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循史覓宗(十)
“難道炎黃和蚩尤間逐鹿之戰的根本原因是為了爭奪銅冶煉技術?”
??郎寧生驚喜地問再次停下來整理思緒的關鑫。
??“從古至今,隻有掌握了最先進生產力的國家才能雄霸世界,所以我推測涿鹿之戰的起因應該是銅冶煉和銅製兵器技術之爭,也許還包括銅礦資源之爭。這點從《管子.地數》可以得到佐證。
??《管子·地數》是春秋時期軍事家管仲創作的一篇散文。其中有這樣一段記述:
??黃帝問於伯高曰:‘吾欲陶天下而以為一家,為之有道乎?’伯高對曰:‘請刈(yì)其莞而樹之,吾謹逃其蚤牙,則天下可陶而為一家。’黃帝曰:‘此若言可得聞乎?’伯高對曰:‘上有丹砂者下有黃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銅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鉛、錫、赤銅,上有赭者下有鐵,此山之見榮者也。苟山之見其榮者,君謹封而祭之。距封十裏而為一壇,是則使乘者下行,行者趨。若犯令者,罪死不赦。然則與折取之遠矣。’修教十年,而葛盧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製之,以為劍、鎧、矛、戟,是歲相兼者諸侯九。雍狐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製之,以為雍狐之戟、芮戈,是歲相兼者諸侯十二。故天下之君頓戟一怒,伏屍滿野。此見戈之本也。
??由上文記述可知黃帝和蚩尤是為礦產資源而戰。
??另外《山海經.中山經》最後一段如此記述:
??禹曰:天下名山,經五千三百七十山,六萬四千五十六裏,居地也,言其五臧,蓋其餘小山甚眾,不足記雲。天地之東西二萬八千裏,南北二萬六千裏,出水之山者八千裏,受水者八千裏,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穀(gǔ)也,弋矛之所發也,刀鎩(shā)之所起也,能者有餘,拙者不足。封於泰山,禪於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數皆在此內,是謂國用。
??如此亦可佐證涿鹿之戰是為了爭奪銅礦資源才發生的戰爭。
??司馬遷《史記》記載: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晉代王嘉在《拾遺記》中說:神農采峻嶺之銅,以為器。
??由上記述看黃帝和炎帝部族應該也掌握了製銅技術,隻不過他們沒有把銅製成兵器。”
??“你說蚩尤發現的產銅之地——葛盧山和雍狐山會在哪?”
??郎寧生見關鑫停下來就迫不及待地問道。
??“根據蚩尤出自羊水的記述和牛河梁金字塔地理位置判斷,葛盧山和雍狐山應該在赤峰和張家口附近恰好有兩個古銅礦遺址正好附和。
??在現代的內蒙古赤峰市有個周代的銅礦遺址。
??這個周代銅礦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林西縣(屬赤峰市)大井村。1974年發現。銅礦類型屬裂隙充填式,礦脈走向北西,共有礦脈百餘條。礦石主要類型為含錫石、毒砂的黃鐵礦—黃銅礦,占全礦區總儲量95%以上。古礦區麵積約2.5平方千米,地表可見古采坑47條。據碳十四年代測定,屬夏家店上層文化,約當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
??大井古銅礦遺址出土的石錘、陶風管、石範等采礦、冶煉、鑄造工具都說明了當時采礦和冶煉銅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
??既然有銅礦遺址,就應該對應的有銅製文物出土。
??考古專家除了在牛河梁金字塔發現了煉銅的坩堝,還在牛河梁第二地點四號積石塚一號墓內出土了一件小銅環。
??另外,考古專家在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西台遺址發掘了保存完好的兩座南北相鄰的長方形圍壕,應有城的含義。兩座圍壕內分別發現興隆窪文化和紅山文化兩個時期的房址及遺物。紅山文化房址和圍壕中共出土10件陶範,其中兩組陶範為合範,保存完好,是鑄造青銅器的模具。
??其中,方形青銅陶合範長寬均在5厘米至6厘米,上麵留有澆口,範腔為一鳥首形,這是迄今為止國內所知年代最早的鑄範。
