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循史覓宗(十三)
“一興奮就講跑偏了。我們言歸正傳啊,繼續講史前大洪水的事。
??在我看鯀除了善於治水,還應該是當時的風水大師。風水是中華民族曆史悠久的一門玄術,也稱青烏術、青囊術,較為學術性的說法叫作堪輿。風水是自然界的力量,是宇宙的大磁場能量。風就是元氣和場能,水就是流動和變化。風水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稱堪輿術,它是一種研究環境與宇宙規律的哲學,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早期的風水主要關乎宮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選址、座向、建設等方法及原則,為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玄學。
??《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述:
??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
??天女魃就是風水的創始人,也就是道家女神九天玄女。既然黃帝時已有風水之說,那麽堯時的鯀因為堪輿建造城郭而被封崇地就可信了。
??《尚書·堯典》:讙兜進言共工,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共工果淫辟。四嶽舉鯀治鴻水,堯以為不可,嶽強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帝鴻氏)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少皞氏)讙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縉雲氏)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殛(jí顓頊氏)鯀於羽山,以變東夷:四罪而天下鹹服。
??既然舜殺了鯀,為什麽還要啟用他的兒子大禹繼續治水呢?堪輿之術應該出自最初的巫術,巫的傳承是在家族內部進行的,堪輿之術也應該如此。堯時,擅長治水的應該就是共工氏和崇伯鯀。共工氏被流放到幽陵(幽州),鯀被殺於羽山,這樣堯隻能用鯀的兒子大禹治水了。
??再者,大禹從小生長在現代的北川一帶,和蚩尤、共工氏後裔比鄰而居,熟悉西北的山川水文,知道黃河洪水的根源所在,因此才會被舜啟用,治理黃河的洪水。
??大禹應該是先疏通了小積石山附近因地震阻塞的河道,使上遊的洪水可以順利下泄。由南向北流入黃土高原的黃河洪水因為受到東西走向的狼山、烏拉山和大青山的阻擋,隻能折向東流。黃河洪水東流至大青山南支蠻漢山時被阻擋後再次被迫轉向南流。南流的黃河洪水到達呂梁山時,因為河道變窄,洪水無法下泄,隻能逆流蓄積在陰山南麓,和呂梁山西側。洪水蓄積到一定高度就會沿著山脈間的溝穀向各處漫延。這點兒可以從《淮南子》:龍門未辟,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大溢逆流,無有丘陵,高阜滅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謂之孟門這段記述得到證實。
??孟門在今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西北23公裏處的黃河之濱。北接磧口,南臨軍渡,東靠柳林,西隔黃河與陝西吳堡相望。因洪荒時期,大禹在此鑿開蛟龍壁,疏通黃河上第一個洪水出口,故有天下黃河第一門之稱,也因此得名孟門。
??國際考古專家,呂梁市古代文化研究會會長白禮昌考察孟門得出結論:大禹治水鑿開黃河蛟龍石壁第一門在今柳林孟門。
??我們也可以從現代的衛星地圖找尋到這場黃河洪水大致的範圍:應該是以鄂爾多斯盆地和銀額盆地為中心,西南達塔裏木盆地東側,東北至燕山北部。
??陝甘寧盆地,在地質學上稱鄂爾多斯盆地:北起陰山、大青山,南抵隴山、黃龍山、橋山,西至賀蘭山、六盤山,東達呂梁山、太行山,總麵積37萬平方公裏,是我國第二大沉積盆地。
??鄂爾多斯盆地,北至黃河大拐彎的伊盟隆起;南至渭北高原,即關中的北山,從黃龍山經銅川背斜、永壽梁、崔木梁、嶺山(鳳翔縣北端)至寶雞,地質上屬祁呂賀山字型構造體係的前麵弧;東至秦晉交界的黃河穀地,包括呂梁山以東;西包石嘴山-銀川-固原大向斜,賀蘭山-六盤山以東,屬於祁呂賀山字型構造體的東側盾地。
??銀額盆地(東起銀川市西部—西至額濟納旗),是中國地質學界和石油學界對阿拉善沙漠(8萬平方公裏)所在盆地的稱呼。
??我之所以這麽肯定是因為在現代的衛星地圖上仍舊有洪水留下的遺跡:位於巴丹吉林沙漠南麵的眾多湖澤;位於塔裏木盆地東緣與河西走廊相通的羅布泊;位於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緣的居延海;位於陰山山脈南麵的岱海、黃旗海;位於燕山北麵的安固裏淖、查幹淖。
??當黃河洪水漫延到岱海和黃旗海後就可以進入大同盆地,而空桑山(小五台山)恰好位於大同盆地的東側,所以才會有《淮南子·本經訓》: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龍門未開,呂梁未發,江、淮通流,四海溟涬(mǐng xìng),民皆上丘陵,赴樹木。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開伊闕(yī quē),導廛(chán)、澗,平通溝陸,流注東海。鴻水漏,九州幹,萬民皆寧其性的記述。
??說了這麽多終於可以回歸正題了。大禹如果想讓空桑之地避免洪水之災,就隻能疏通呂梁山中的黃河河道,讓洪水順利下泄。這樣就有了大禹鑿開黃河蛟龍石壁,形成孟門之記述。
??你設想一下,大禹鑿開龍門(禹門口)後,黃河洪水會淹沒哪?首先是運城盆地、然後就是渭河平原和華北平原。這些地方可都是堯舜時期方國的中心所在啊!大禹如果不想如父親鯀一樣被殺死就得先找個替死鬼,誰最合適當這個替死鬼呢?當然是流放到幽陵的共工氏部族和居於解池的蚩尤部族了。才會有《大荒北經》: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穀。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因是以為台,在昆侖之北的記載留世。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