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循史覓宗(六)
“我說過磁山文化應該是黃河中上遊文化和黃河下遊文化融合的產物。它具有北方的玉石文化和旱作農業文化的特征,也有代表紡織文明的紡輪出土。考古發掘證實磁山古人已經創造了葦席編製技術,石紡輪的出土證實磁山古人也學會了用紡輪紡線,那麽可不可以大膽假設一下磁山古人同樣發明了和葦席編製技術相似的織布技術呢?磁山古人應該是最開始織布製衣,佩戴衣冠的古人,也就是君子國的先祖!
??如果說磁山文化是伏羲氏創造的,那麽伏羲氏由古黃河上遊的天水遷徙到古黃河下流的磁山的過程中一定會留下文明的痕跡。這個有幸留存了八千多年的痕跡是哪裏呢?
??磁山遺址出土的石紡輪並不是最早的紡輪,比磁山紡輪更早的是九千多年前的賈湖紡輪。
??賈湖遺址呈近圓形,總麵積5.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1.5米,清理出房址45座、陶窯9座、灰坑370座,墓葬249座、甕棺葬32座、埋狗坑10座,以及一些壕溝、小坑、柱洞等。
??房址大多為橢圓形,結構以半地穴式為主,多為單間,有少量依次擴建的多間房。房址內有灶台、柱洞等。窯址較小,有窯室、火門、煙道和煙孔,有的保留有窯壁和火道
??墓葬多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向以西和西南居多,無葬具痕跡。隨葬物大多為生活實用品,有的隨葬品成組出現,如龜甲、骨笛、叉形器成組出現的墓葬有20多座,墓一般均較大,隨葬品較豐富。男性隨葬品多為石鏟、石斧、骨鏢、骨鏃等,女性隨葬品以骨針、紡輪、磨盤較多。賈湖遺址的墓地比較集中,多成片出現,有的重複埋葬出現疊壓。
??由賈湖遺址墓葬的隨葬品可以看出賈湖古人男女分工的不同:男人應該從事農耕和漁獵工作,女人則從事手工縫製、紡線和磨製稻穀的工作。
??賈湖遺址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遺存,提供了連接黃河中遊至淮河中下遊之間新石器文化關係的一個連接點,再現了淮河上遊八九千年前的輝煌。
??賈湖文化是以舞陽賈湖遺址為代表的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重要文化類型,屬於裴李崗文化的一個分支,也是裴李崗文化的主要源頭。
??年代範圍為BC7000—BC5800年,主要分布在淮河上遊的支流沙河和洪河流域,最北可達潁河、汝河流域。
??賈湖文化的發現與發掘具有很高的曆史與科學價值,正如我國著名考古學家俞偉超先生在《舞陽賈湖》一書的序言中所說:賈湖遺址的發掘,可稱是80年代以來我國新石器考古中最重要的工作。其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賈湖遺址有其獨特而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複雜的地層關係,這對裴李崗文化的類型與分期研究的深入進行具有重大意義。
??2、這裏發現的大批房基、墓葬、窯穴、陶窯以及大量的生產工具對研究當時的聚落形態、生產力發展水平都有重大意義。
??3、這裏發現的大批保存較好的人體骨架及動物骨骼,對研究當時的人種、人類體質、家畜起源、生態環境都具有重要意義。
??4、墓葬中隨葬成組內裝石子的龜甲及共存的骨笛及杈形骨器等原始宗教用具為研究當時的埋葬習俗、龜靈崇拜、信仰等宗教意識提供了新的重要資料。
??5、這裏出土的我國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樂器—骨笛,經研究已具備了四聲、五聲、六聲、七聲音階,在我國乃至世界音樂史上都有重要的曆史地位。
??6、賈湖遺址出土的刻在龜甲、骨器、石器、陶器上的契刻符號表明,在距今8000—9000年的賈湖文化已出現了原始文字性質的符號,對研究我國文字的起源提供了重要資料。
??7、經中國科技大學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對賈湖出土的陶器進行研究分析,九千年前的賈湖人已掌握了原始的釀酒技術,這對研究世界酒文化史具有重大意義。
??賈湖文化開創了中國的稻作文化,音樂文化,酒文化和漢字文化,如此繁榮豐富的文化為什麽沒有持續下去呢?應該還是和史前的洪水有關。距現代九千至八千多年前,正是末次冰期過後氣候逐漸變暖,海平麵上升時期,而中國的神話傳說也驗證了這一氣候特征。2001年6月在北京出版的《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甘肅卷》中,收錄了三篇流傳在甘肅張家川縣、天水市和徽縣的有關伏羲、女媧兄妹洪水後婚配的神話。
??從神話傳說可以看出伏羲氏和女媧氏之所以不斷地向黃河中下遊遷徙是因為黃河上遊冰川融化後形成洪水無法生存下去的被迫無奈之舉。
??水患一直是影響人類生活的重要因素,人類因為洪水天災而被迫遷徙的記憶至近代仍舊存在,所以八九千年的賈湖文化因為洪水而消失是可信的。
??一個文化消失了,下一個更先進的文化必然出現,這是曆史定律。代替賈湖文化的正是古黃河中遊的裴李崗文化和古黃河下遊的磁山文化。”
??關鑫停止講述,表情凝重,若有所思。
??“哎!二兒!我怎麽覺得賈湖古人最先使用的紡輪和中國玉文化中的玉壁有些相似呢?玉壁會不會是從石器時代使用的紡線工具紡輪發展演化而來的呢?”
??郎寧生為自己的突發奇想興奮不已。他急切地看向關鑫,等待答案。
??“賈湖遺址出土的紡輪多用廢陶片打製,中間穿圓孔。這說明陶紡輪最開始是廢物利用的產物。賈湖文化之後的磁山文化對紡輪進行了改進,開始用更結實耐用的石製紡輪。之後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河姆渡文化均出現了陶製石製的紡輪。至於玉紡輪,隻在良渚文化瑤山遺址發掘出現了兩件,其中一件玉紡輪中孔裏還插著一個打磨過的青玉杆,圓杆上端呈錐尖狀,在尖端對鑽以小孔,這整套紡輪的形製在中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還依然有人們在使用。
??瑤山遺址雖然發現了玉紡輪卻沒有發現玉壁,這和其他良渚文化遺址是有區別的。這說明瑤山古人和其他良渚古人的習俗還是有些差別的。
??至於玉壁是否為紡輪演化而來的還真無法定論,不過你這麽一說倒是提醒我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