??牛河梁和西台紅山文化遺址鑄銅和銅質器物的發現,標誌著紅山人不僅脫離了單純打製自然銅的曆史階段,而且鑄銅技術已取得了從使用單範提高到合範的重大進展。
??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席永傑說銅器物及鑄銅技術的出現,說明紅山文化先民們已經掌握了銅礦的開采和冶煉技術,這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史上的革命性變化,標誌著西遼河流域進入銅石並用時代。
??大甸子墓地,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原昭烏達盟)的西拉木侖河以南,時間約為公元前1695—1735年,相當於曆史紀年的夏代。敖漢大甸子古墓中出土了銅杖首,經金相測定,證明含有錫和少量鉛。另外,翁牛特旗發現的商代早期青銅鼎中,放置著200餘斤含錫量達50%的礦石。這是前人有意貯藏的,足以說明當時的人們已經掌握了選擇礦石、合理配料的技術。
??還有一個西漢的銅礦遺址——壽王墳銅礦,就在和張家口臨近的承德市。壽王墳銅礦遺址於1953年調查發現礦井、大型采礦場、巷道等。礦井分布在北山東溝,主井西南約8米處為選礦場。沿山崗到西溝,為一條西漢時期運礦大道,長200餘米,寬5餘米,路麵平坦,直通冶煉場。冶煉場共4處,發現7塊銅餅,其直徑約33厘米,重5 - 15公斤,每塊銅餅上都刻有字,分別為東六十、東五八、西六十、西三五、西五三等,有的上麵還有二年兩字。
??雖然牛河梁遺址,西台遺址,周代大井古銅礦遺址和西漢壽王墳銅礦遺址,以及紅山文化、夏商青銅文物都無法直接證明蚩尤的銅製兵器來源於牛河梁金字塔煉銅遺址,但至少從礦藏和冶銅技術上給予了佐證。至於為什麽沒有發現蚩尤時的銅製兵器文物出土,我隻能猜測推論了。因為最初銅冶煉技術有限,冶煉的銅少,所以銅製兵器特別珍貴,但是到了後來,隨著冶煉技術的進步,銅產量的增加,銅製品漸漸成為社會地位的象征,銅製禮器逐漸增多,青銅兵器變得不再那麽珍貴了。因為銅製品不同於玉器和石器,它是可以重新提煉,反複利用的,所以早期的銅製兵器可以被重新冶煉,製造新的兵器或者其他銅製品,因此早期的銅製兵器就很難保存至今,唯有銅製禮器才有可能被保存下來。雖然牛河梁文化遺址隻發現了銅環,沒有發現銅製兵器,但與其時代相仿,位於甘肅省的林家遺址卻發現了中國最早的青銅刀。
??林家遺址是包含有馬家窯類型早、中、晚期的代表性遺址,它位於甘肅東鄉族自治縣東塬鄉林家村北,遺址總麵積6600平方米。
??青銅刀是在遺址20號房子的北壁下出土的,同時還在54號灰坑中出土了銅渣。
??銅刀由兩塊範澆鑄而成,表麵平整,有較厚的深灰色綠色鏽,短柄長刃,刀尖圓鈍,微上翹,弧背,薄厚均勻,柄端有明顯的安裝木把的痕跡,刀長12.5厘米。
??1981年經北京鋼鐵學院冶金研究所檢驗,為含錫青銅。它是迄今為止發現時代最早的一件青銅器,其年代距今約5000年左右。此刀被譽為中華第一刀,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銅渣分別用岩相鑒定和中子活化法分析,證明銅渣不是天然礦石,也非煉銅殘渣,而是一塊經冶煉但已經分化成碎塊的含銅鐵金屬長期鏽蝕的遺物,這些銅渣在林家遺址中發現了三四塊,都因為分化而成為碎塊,這證明當地以能進行冶鑄銅器生產。它的意義在於:把我國的青銅冶金史,向前推進了一大步,與最早發明青銅冶煉的中亞、西亞的一些國家的時間大致相同,這說明中國是世界上率先發明和使用冶金技術的國家之一。用金屬代替石器作為勞動工具,是人類發展史上極為重要的變革,青銅器最早出現,有其劃時代的意義。到了龍山文化、齊家文化時期銅器的製造較為普遍。據考古資料得知,整個黃河流域從東到西都有銅器出土,其中有紅銅、黃銅和青銅。
??就是有這麽巧合的事!發現青銅刀的林家遺址竟然在甘肅省!還記得嗎?我以前根據《山海經》的記述,查看高德地圖推測誇父山就是現代的焉支山,正好位於甘肅省。從地理位置看,林家遺址鄰近黃河,焉支山在河西走廊,距離有些遠。但如果誇父氏部族是沿著西黃河一路遷徙到林家遺址附近,然後渡過黃河,沿著河西走廊到達焉支山下的,那麽在林家遺址留下青銅刀的遺跡就存在合理性了。如果前麵我推測的都正確,那麽牛河梁金字塔銅冶煉遺址和林家遺址的青銅刀的承繼關係就能對應上了!”
??關鑫激動得眼睛放光,麵色潮紅,雙手緊緊地攥著,比中了頭彩還要興奮。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