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封商> 第十回 火天大有,玄門修命(12)

第十回 火天大有,玄門修命(12)

  天尊不急不緩,講了整整一日,甚至講到後來,並不見他張嘴,每一言一語仍能清晰地傳入弟子們的腦海。

  眾人紛紛醒悟,原來這就是三華聚頂后的第六識,意識,比起傳音入密的功法更神奇。

  「四妹實在可惜,她若在,一定能有更深的體悟。她那巫血秘法應該就是提前開啟的意識,如今卻只能感應與思連弱小的蟲、獸。若不是小九靈氣十足,又足夠親密,恐怕也不能有媧神遺迹外通風報信的功績。」戎胥牟心中替鼎人玉遺憾。

  最後一個時辰,三代弟子們漸漸入定,輕輕的呼吸聲在殿中此起彼伏,一種真氣的潮汐,漲落之間牽引著所有人。

  夕陽的殘暉透入,在天尊殿的石柱和後座的弟子臉龐上留下紅黃的斑駁。

  暮鼓隨天尊睜眼的剎那,咚咚咚響了三聲,天尊掃視著每一位弟子,在其中幾人身上稍頓,其中便有戎胥牟,「爾等可還有甚麼疑惑?」

  天尊久未開口言語,若有人路過天尊殿,必以為所有人只是在靜坐。而一些服侍在側的徒役、開明衛也無法獲得更多的機緣,從他們一張張好奇而遺憾的臉上便能看出端倪。天尊的意識可以有所選擇。

  「敢問天尊,可有人達到過真人之境?」霄妘鮮見得提問,怕是有意在效仿戎胥牟,看看誰人敢對她怨忿,想用這個方式替他出個頭,只是回應她的大多是讚許的笑容。

  「真人難修啊!近千歲來,縱然是至人也少之又少。相傳黃帝之師,廣成子便是真人。因其長生,曾被黃帝之子少昊玄囂尊為老君。除了黃帝,廣成子還收過素女與岐山隱居的第一代扁鵲,可惜這兩名弟子無一人修得真人之境……」

  戎胥牟一怔,廣成子之名他可不陌生,孩童時便聽過他的傳說。如今想來,會不會創編《自然經》之人就是這位廣成子呢?若他當真活了千二百歲,老君之稱名副其實。

  這時,靠近殿口有一道稚嫩的聲音響起:「天尊,我如今鍊氣,可還能修巫武嗎?師父不准我修,可玉師姐、還有嬴師兄便都是氣巫雙修,也沒見耽誤了鍊氣啊!」

  說話的正是努吒爾,他顯然是來遲了些,不知甚麼時候溜進殿的,便乾脆偷摸著窩在最後面的角落裡。

  他的疑問雖同時提及了自己與四妹,但口氣中就能聽出他與四妹要親近許多。而他的這一問也讓所有師兄弟都支起了腦袋,可見每個人都曾面臨過相同的抉擇。

  「巫武一道,在炎、黃二帝之前便已存在,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媧神的年月,是最古老的與天地萬物相爭之道。最初求的是活命,不惜損耗性命,也要強大體魄。因此巫武強者,鮮有八九十耄耋之齡。而鍊氣之道,所求乃長生,不與天地萬物爭強,而與自身相爭。所謂修真修真,即修真我,修得真人,是我等鍊氣士畢生所求。故此,爾等師尊都不願你們將寶貴的光陰耗費在煉體之上……」

  第一行坐著的熊狂,是最明白霄妘為何有那一問的。高人一頭的他,回頭嫉恨地瞪了一眼後面的戎胥牟,不甘示弱道:「敢問天尊,那巫武與我崑崙鍊氣,哪個強?」

  「若問性命之修,自然不可比,我想你問不是這個,而是武道爭鬥……兩道各有千秋,巫武講求由外而內,重體魄之修,初期自然強過鍊氣許多,處在煉精、鍊氣兩境的弟子,要弱於相應的甲肉與銅骨兩境;而鍊氣由內而外,重性命交修,到得先天之境,便有功法能將真氣運用於體外,而巫武的罡身之境,此時也由外而內化生了罡氣,也是一種生命之能,兩者算是勢均力敵,甚至真氣的運用更為靈活,還能隱隱佔得上風……」

  他沒有再比較煉虛之境,因為巫武罡身之後的境界,也只存在於傳說之中。

  戎胥牟一點就透,當即明了,為何崑崙鍊氣不顯聲名於俗世?

  全因鍊氣以自修為主,而不以武鬥為傲。

  煉精、鍊氣兩境,心境不適合沾染太多凡俗,而武功更是不如成千上萬的氏族巫武子弟。自然很少有人願意下山去,即使下了山,也很難揚威立腕。就連那熊麗,也不過是周國的千夫長。

  但若到了師父這等煉神的境界時,雖身入塵俗,卻又返璞歸真,不願顯山露水,凡俗之人如何能識辨?

  因此崑崙鍊氣之名,他才只在山中人七殺那裡聽過。山中人算是消息諜信極為靈通的了。

  就在其他人還在品味巫武與鍊氣的差別時,他忽然想到了自身的問題,第二次開言道:「敢問天尊,心境若與鍊氣之境不合會怎樣?」

  天尊欣慰一笑,「這一問極好,爾等師尊肯定說過,心境與修為是相輔相成的,但崑崙的大多鍊氣之法,又不嚴格要求心境與修為匹配。修為先於心境可然,心境先於修為亦可然。但爾等修鍊,盡量使心境先於修為,則修為必然日新月異,突飛猛進,但若心境後於修為,則修為進境緩慢,時日長了,更有走火入魔之患。故此,爾等切不可怠慢心境的修鍊。」

  戎胥牟被解惑后,心中痛快,不由得又發一問,全不管周圍種種異樣的神情,「心境的修鍊,甚麼時候該入世,甚麼時候該出世才好?」

  「西土之牧,歸塵歸土,山中死生,謀不如封。有趣有趣……」

  天尊似有深意的話,讓戎胥牟心頭一跳,「西土之牧說的是我戎胥吧,他怕是瞭然了我的身世來歷,就是不知道是師父告之,還是他那可怕的意識所察知?」

  「你叫嬴封吧,自幼生於崑崙長於崑崙的弟子,怕是不會有此一問。但外來的弟子又不敢問這種問題,剛剛入山就想著出山……煉精之境,離世修鍊,更容易達到賢人心境,故而初代天尊才在崑崙周邊建村,讓爾等幼年、少年之時在村中靜修,不準外出,更不許上山。直到鍊氣之境,需明白天地至理,才召爾等上崑崙聚在一處探尋真知,查讀典籍,聽道互辯,有助於爾等領悟聖人心境。況且世俗以為的天地至理大多謬誤,才讓爾等盡量留在崑崙,不必入世。一旦進入先天煉神之境,需融入塵俗,才能明本心見真性,一番磨礪必不可少,遊歷塵俗,才能感悟圓滿。否則無法領悟至人心境。故此到了先天,才是爾等入世的最好時機,那時爾等武功之高也足以自保……」

  天尊說到此處頓了頓,語重心長道:「生於崑崙的弟子,該與世俗外來的弟子多多探討,爾等各有優劣,合該取長補短……」

  「為何我到達賢人心境,仍有諸多煩惱?」戎胥牟因黎師閉關,讓他一時不知該去請教誰人,今日難得的機緣他絕不會錯過一星半點,既然對方知道他的身世,並沒有對他不利,便放下心中顧忌。

  只是他的連續三問,既有弟子投來感激的目光,也引起了不少人的不快與嫉妒,但無論何種想法,都記住了這叫嬴封的黎航弟子。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