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溯源楛矢石弩> 第110章 循史覓宗(七)

第110章 循史覓宗(七)

  “我們現在所處的小南山早在距現代九千年前就開始磨製玉壁,但這並不是最早的玉壁,最早的玉壁出現在貝加爾湖地區。


  ??貝加爾湖西南方的舊石器時代遺址馬爾塔(Mal’ta)距現代兩萬三千年左右。在遺址發掘了一件很特別的文物:它是中間穿孔的圓碟狀物(disc),表麵打磨過,由閃玉或者蛇紋玉製成。這個碟狀物被認為是玉壁最初的樣子。這種獨特的碟狀物在馬爾塔北麵十二公裏的布列契(Buret)也有發現。由此可見玉石碟狀物在貝加爾湖地區普遍存在。專家認為這些玉石碟狀物是薩滿和天界溝通的神器,玉石中間的孔就是人神溝通的通道。


  ??剛才你問我玉壁是不是由紡輪演化而來的,我就聯想到了西伯利亞發現的玉石盤狀物。它會不會是最早的紡輪,而不是玉壁呢?


  ??做為在漫長的末次冰期存活下來的貝加爾湖畔古人,他們可以利用的生活材料應該比現代匱乏得多,所以他們會更加珍惜得到的每樣生活物資。


  ??從考古發掘看貝加爾湖畔古人可以獵捕食用的主要是披毛犀和猛獁象。因為這兩種巨獸都長有可以禦寒的皮毛,所以貝加爾湖畔古人肯定會利用這些珍貴的資源用於防寒。縫製獸皮衣需要針和線,至於針的材料相對容易獲得,而線就隻能用毛繩了。如此設身處地地站在西伯利亞古人的角度去猜測,他們一定會想方設法地去利用巨獸的皮毛,在不斷地嚐試中,機緣巧合有人發現了撚毛為繩的原理,然後又有人發明了紡輪以代替手工,這樣就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果我對貝加爾湖畔古人發明了最早的紡輪的假設成立,那麽一萬多年以後出現在小南山的古玉壁最初也應該是紡輪。追逐猛獁象足跡到達小南山附近的貝加爾湖畔古人把紡輪這一重要生產工具也帶到了這裏,但是隨著猛獁象的滅絕,用以製作毛繩的原材料的消失,紡輪也失去了它的現實價值。經過千百年的歲月,玉紡輪雖然仍然存在,生活在小南山的古人已經不記得它的最初用途了,隻是做為一種祭祀神器保存下來,最後演變成華夏玉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玉壁。


  ??玉璧的用途,按古文獻記載和後人推測,一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河、祭星等。二為禮器,用作禮天或作為身份的標誌。《周禮春官宗伯·典瑞》記載:子執毅璧,男執蒲璧“之類。三為佩飾。四作琺碼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腐用。


  ??玉璧的這些用途在春秋戰國時代幾乎都存在,都可以從古文獻及現代考古發掘實物中找到證據。


  ??璧是我國古代最隆重的禮器,周禮:以蒼璧禮天。玉璧,是中國古代玉文化中最為核心的一種玉器,它的曆史延綿了5000多年,在中國傳統的文化理念中,玉璧象征著美好的意願和高貴的品質。新中國成立之初,林徽因設計的國徽圖案就是以玉璧為主體。


  ??商代玉璧大多是弦紋,春秋到戰國時期主要有雲紋、穀紋、蒲紋,有的還有蟠螭紋;到了唐宋元出現了凹吊蟠螭紋、乳釘紋、獸麵紋、花鳥紋。漢代玉璧沿襲了戰國的風格而又略有變化,玉質仍以白、青、碧玉為主,但壁的形體加大,有的直徑達30至50厘米以上,組合紋飾更為流行,有的還飾以吉祥文字。


  ??玉壁的絞索紋就是跟繩子一樣的紋飾。


  ??玉壁的蒲紋即蒲席的紋樣,一般由三種不同方向的平行線交叉組織,用淺而寬的橫線或斜線把玉器表麵分割成近乎蜂房排列的六角形紋樣,六角形有時還琢有陰線的穀紋,此樣紋流行於漢代。《說文》解釋蒲:蒲草,可為度也。所以說蒲是從古人席地而坐的蒲席而來,和人類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後人便將這種雕琢排列有序的紋飾稱為蒲紋。漢代蒲紋分割線較寬,並帶有玻璃光,碾法幹淨利落。


  ??玉壁的渦紋顧名思義,如同水渦,故名為渦紋。其特征是圓形,內圈沿邊飾有旋轉狀弧線,中間為一小圓圈,似代表水隆起狀,圓形旁邊有五條半圓形的曲線,似水渦激起狀。渦紋最早出現在青銅器上,商代早期的渦紋是單個連續排列的,商周時期的渦紋則一般與龍紋、目紋、鳥紋、虎紋、蟬紋等相間排列,渦紋多用於罍(léi)、鼎、斝(jiǎ)、瓿(pǒu、bù)的肩、腹部;除了青銅器上的紋飾,渦紋還廣泛用於玉璧上的紋飾;新石器時代至戰國時期的陶器上也極為常見。


  ??渦紋的源起,有可能是古人對水的一種崇拜。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生活的需要,最後乃至於死亡以後的歸宿,都跟水有關係。仿佛萬物都是從這個旋渦裏出來的,最後又歸集到這個旋渦裏去。《老子》中多處地方都談到了水,如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上善,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水可以柔弱勝剛強。


  ??玉壁的勾連雷紋是古代漢族幾何紋樣的一種,由近似“T”形的線條互相勾連組成,再填以雷紋。它的主要特點是花的部分與地的部分形成勾狀。作為中國古代青銅器紋飾之一,多見於青銅器、玉器、陶瓷器上,多用於器邊裝飾,盛行於晚商至周初,戰國時再度流行。


  ??其實,勾連雷紋是雷紋的一種,雷紋是以連續的方折回旋形線條構成的幾何圖案。常見的有目雷紋、三角雷紋、波形雷紋、斜角雷紋、乳釘雷紋、百乳雷紋、勾連雷紋等多種類型。郭沫若先生認為雷紋是脫胎於指紋,因古代的陶器是用手做的,所以上麵多有指紋,後人仿製,所以有了雷紋。


  ??玉壁的穀紋如倒寫的e字母,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的玉器中,到戰國時期發展為逗號字樣,如同圈著尾巴的蝌蚪,因此俗稱蝌蚪紋。穀紋是穀物發芽葉的樣子,是漢族農耕文明發展的產物,它和人類賴以生存的糧食有關,象征著萬物蘇醒,生機勃勃的景象和人們對農業豐收的盼望。


  ??《周禮·典瑞》的有“子執穀壁,男執蒲璧”說法。玉器上的穀紋漢代以後就不多見了,穀紋常與渦紋、臥蠶紋異名同稱,事實上,三者之間確實區別不大。一般來說,人們常把半球形穀粒或有萌芽線的穀粒稱為渦紋,把具有粗壯圓實萌芽線的穀粒稱作臥蠶紋,到了漢代又簡化出了乳釘紋。


  ??從玉壁的演化曆史就可以窺見人類生活和思想活動的端倪。古代的各種祭器和禮器都是從古人的生產生活工具演化而來,並不是無憑無據的臆斷出來的。”


  ??關鑫再次停下來,卻沒有看郎寧生,而是陷入到冥思中去。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