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循史覓宗(十一)
“馬家窯遺址是不是彩陶特別有名啊?”
??郎寧生一臉好奇地問還處在興奮中的關鑫。
??“馬家窯彩陶,因一九二三年首先發現於甘肅臨洮的馬家窯村而得名。它出現於距現代五千八百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曆經了三千多年的發展。主要有石嶺下、馬家窯、半山、馬廠等類型。
??中原地區仰韶文化的彩陶衰落以後,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又延續發展數千年,將彩陶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馬家窯文化彩陶的內涵十分豐富,它的三個類型代表了三個時期的文化思潮和社會狀態。馬家窯類型彩陶畫著大量水波紋,這個時期是崇敬和讚美水的水文化時期;半山類型彩陶初期畫著大旋渦紋,之後逐漸變為四圈紋,表達田園和土地。這個時期是先民們從水崇拜逐漸轉向土地崇拜的土地文化時期;馬廠類型初期畫著四圈紋,隨後將四圈紋轉為兩圈紋,另兩麵畫上能夠戰勝水患,保護土地的蛙神紋,先民表達了強烈希望戰勝水患的要求,出現了戰勝自然的思想。我們可以這樣說,馬家窯文化彩陶的內涵十分豐富,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種遠古文化都無法比擬的,它的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
??馬家窯文化,主要分布於黃河上遊地區及甘肅,青海境內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和涼州的穀水流域一帶。
??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向西發展的一種地方類型,曾經稱甘肅仰韶文化。考古認為人口壓力、農業經濟與狩獵、采集經濟的結合是馬家窯文化從仰韶文化中分化出去的主要原因。
??馬家窯文化形成後,最先由渭河上遊向洮河、大夏河和湟水流域傳播。第二階段由渭河上遊向東翻越隴山進入關中平原,向南翻越西秦嶺山地,經西漢水上遊進入白龍江下遊。第三階段由白龍江下遊經陰平道、扶文鬆州道南下岷江上遊,由涇河上遊翻越六盤山西進黃河支流清水河流域。第四階段由湟水支流大通河下遊、黃河支流莊浪河穀、烏鞘嶺至河西走廊東部,由洮河下遊先後進入洮河上遊和白龍江上遊。第五階段在河西走廊和白龍江流域內繼續擴展。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遊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其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現代約7000年至5000年,持續時長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個黃河中遊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仰韶文化是以炎帝和黃帝為代表的古華夏文明的根源,興起於中原的仰韶彩陶文化為什麽會在距現代五千年左右時消失了呢?而馬家窯文化為什麽會繼承和發展了仰韶彩陶文化呢?其根本原因應該是戰亂造成的人口流動。無論是炎黃之間的戰爭,還是炎黃和東夷九黎部族之間的戰爭都恰恰發生在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分布範圍內。仰韶文化範圍內的先民為躲避戰亂勢必會向西南和西北遷徙,而馬家窯文化的發展過程也證實了這一人口流動的特點。
??如果焉支山是誇父氏後裔最後的落腳點,那麽從馬家窯文化分布範圍的擴展規律中就可以找尋到誇父和蚩尤部族後裔遷徙的軌跡。
