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山風蠱,仙棺疑雲(2)
日上中天,微風漸起,山林輕吟。
祭奠諸事業已完畢,僰(bo)氏母女收拾了心情,隨眾人一起返回。
大巫自與淳夏一番引見,聽說是老祭祀舊交,見又是行賈,帶著不少北方的貨物,自然樂見其至,頗為熱情地邀其同回僰寨。
午前大食的時辰雖過,但僰伯特為眾人設大宴以待,算是補上了昨日因行路勞頓而推延的商使之宴,為伊氏一眾接風洗塵。
「酒宴酒宴,自然要以酒為先,我僰族偏居一隅,也就有這傳承了千年的上等美酒,諸位遠道而來,定要盡情歡飲。」
女僰伯舉起酒樽,只見她四十上下,五官雖周正,卻無女子的陰柔,稜角分明,頗具幾分男子氣概。身高更是丈一有餘,與戎胥牟不相上下,肩寬腳大,站立中央,赫然一股不可輕犯之勢。
她與緊挨伊伯鈞下首而坐的僰女對比鮮明,一個如山似火,一個似水如藤。
大巫較僰伯年紀輕些,精通殷商之言,一時充作著雙方的言譯。
女僰伯性子也是豪爽,頻頻舉樽,喝得興起,乾脆下了主位,向眾賓客一一奉酒。侍者端著酒瓮跟在她身後。
一連數瓮喝下,也微醺有了醉意。她迷離著雙眼,拉著僰女道:「妹妹生得真美,怕是咱僰地第一美人呢,這次回來有甚麼打算,咱這裡不比大商的繁華,想是留不住妹妹的。」
說著她有意挑眉瞟了瞟伊伯鈞。
「僰伯取笑了,這裡就是妹妹的家,哪兒也比不了的,還請僰伯日後多多照應!」僰女撿起一顆北方難見的荔枝,撥去麻臉的硬皮,遞與僰伯,「家裡的果子香甜,外面,想吃也吃不到……」
伊伯鈞聞言面露失望之色,而一旁的大巫擔心僰伯醉飲失態,直接拉住她的手腕,「少飲些,莫叫貴客見了笑話。」
「怕甚麼,師氏他老人家也不在了,還有誰敢管得咱們……」她接過僰女遞上的荔枝肉,直接塞進了大巫的嘴中,倒讓他一陣尷尬。
坐在最下首的戎胥牟,低頭不停地向口中送著晶瑩軟透的葡萄,卻暗中支棱著雙耳,聽著四周的一切。雖聽不懂兩人間的僰言,但還是看出了些端倪,不由得露出了玩味之色。
對面的淳夏忽地其身,端著酒樽,走了過來。
他早就向旁人打聽過對面的年輕人,便操起一口麋國之言道:「樽是巴國的精緻銅樽,酒是此地的香濃黍酒,麋兄弟怎麼不喝?」
戎胥牟知道該來總要來,但求盡量少露破綻。經歷了這麼多苦難,他不會因當年的那層親近,就將自己置於危險,他更明白世事難料,人心難測的道理,何況是淳師這麼精明練達之人。
好在山中人在借用身份掩飾刺殺前,都會狠下一番功夫。而麋封這層皮,他可不是第一次披了。
「慚愧慚愧,在下實在不勝酒力,倒是淳兄的麋言說得如此好,可是曾去過我麋國啊?」
「去是去過,就是無緣識得麋兄弟這樣的青年才俊,咱們能在此地相遇,是幸兮緣兮,千里之會啊。」
「哈哈哈~淳兄對我麋國的鄉言倒是熟得很啊。」
「我喜歡麋地,尤其是那裡的攻離山,百峰千丈。」
「哈哈哈~淳兄怕是記錯了,百峰千丈說的是當山,而攻離則要隔江相望。」
「噢?看來是我記錯了,果然是無緣兮,對面相望,不能相識啊。」淳夏輕輕嘆了口氣。
……
酒宴散去,大巫替僰伯送眾人離去,也有些幾分醉意,「我們這裡雨多路雜,諸位若有興緻,我便引路陪貴客們四處游賞一番。僰地山深水急,與殷邑的景緻肯定是大有不同,也算別有趣味。」
伊氏老者聞言,趁機拉住大巫,低聲問詢:「不知傳說的仙人洞在哪裡,我等甚為好奇,也不知仙人是個怎生的模樣,能否帶我等去見識見識,祭拜一二,受受那仙人之氣。」
大巫神色一跳,忙搖頭掩飾道:「誰知仙人洞究竟在哪裡,千年傳說,不過是酒後食余的笑談罷了。」
老者也不糾纏,笑了笑,道個乏。
伊伯鈞還要開口,便被五叔用眼色止住。
各方彼此告辭,相繼散去。
伊氏叔侄,剛一回暫居之地,便聚在一處暗議。戎胥牟的下榻之處與他們相距不遠,自然能聽個十之八九。
「五叔,您老問甚麼仙人洞啊,我們不是來找長生棺的嗎?」伊伯鈞忍不住埋怨起來。
「你沒聽那大巫說嗎,懸棺不過是僰族舊習,那淳夏不是也提到,連巴國都有懸棺,可見懸棺與大巫主的長生棺是兩回事。你說說到底甚麼是長生棺?」老者反問道。
「長生棺,聽大巫的意思就是葬仙人的棺槨……原來如此,難怪您老要問仙人洞。」伊伯鈞恍然大悟道。
「我們若能找到仙人洞,或許就能找出些蛛絲馬跡,至少也能推斷推斷,大巫主所得是否真的長生棺?」老者始終心有疑慮,未曾全信。
「還是您老高,不愧被外人稱作咱『伊氏之智』。」伊伯鈞順口奉承了一句。
對這個稱呼老者習以為常,自是坦然受之,也不知有多少暗謀出自自己之智,「伯鈞,你也不差,稍經提點就能有所悟,再隨老夫歷練個幾祀,那時伊氏交予你手,當無大憂了。」
「嘿嘿,是您老教得好……對了,您看我們要不要派人私下裡打聽打聽仙人洞的消息?我看那大巫眼神飄忽,他的話我不大信。」
「是啊,大巫主絕不會閑來無事,隨便找口棺槨睡著玩的,更不會無緣無故就有僰地的傳言。那大巫顯然是隱瞞著甚麼,你不妨派人暗中盯著他的一舉一動,我們再見機行事……」
暗聽的戎胥牟思忖:『伊氏之智』么,我記住了……你們盯著大巫,我就盯著你們,若真有甚麼仙人棺,倒不妨見識一下……想想《自然經》的著經之人,自稱活了千又二百年,會不會與這裡的仙人洞、仙人棺有關?
腦海中,黃帝之師廣成子,有蟜(jiao)氏壬女,一一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