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旭日之輝> 第102章 虛無明體,宗師境成

第102章 虛無明體,宗師境成

  孫雲鶴拉起來跪拜的蘇曉:“起來吧,維護傳承這是大前輩應該做的事情,也是想做的事情。”


  ??柔和的說道:“宗師可不是單指武學的高點。”


  ??老人點燃了洞內的火把,在火火光的照耀下那些古代典籍似乎散發著耀眼的光芒,那些點燃了中原文明之火的前輩傳承安靜的睡著。


  ??而在這洞窟內除了那些典籍和土木製成的書架之外,還有一個普通的棺材,上麵放著一本沒有寫上封麵的書。


  ??“如果你認為已經全部看完了的話,那就看看那一本吧。”


  ??孫雲鶴指向了那個快要破損的棺材。


  ??“多謝前輩指點。”


  ??以心學的觀點來說,心明之後其他的知識會化作支流,會去滋養自己的本心,一人若保持本心,就如同有源頭的水,以道德與書卷挖掘內在源泉,保有補充,混混不舍。


  ??“風小友不看一看?”


  ??拿著火把指引歸去的路,老人沒有回頭隻是輕聲問道。


  ??“免了吧,我的道不在此處。”她對著孫雲鶴行禮尊敬的說道:“前輩也值得被中原梁人送入神龕祭拜。”


  ??老人抬起了頭看向了洞口,原本混濁的眼神此時卻也變得格外清澈,思考了少許感慨的說道:“把大前輩鎖到那裏麵,雖然感覺更加厲害想要讓人膜拜了,可總感覺少了人對人的溫暖。”


  ??聞言無言,隻能拱手敬拜。


  ??甘願放棄江湖天下名,放棄了許多人得不到而自己唾手可得的生活,隻為續那往日的傳承。


  ??這是很多年前九姓的先祖做過的事情,今日的老人也擔當的起九姓後人的一拜。


  ??孫雲鶴笑了笑,似乎得到眼前後輩的認可,比那在廟裏跪拜供奉來的要舒適得多。


  ??想要邀約晚輩同飲濁酒,但是想了想昨日被女娃喝趴下的場景,這大前輩的形象好不容易起來,可不能再丟了麵子隻能算了。


  ??跳出了樹洞當中,對著毛小苓問道:“以後來當我徒弟照料鬆樹可好?回頭把你娘接過了也成。”


  ??千年鬆樹驚的又是落下了兩三顆鬆子。


  ??……


  ??靠著火把的光,蘇曉在樹洞底下一卷一卷的翻看了起來,一片片的竹簡,照耀著千秋之前的文化。


  ??撿起那篇《史記》已經遺忘的國家名字浮現在眼前,那最早溫文爾雅的周,其定下的戰爭遊戲,最後變成了真正戰火紛飛的年代。


  ??許多在百姓口中代代相傳的名篇,原來不過是先人對於世界最為懵懂的理解。


  ??那被曆史已經遺忘的百家熙攘了一年又一年,在稷下學宮辯論了一場又場孕育了日後文化的萌芽。


  ??原來在先輩們談笑之中便寫下了如此名篇,哪怕是號稱無為的道家,他們也有著自己的理想與抱負還有學說要去傳揚。


  ??還有名家白馬非馬和讓莊子化蝶的河邊詭辯,以及順民心,忠愛民的農家……都曾在那稷下論戰中用舌戰,戰出了中原文明的最高峰

  ??讓人茫然費解的竹簡,不知道當時寫下這篇的先生對於天下有何等的想法。


  ??“淺某於無形,長勝而不爭不費。”


  ??一卷《鬼穀子》寫下了一人未出山林,卻讓天下此後百年局勢在他的門下弟子手中變化。


  ??“故天降大任於斯人也……”


  ??道家莊子的仁、義、善與人生本善,還有他所堅持的氣節。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寫下中庸的子思,一生都在宣揚著“誠”但也寫下了: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當初先輩有幾人信奉神靈與長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道家李耳倒懸騎牛,看著各國的鏖戰的大地最終緩緩出了函穀。


  ??感歎道:“哪怕是太上老君也沒有信過長生,也沒有信過神靈,更沒有將其的治世的理念與信念放在來生……”


  ??人生今生難得所有,佛法來世難得已有。


  ??那些古籍所寫的晦澀難學,每次深讀總是和今日練劍一般,想要尋求根源卻總是到不出個所以然。


  ??有些段落甚至放在如今已經不在適用,但也有段落在千年之後任然可以擊中後人的內心。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此卷閉上亦閉上了雙目。


  ??再次睜眼內心卻已明目,為何要去尋找昔日諸子的答案?這一篇為何不能單獨寫下自己的批注?


