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溯源楛矢石弩> 第145章 史前大洪水(十)

第145章 史前大洪水(十)

  “半拉山墓地分為早、晚兩期。塚體是由下部黃土堆積的土塚、上部石砌的界牆及外部積石堆積三部分組成。早期階段隻見黃土堆積的下層土塚,在晚期階段的土塚之上,又出現了石砌的界牆和起封蓋作用的積石堆積。


  ??從墓地結構與布局來看,該墓地經過了精心的規劃和營建,以石界牆為界,南部為墓葬區,北部為祭祀區。


  ??根據墓葬形製和結構上的差異,半拉山紅山文化墓地可分為土坑墓、石棺墓和積石墓三類。


  ??土坑墓均為長方形豎穴墓,不見葬具,人骨保存情況較差,隨葬品較少。


  ??石棺墓為墓地的最主要墓葬形製,多為南北走向,成行排列,分布較密集,存在疊壓關係。棺室四壁均為石板立砌,形製較規整,出土遺物較豐富。其中一個石棺墓的棺壁用黃色和青灰色石塊立砌而成,東端單層立砌一塊三角形石板,西端未立砌石板,南、北壁各單層立砌三塊大石板,石棺長1.80米、寬0.60米、深0.38米。棺底為三塊厚重大石板鋪墊,縫隙用小石塊封堵,較為平整。葬式為單人一次仰身直肢葬。人骨上覆蓋一層紅褐色礦物質。墓主人為男性,下葬時年齡約30歲以上。出土玉龍、玉璧、石鉞及獸首形鉞柄端飾四件遺物。


  ??積石墓數量最少,出土遺物較少。墓壙平麵近長方形,為雜亂積石構成,壙壁不規整,壙底不平。


  ??薩木特墓葬在阿尕什敖包鄉境內,它屬於突厥墓葬的石棺墓。石棺墓建於一高土台上,土台呈南北向的長方形,長10米,寬8米,高0.8米。


  ??土台中部是用多塊石板順土台方向建造的石棺,石棺長4米,寬1.5米,石板露出地麵高0.3米。石棺選材為花崗岩片麻岩質石板,剝蝕嚴重,一些碎片散落在石棺內外。


  ??切木爾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位於新疆阿勒泰市西南16公裏切木爾切克鄉(原稱克爾木齊)境內的山間盆地中,以海依那爾、科克舍木老克木齊、喀臘塔斯、喀臘希力克別特、阿克托別等為主的十一個地點,分布著數量較多的石雕人像及古墓葬,形成南北寬12.5公裏,東西寬3.5公裏,總麵積達43.7平方公裏左右的墓葬分布區。遺址年代的上限為青銅時代,下限沿續至漢、魏。遺址中墓葬形製多樣,以大型塋院製石棺墓和石圍石堆墓為主。石棺墓最具代表性,石雕人像的數量及類型居阿勒泰之首。


  ??另外,在阿爾泰布爾津縣文管所裏收藏著兩個奇特的小型石人,它們是在距現代3000年前的古墓葬裏作為陪葬品出現的。專家認為無論是墓地石人,還是隨葬石人,都具有靈魂保護的含義,它的根源就是對石頭本身的崇拜,認為石頭具有通靈的作用,所以一般石人身後的墓葬也是用石碓壘砌而成。


  ??正因為半拉山先民和阿勒泰地區古人的葬俗相似,我才如此肯定地認為阿勒泰古人是半拉山先民的後裔。”


  ??關鑫再次停下來,看向聚精會神聽他說話的大夥兒。


  ??“你說到石棺,讓我想到了我們四川的一位有名的考古學家——童恩正先生。童先生不僅是考古學家,還是一位有名的作家。他是中國現代科幻作家的鼻祖!他於1960年開始科幻小說及科普創作。其作品《珊瑚島上的死光》,被評議為中國科幻小說重文學流派代表作。獲獎多次,並曾在1980年代初期被拍攝成電影,是我國第一部科幻電影。


  ??童先生畢業於四川大學曆史係,老師是四川大學著名考古學家馮漢驥教授。


  ??童先生是中國西南考古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我曾經看過一篇紀念他的文章,裏麵就講到了他於1987 年發表的《試論我國從東北至西南的邊地半月形文化傳播帶》一文。並說此文是童先生長期從事西南考古的集大成之作。


  ??文中說童先生的論文論證了在我國的東北到西南、即東起大興安嶺南段、北以長城為界、西抵河湟地區,再折向南,沿青藏高原東麓直達雲南北部存在一條綿延達萬裏的半月形地帶,從新石器後期到青銅時代,活躍在這個地區的眾多民族留下若幹共同的物質文化,包括細石器、石棺葬、大石墓-石棚、石構建築、穿孔石器、半月形石刀、條形石斧石锛、石範鑄造、動物紋、曲刃劍、長骹曲刃矛、雙柄莖首劍、雙大耳罐、銅柄鐵劍、曲莖劍、紐辮柄刀劍、盤龍蓋罍(léi,古代酒器)、雙聯罐等。這些文化因素的相似如此明顯,以至於難以全部用偶合解釋。如能從頭緒紛繁的文化現象加以分析,深入探討這些共性產生的原因,將有助於深入對社會文化與生態環境之間辯證關係的認識,增強對古代邊地民族之間相互關係的了解。


  ??文中還說:童先生從自然和社會兩方麵分析入手,從半月形地帶生態環境的相似及不同經濟類型的部族集團之間的交往與遷徙論證了文化傳播的原因和情景。其中,自然方麵涉及地理位置、海拔、太陽輻射、氣溫、降雨、土壤、動植物、礦物資源等的相似性。社會因素包括了經濟形態的差異(農業-牧業)、民族關係對峙(華-夷)等,其中既有族群的遷徙流布、民族的融合交往,也有間接的觀念傳播等。該文論據充分,言之成理,令人耳目一新,全麵體現了童恩正將考古學、人類學、曆史學、地理學、語言學、生態學等方法結合的治學特點,以出土文物為基礎,既有宏觀的視野,也有微觀的考證,多角度認識和複原古代民族和社會。


  ??你從《山海經》記述和考古資料得出的結論與童先生的從東北至西南的邊地半月形文化傳播帶的論點不謀而合!這說明《山海經》的記述是真實可信的,隻是後世對山海圖理解的偏誤讓曆史史實如文物一樣深埋於地下,隻剩下看似荒誕的傳說留世了!”


  ??楊宇桓不再如平日一樣嬉笑,他麵色凝重,目光似乎穿透了連綿不斷的雨幕,望向無盡的遠方。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