??誇父氏後裔應該是在馬家窯文化的第五階段才到達河西走廊,來到焉支山下的,據此估算,誇父氏後裔到達焉支山附近時應該是距現代兩千八百年左右,正是中國曆史上的周朝時期。
??你應該記得吧?以前我曾經說過漢朝時在河西走廊興起的大月氏應該是誇父氏後裔,而且大月氏就是周成王時的禺氏,依據是:據中國學者王國維考證,月氏即《逸周書·王會解》中的禺氏。
??《逸周書》七十篇,《序》一篇,舊分十卷,實存五十九篇。
??就其內容而言,涉及禮製、兵戎,有史事、有訓詁,有政令、有說教。
??周成王姬誦(?―前1021年),姬姓,名誦,岐周(今陝西省岐山縣)人。周朝第二位君主,周武王姬發的兒子,太師薑子牙的外孫,母為王後邑薑。
??《逸周書·王會解》是對周成王七年,洛邑竣工後舉行盛大的諸侯集會過程的具體描述。
??其中對禺氏做了記述,雖然隻有隻言片語,但卻可以確定禺氏在周成王時的地理方位。我記得原文是這樣記述的:
??北方台正東,高夷嗛(qiàn)羊,嗛羊者,羊而四角。獨鹿邛邛(qióng),距虛善走也。孤竹距虛,不令支玄獏(mò),不屠何青熊。東胡黃羆,山戎戎菽。其西般吾,白虎。屠州黑豹,禺氏騊駼(táo tú)。大夏茲白牛,茲白牛野獸也,牛形而象齒。犬戎文馬,文馬赤鬣(liè)縞身,目若黃金,名古黃之乘。數楚每牛,每牛者,牛之小者也。匈奴狡犬,狡犬者,巨身四足果。皆北向。
??我們知道周成王新建成的洛邑就是現代的洛陽。以洛陽為中心,禺氏應該在洛陽的西北方,而東胡和山戎在洛陽的東北方。禺氏在東胡和山戎的西麵,中間隻隔著般吾和屠州。
??東胡是中國東北的古老遊牧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漢,東胡存在大約1300年。東北漢族、東胡、濊貊、肅慎被稱為古代東北四大民族。東胡語言屬阿爾泰語係。東胡是一個部落聯盟,包括了當時族屬相同而名號不一的大小部落。
??據近人考證認為,早在商初東胡就活動在商王朝的北方。在老哈河與西拉木倫河流域發掘的東胡人墓葬被認為是對上述說法的旁證。
??山戎是中國春秋時期北方草原的一支的少數民族。活動地區在今河北省北部,山戎是生活在燕山一帶,以林中狩獵和放牧為主的遊牧民族。
??位於洛陽西北的第一個方國——般吾在曆史上找不到考證,我也無法確定它的具體地理位置,但根據《逸周書》的記載看,至少在周成王時般吾應該在現代河北的西麵,也就是山西或者內蒙古境內。
??屠州有說是狄之別也。狄是中國古代民族名。分赤狄、白狄、長狄諸部,各有支係。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故通稱為北狄。北狄的稱謂最早起始於周代,指居住於今山西河北的非華夏部落。周朝時期的中原人把周圍非華夏的四方,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以區別華夏。
??狄,也就是商代的鬼方,鬼方,應該就是周代的赤狄人,周朝稱之為狄,北方的非諸夏遊牧部落都被稱為狄,所以又有白狄,長狄。到了秦漢以後,匈奴被稱為狄人,之後東胡這些和古北狄毫無關係的族係也被稱為狄人。
??關於鬼方我以前也曾經提到過,不知道你還有印象不?
??鬼方是商周時西北方的部落,據王國維考證為畏方。其活動載於《汲塚周書》、《易經》、《山海經》、《古本竹書紀年》、《史記·殷本紀》和出土的《小盂鼎》及商周甲骨卜辭中。
??據《山海經》記載,一目國(鬼國),威姓,源於少昊之子。
??據史料記載,鬼方是商周時西北方的部落。那時,漠南地區多次發生討伐鬼方的大規模戰爭,甲骨卜辭載鬼方易,即鬼方向遠方逃走或遷走。本世紀以來,經我國、原蘇聯、蒙古國的考古發掘及研究工作,證明鬼方遷到了南西伯利亞東起貝加爾湖西至巴爾喀什湖一帶。
??北狄(鬼方)在周代時指居住於山西河北的非華夏族裔,而禺氏和屠州(北狄)為鄰,所以應該在山西的西麵,從地圖上看應該是內蒙古河套地區。也就是說涿鹿之戰後,過去了兩千年仍舊有誇父氏後裔生活在成都山附近。”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