  ??輕輕揚起了嘴角。


  ??“謝前輩解惑。”


  ??再次攤開了先師竹簡。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到底是天無情,還是天歧視,在他的心裏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深夜洞中火前,蘇曉欣著孫子那用兵如神的兵法,歎了一聲:怎樣的人會把將門的秘密寫入書卷?

  ??關上了兵法,又開始了感歎。


  ??“那有著溫良恭儉讓,也曾血氣方剛的百家,為何落成了如今的模樣?”


  ??曆史中的聖人太多太多,脫去了那聖人的外衣,聖人當初做的事情如今依然有人做著。


  ??無論是鬼穀張子的合縱連橫,還是扁鵲一人讓天下全是他的足跡,或是那掛著在山澗的“兼愛非攻,明鬼天誌”以及回響著的那句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


  ??現在他們的事情有人做著,當初的先人們總結的道義雖然失了書本記載,但也在口口相傳中延續了百年。


  ??陸象山說:聖人與我同類,此心此理誰能異之。甲之心,乙之心,千百年的聖人心,千百年後的賢者心,都是一個心。


  ??未曾讀過孔孟的人,也能按照他們的思想而過,這就代表古往今來、四方上下的人心,全部共同構成一個心,這心就是宇宙的實體,個體的心為宇宙實體的表現。


  ??那些逆境廢墟中的諸子百家,留下了費解的詩篇,從那些詩篇中發現觀出四字:“境隨心轉。”


  ??看見了廢墟中思考的先師們,在一次次的失敗中留下了名篇,見狂風暴雨攔了去路耽誤了時間卻隻言一句:“會有個好收成。”


  ??他們的意誌不會被環境所困擾,隻會從這個環境換一個角度試著證明自己的想法,然後再次走入稷下論戰換得青史留名,引得拍案喝彩或是引來天下執筆的反駁。


  ??“一家之言,百家評判。”


  ??翻過了孔孟的大義凜然,讀過了屈原寫下的愛國浪漫,賞過弱秦在七代手裏成為強秦的風景,見過了《呂氏春秋》在秦國著傳,品過了莊子化蝶扶搖直上,觀過荀子的勸學……


  ??那些看過的,沒看過的書籍,全部化作水滴,滴入了心河當中,成為了河流的枝幹,壯大了主流。


  ??……

  ??似乎還差了一線。


  ??想起來孫雲鶴之前說個的那一句話,蘇曉收起剛剛看完的羊皮卷,恭恭敬敬的放上了櫃子。


  ??那是紙做的書籍,紙能做書那也是五胡入中原的楚漢劃江百年而治之時。是的,這個世界當中,劉邦沒有一統天下,而是和項羽劃江而治。


  ??“我是劉震,是大漢識字之士,自認有經天緯地之才,可無論是漢楚我亦未能得到重用。”


  ??上麵寫的是如今的大梁文字,由此可知曉這也是孫雲鶴翻譯之後的版本,同時也對哪位老前輩更加敬佩。


  ??“當今天下共有三國,楚漢和匈奴,昔日年少的我自認三國如今的模樣或許和以前七國如是,終有一天將要一統,所以我便去了匈奴。”


  ??“跟著商隊我去了,在沙漠當中的慢慢黃沙會消磨人的意誌,而人性的起伏是比黃沙烈日更加致命的隱患。


  ??我被抓住了,被匈奴的探奴隊,他們說缺少士兵,所以來外出抓人。我也明白了在沙漠裏不去爭搶那就隻有死亡。


  ??我不懂,為什麽我們號稱文明,而我們的軍隊在武帝之後卻再也沒有戰勝過野蠻的匈奴呢?昔日縱橫草漠,於青海飲水的將士呢?


