接下來的談判不容易陷入僵局。
??孫子曰“以迂為直”,克勞賽維斯將軍也說過“到達目標的捷徑就是那條最曲折的路”,由此可以看出,想達到目的就要迂回前行,否則直接奔向目標,隻會引起對方的警覺與對抗應該通過引導對方的思想,把對方的思維引導到自己的包圍圈中,比如,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對方主動替你說出你想聽到的答案。反之,越是急切想達到目的,越是可能暴露了自己的意圖,被對方所利用。
??談判活動表麵看來沒有主持人,實則有一個隱形的主持人存在著,不是你就是你的對手。因此,要主動爭取把握談判節奏、方向,甚至是趨勢的。主持人所應該具備的特質是:語言雖不多,但是招招中的,直擊要害,氣勢雖不淩人,但運籌帷幄,從容不迫,不是用語言把對手逼到懸崖邊,而是用語言把對手引領到崖邊。並且,想做談判桌上的主持人就要體現出你的公平,即客觀的麵對問題,尤其在談判開始時尤為重要,慢慢對手會本能的被你潛移默化的引導,局勢將向對你有利的一邊傾斜。
??談判的雙方如果在某個重要問題上僵持的時候,其中的一方必須要退後一步,拋出其它小利,作為補償,把僵局打破,並用小利換來大利。而後要善於施小利,博大利,學會以退為進。在談判中一個最大的學問就是學會適時的讓步,隻有這樣才可能使談判順利進行,畢竟談判的結果是以雙贏為最終目的。 其實,談判的關鍵就是如何達成談判雙方的心裏平衡,達成協議的時候就是雙方心裏都達到平衡點的時候。也就是認為,自己在談判中取得了滿意或基本滿意的結果。
??若要問日遊神究竟何許人也?答曰“此乃神人也!”日遊神顧名思義就是白天替天庭陰司巡查人間的神族。他的職責倒也簡單,就是負責不停滿世界的亂走,無定無蹤,世間眾生不管是行善,還是作惡,隻要被這位爺看到,那就拿出小本子一記,回到地府上報賞善罰惡司。
??相傳這日遊神和夜遊神雖然是神靈,卻不騰雲駕霧,可能是為了方便觀察善惡,分辨是非,這二位總是飄蕩在離地三尺的位置以極快的速度巡遊世間,所以才會流傳有“舉頭三尺有神明”的這一說法。這幾千年來,他身為監察使,早就看透了人世間的百態,參透眾生百相了。
??自古以來圓滑都是用來形容小人的特性,意指他們兩麵三刀,陽奉陰違的巴結和諂媚別人。而君子貌似都是耿直不屈,一生正氣的。其實未必如此,圓滑隻是一種人生態度而已,圓滑是一個人的處事智慧。看一個人的善惡要看他的道德,看一個人的處世智慧,要看他是否圓滑。
??圓滑世故並不是錯,是一種明哲保身的處事態度,關鍵是要有度。同樣一個人如果太圓滑的話就必然會給人一種虛偽的形象,為了避免這種被人誤認成虛偽的情況出現,日遊神也早已經總結出來了十二個字:外圓內方,做事圓滑,做人方正。
??做人為官都應該要懂得方圓之道,學會變通。人生在世,如陰與陽,如圓與方。“外圓內方”本來就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處世哲學。“方”是指做人的原則,是本質,做人要守住原則底線。“圓”是指處世的態度,是手段,比如看透不說透。因此,做人為官必須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外圓內方。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往往就是解決問題的手段。但是我們又很容易發現,單純講理也是遠遠不夠的,會給為人處世增加許多困難。因此在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把“情”融於“理”,用“情”來包裝“理”。這才是對“情”與“理”的恰當運用。
??道理往往是深奧的,情感是容易被人接受的理,是一種理性思維,比感性思維邏輯性和規則性更強。如果處處講道理,把“理”放在口頭,必然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障礙。因此,有時候必須通過“情”來說“理”,達到明事理的結果。
??說到用情打動別人,日遊神也是個中高手,於是便說道“少俠您看,我們兄弟倆今天在這裏把守酆都城也是服從上峰的安排。按理說,我們應該是在其位謀其職,做到盡忠職守才能對得起我們的職位。但是,我們兄弟二人也是通情達理之人,應該予人方便之時,就要懂得變通,改變規矩。”
??“二位少俠功夫如此了得,我們兄弟二人也不敢多加阻攔。如果少俠可以如實把身份告知我們兄弟二人,日後,等我兄弟二人對上峰據實稟告時,也好有個交代。至少讓他知道我們當時盡職了,但仍然攔不住二位少俠,屆時上峰也不好為此降罪於我們。”日遊神此時說得在情在理,弄得梅楚曦也不好立刻拒絕他的要求。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