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火天大有,玄門修命(11)
「我崑崙與凡俗的春秋兩時不同,將一歲分為春夏秋冬四時。一日也分十二時辰,但卻以十二地支計。凡俗之旦,我之寅時;凡俗之朝,我之卯時;凡俗大食,我之辰時;凡俗日羞,我之巳時;凡俗日中,我之午時;凡俗之昃,我之未時;凡俗小食,我之申時;凡俗之莫,我之酉時;凡俗之昏,我之戌時;凡俗之住,我之亥時;凡俗之夕,我之子時;凡俗之夙,我之丑時。子時即夜中,為陰氣至極而衰,陽氣始動之時;午時即午中,為陽氣至極而衰,陰氣初萌之時。故子午應著天上日中月中,有陰陽相銜,循環不歇之意。我崑崙將子時視作一日之始,對應小周天的伊始,即為人身下丹田之位。小周天的每一處穴道,都應在了某個時刻,因此才有了我崑崙的一種時辰煉精之法,於不同時刻打通任督相應穴道,想必在坐許多弟子都曾修鍊過……」
戎胥牟心中感慨,早知這等妙法,自己煉精階段怕是會更容易不少吧,也不至於落下當初那些暗傷隱患了,這野路子與正統傳承之間果然是拍馬也不及的。
天尊雙眼如深淵一般,掃了一眼戎胥牟,好似能看穿他的一切一般,讓他心中一凜,忙低下了頭。
忽然感受到澎湃的真氣,在大殿中翻湧起來,自身的真氣猶如小溪,被外在的真氣引動,變得愈發活躍。
「如今爾等大多數任督二脈貫通,步入小周天,是鍊氣化神之境。此境借小周天搬運,不斷化後天精濁,為先天精陽,壯大內息。此時神與氣漸漸相合,能以意動氣,沖貫周身之穴道經絡。爾等所修的功法或已煉過一些經脈、絡脈,但人身經絡何其多,要想一一貫通,需日積月累經年之功。我崑崙之法,講究在小周天后,至少貫通手三陽經脈與絡脈、手三陰經脈與絡脈、足三陽經脈與絡脈、足三陰經脈與絡脈,這十二經絡,加之任督二絡脈,以及五臟大絡,真氣真正在全身經絡中往複環流無阻,是為大周天。爾等可隨我體悟足少陽經、絡與小周天的往複之法……」
戎胥牟體內的小周天真氣竟被奇妙地牽引住,好似天尊言出法隨一般,隨著他的話引,衝擊著下肢的每一處穴道,好似水到渠成已一般便沖開了足少陽中的幾處經絡的瘀阻,讓他徹底貫通了足少陽的經脈與絡脈,省下數月之功,在場無人同時貫通了足少陽經脈與絡脈,因此眾弟子人人臉上露出歡喜,這也是天尊有意而選,可見他恐怖的入微之察。
「大周天猶以煉五臟,通五大絡宮為主。肺宮藏鬼魄,魄定而金氣生元……腎宮藏濁精,精定而水氣生元……肝宮藏遊魂,魂定而木氣生元……心宮藏識神,神定而火氣生元……脾宮藏妄意,意定而土氣生元……金、水、木、火、土五氣相生相繼,聚于丹基,是為五氣朝元。此時的五行真氣亦可稱元氣。」
戎胥牟心中暗自比對著黎師的《無音無色五孕心經》,正是這一境的修行之法。功法直接棄去其餘經脈不煉,專修五大絡,好處在於縮省時日,而弊處在於真氣不夠渾厚者,衝擊之力不足,自己顯然沒有這個擔憂,另外,不修四肢,難免武力不足,自己氣巫雙修,更不是問題,這也是黎師敢將她自家功法傳給他的原因。
即便如此,黎師也吩咐自己從肺金之氣煉起,便是由魄起煉,自幼的巫武煉體,本就強於魄,算是自易而難,再以五行相生之理,按序煉下去,是黎師為他量身所定。
「以元氣打通穴竅,便是通了人身內外的天地之橋,之後能以穴竅呼吸,替代口鼻。天之陽精內吸,與地之陰血之精在血絡中通合,沉孕先天真元。此時,濁氣也能從天地之橋吐出。始入煉神還虛之境,以胎息替後天呼吸,喚作先天。先天之人可活百二十歲。非天人五衰前,始終鶴髮童顏。武力之強可比世俗的罡身巫武。」
「此境最重煉心,法象日月星辰運轉,明天地陰陽至理,以自然之道馭自身之道,知行合一。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懼勞形,內不患思慮,恬愉自得。形體不敝,精神不散,達聖人心境……」
殿中所有三代弟子聽得陶醉,有人搖頭晃腦,有人歡愉顯於面龐。戎胥牟清楚這一心境,對於自己最難的便是戒除嗔恨之心。不免哎地一聲,輕輕嘆息。忽瞟見身旁的霄妘,也正凝望著自己,她顯然知道自己的過往,似乎有些替他擔憂。他回了一個安心的笑容。
「爾等師尊皆為煉神還虛的先天之境,也都感悟了聖人之心。于丹基中孕育了丹嬰,煉陰神而化生陽神,周身千穴漸通。之後丹嬰與陽神相合,移宮泥丸。這一步,便是要以精、氣雙華凝鍊神華,將三華聚於玄關,普照周身,是為三華聚頂。此時,開鼻、耳、目、舌、身五識之外的第六識,意識。之後性圓而慧照乾坤,靈通無破,淳全道德,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達至人心境。繼而陽神出竅,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悟前生根本,知未來休咎。便入煉虛合道之境,能活百七十歲。我崑崙凡煉虛境者,可為天尊。」
原來兩代天尊都是煉虛合道之境,那甚麼又是陽神出竅?戎胥牟這次並沒有脫口問出來,他明白這個問題,怕是師父那些先天才要領悟掃清的障礙。
他又想到,那第六識意識,與四妹的巫血秘法何其相似。她等若提前開啟了意識,有此等讀心之能,便能將周遭的虛偽透破,辨得真實,她的心境修為或許會比旁人更容易進入至人之心吧?
「煉虛作為最後一大境界,虛實無礙,神入虛境,與人身無阻,通時變之根本。能開第七識,至識,有極至之意,雖剎那卻如萬年。思察八荒而體悟真道。以陽神至識感悟天地人生,明徹法則。擬其法,御其法,生非凡之力,掌控自然,反哺人身,返還童體。最終合道,開啟真我之識,體合陰陽,破碎虛空,即為真人,可活千二百歲,才是長生。」
戎胥牟聽天尊娓娓道來,心中暗思:「所謂至識,聽上去倒與我巫血秘法時,看周遭變緩,極其相似,只是不能剎那萬年罷了……而千二百歲,不正是與創《自然經》之人的口氣相同,可見創經之人便是真人之境無疑了。」
「真人之後思窮八荒世宇,不拘於肉身,與天地合一,大窮宙宇,小入塵埃。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