  ??或許是他們對自然底下了頭顱吧,用盡了一切去想要生存。而承平已久的楚漢立國如今快有要四百年了,早就已經在腐敗衰落,忘記了先祖篳路藍縷得此一隅的艱辛。


  ??在軍隊裏待了多久我忘了,反正從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廢物,變成了滿手是老繭的廢物。


  ??殺了很多人,有手無縛雞之力的老人,也有勝負重傷會拖累隊伍的同袍。剛開始我還在反抗這些命令,給了些食物和水讓他們快些跑走。


  ??後來……我就見識到了人性,再也沒有做過這種傻事。


  ??………


  ??我得到了匈奴王的賞識,他說他也要稱帝了,在那大多數不通諸子經典的草原人裏,我成為了領頭人,寫下了鬈字。


  ??匈奴王也說他認識漢字,因為曾經的楚漢比他強,現在他也要自立文字,隻要超過了楚漢,那他們家會來學習。


  ??後來奔赴鬈國的人越來越多,因為那楚皇說出了何不食肉糜的話語。


  ??數不清的工匠逃離,草原上的武器極速發展,一直到了匈奴王自認昔日那大漢的疏勒城不會再次屹立,終於發動了攻擊。


  ??我從中年戰至了白發,漢旗和楚旗都已經倒下,我向那逝去的皇帝證明了我的能力。


  ??匈奴王也聽從了一個楚人的話語,對我這個宰相下達了最後的命令。


  ??滅史。


  ??這是要滅亡我中原根啊!我曾經以為是重演秦國和義渠那種融合,沒想到是要終結我們的文化。


  ??我起兵反了,可是那個時候我才發現,已經沒有幾個漢人了,已經沒有幾個楚人了。


  ??我和最後的人抱起了所有能夠看見的典籍,帶走了昔日聖賢的注解進入了大漠。


  ??我這一生倒是荒唐……


  ??我甚至到現在都沒有明白,我殺光了故鄉證明了自己,但是在最後卻為了幾本書放棄了自己的一切。


  ??我在做什麽?”


  ??……

  ??默默的把那本書放在了棺材上,不知道如何去評說。


  ??他保護了險些被斷絕的竹簡,可也是直接導致中原文化險些滅絕的直接凶手。


  ??但仔細一想,之前所提到的,那些逃亡大漠草原的人們,或許哪怕沒有劉震也會有其他的中原人坐上那個位子。


  ??原因或許是那位何不食肉糜的楚皇吧,這也是王朝的弊端,那些靠著血脈而身居高位的人,從曆史的起點到如今也不曾斷絕。


  ??有功亦有過,您還是留給後人品說吧,晚輩承受了您的恩惠,倒是做不得評價。


  ??不過感謝您的留下的文字,這是世間最好的傳承。


  ??文字是世間最好的傳承,將那竹板上晦澀難懂的文字攤開,便能看見先生們的血氣爭先,也能看見那學宮當中的拍案叫絕。


  ??文字總是能留下無盡的遐想。


  ??縱使相隔千萬年,攤開書卷,亦如初見。


  ??靜坐於地。


  ??“源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


  ??心中已有淵泉之水,如木有根,培而無伐,則枝繁葉茂。


  ??陸九淵提出收拾精神,是勸誡後人,不要精神花費在對外部事物的追求,其中包括古人的注解。自作主宰,是為不要依外在的權戚,包括聖賢經典,當以本心觀之。


  ??“涓流積至滄溟水。”


  ??宗師境成。


  ??此刻支流一滴水落入了心泉,心泉之上泛起朵朵漣漪,那些漣漪仿佛他的心。


  ??這顆心脫離了本體,無邊的清明,此方世界彷佛變為此心,本心即位天地,此時此刻再無分別。


  ??“天之清明即為吾之清明,地之厚薄即為吾之厚薄。天為吾像,地為吾形。”


  ??他明白了楊簡所提出的虛明無體是什麽狀態,可思考其小無內之物,又可觀的其大無外之物。


  ??蘇曉觀見了湖水,觀見了鬆樹的隨風搖曳,觀見了此時升起的圓月,觀見了莊子中的人,透過鬆樹,看見了當年的劉整在方寸大的水池邊放下了樹苗,然後走入了地洞,再也沒有出來。


  ??聽到了風聲、沙聲、還有.……求救聲。


  ??“有人能幫幫我嗎?”


  ??一道聲音從虛空中傳來。


  ??……


  ??夜晚。


  ??風後槿停下來和毛小苓的玩鬧轉身行禮道:“謝前輩。”


  ??“謝他自己吧,如果沒有相應的經曆,哪怕是聖人教導也不行。能夠讓人對話語引起共鳴的,往往是與其相對的經曆和見識而非話語。”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