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溯源楛矢石弩> 第119章 循史覓宗(十六)

第119章 循史覓宗(十六)

  “根據《曆朝立廟致祠實跡》碑記和《蒲州府誌》記載:軒轅氏祀地祗(zhī)掃地為壇於脽(shuí)上,二帝八員有司,三王方澤歲舉。到漢代,進而形成製度,每三年皇帝都要來這裏舉行一次大祀。


  ??漢武帝劉徹時更是東嶽封禪,汾陰祀土,於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擴建汾陰後土祠,定為國家祠廟,作為巡行之地。


  ??據史料記載汾陰是一條背汾帶河的長形高地,長四五裏,廣二裏多,高十餘丈。


  ??漢武帝之後,漢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和東漢光武帝等先後來此祭祀達11次之多。


  ??唐時,玄宗李隆基於開元年間三次來此祭祀,並擴建祠廟。


  ??宋真宗趙桓(huán)大中祥符四年也來此祭祀,為這次祭祀活動,撥款對後土祠進行了修葺,並禦製禦書了《汾陰二聖配饗(xiǎng)之銘》碑。


  ??從漢代至宋代曆朝皇帝先後24次在萬榮汾陰祭祀後土。明清時皇帝祭祀後土的儀式,遷徙於北京天壇。


  ??明代隆慶年間(1567—1572),黃河幹流向東擺動,汾陰被黃河侵蝕,汾陰上的後土祠受到洪流的威脅,隨時有被淹沒的危險。到明萬曆末年,後土祠隻得往東移建。


  ??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黃河水決,後土祠內的建築大部分被黃河衝毀,隻留下秋風樓和門殿。


  ??康熙元年(1662年),黃河再決,連秋風樓也一同淹沒於黃河中。康熙二年,後土祠移地重建於今廟前村北。


  ??同治六年(1867年),後土祠再次被黃河衝毀。同治九年(1870年),後土祠再次移建於廟前村北的高崖上,一直留存至今,已有140多年的曆史。


  ??現存的後土祠,東西寬105米,南北長240米,占地麵積25286平方米。


  ??祠內現存建築有山門、舞台、獻殿、正殿、東西五虎殿、秋風樓等,布局嚴謹,結構合理。


  ??現存的後土祠和唐宋時期相比,雖然規模要遜色不少,但仍不失為一處龐大而輝煌的古代祠廟建築群。祠內的正殿、獻殿,建築工藝精巧,光彩奪目,是祠內建築的精華。祠內的舞台由三座舞台前後聯綴布列,形成品字形格局,為全國獨例,至為珍貴。


  ??秋風樓位於正殿之後,因藏有漢武帝《秋風辭》碑刻而得名。樓高32.6米,下部為一高大的台基——掃地壇,東西穿通。樓分三層,四周回廊。樓身比例適度,簷下鬥拱結構古樸精美,形製巍峨勁秀,為現存古建築中罕見的珍品。


  ??後土聖母是中華最古之祖,土地最尊之神;後土祠又是海內祠廟之冠,北京天壇之源。


  ??後土祠,是古代帝王祭祀後土———土地之神地皇———地母的處所。在上古時期,祭祀和戰爭是人們最重視的兩件大事,所以《左傳·成公十三年》有這樣的說法:國之大事,後土祠在祀與戎。最初的祭祀對象是社,社就是土地之神,即後土地母。從商代開始,祭祀的對象除了社之外,又加上稷,稷就是穀神,即周代的始祖後稷。在先秦的文獻中,社稷就是國家的同義詞,可見人們對土地神和穀神的敬仰程度。


  ??為什麽黃帝要祭祀誇父氏的先祖後土呢?我想其一是後土對古農業生產做出過巨大的貢獻,早已被民眾祭拜;其二是她的後裔雖然戰敗了但勢力仍然強大,可以與黃帝部族抗衡,所以黃帝才會在後土氏後裔所在地建後土祠,以安撫其部族,達到利於方國穩定的目的。


  ??那麽居於後土祠附近的後土氏部族會是誰呢?我猜測應該是誇父氏後裔,蚩尤部族的後裔在解池,他們的先祖曾經和誇父氏聯合攻打過炎黃部族,失敗後遷徙至古河東地區和誇父氏後裔比鄰而居合情合理。還有,誇父氏的先祖共工氏部族一直活躍在黃河的中上遊地區,為最早的從事農業水利工作的部族,因此他們必然會選擇沿河而居。


  ??遷徙至運城盆地的誇父氏後裔恢複了先祖共工氏的族稱,在黃河邊仿女神廟建後土祠以祭祀先祖。當黃帝成為天下共祖後,為了安撫共工氏後裔,親自在汾陰掃地設壇,祭祀後土地母,以示對共工氏先祖的尊崇。


  ??為什麽從商朝開始後土祠除了祭拜後土神以外還要祭祀穀神後稷呢?這得從商的始祖契說起。


  ??契(生卒年不詳),子姓,名契,又名卨(xiè),別稱閼伯。契是帝嚳與簡狄之子、帝堯異母兄。被帝堯封於商(今河南省商丘市)主管火正,其部族以地為號稱商,契成為商始祖,是商朝建立者商湯的先祖。後世尊稱其為商祖、火神。


  ??帝嚳(kù):姬姓,名俊,華夏族。生於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suī)陽區高辛鎮),故號高辛氏,黃帝曾孫。


  ??帝嚳是帝嚳部落的首領稱號,帝嚳部落是夷人的一個分支,與顓頊部落有近親關係,帝嚳後來繼承顓頊為東夷部落集團的首領。


  ??《史記·周本紀》記述:有邰氏之女薑嫄踩巨人腳印而生棄。稷是黃帝玄孫、帝嚳嫡長子。稷母名叫薑嫄,是帝嚳的元妃。由此看來商的始祖契和周的始祖棄(後稷)應該是同父異母的親哥倆,所以從商朝開始祭祀穀神後稷其實也可以認為是在祭祀自己的先祖。


  ??後稷生於稷山(現代運城市的稷山縣),被尊為稷王(也作稷神)、農神、耕神、穀神。童時,好種樹、麻、菽。成人後,有相地之宜,善種穀物,教民耕種與稼穡之術。堯舜時,為司農之神。他第一個建立糧食儲備庫和畎畝法,放糧救饑,賜百姓種子,被認為是禹最倚重的三公之一。


  ??從以上資料梳理推測在帝嚳執政時期,後稷因為善於農耕被部族民眾推舉為稷王,成為部族的首領和臨近的善於農田水利的共工氏部族相抗衡,逐漸取代共工氏在古河東地區的地位。


  ??被後稷排擠的共工氏(誇父氏)後裔被迫沿著渭河逆流而上,到達渭河上遊,並繼續沿洮河、大夏河、湟水向西發展,最終到達焉支山附近。”


  ??“我記得你說牛河梁女神廟是祭祀後土的,那麽女神廟和後土祠之間有承繼關係嗎?”


  ??郎寧生看關鑫停下來,趕緊問出自己內心的疑惑。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