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玉豬龍(十三)
達春的薩裏甘雖然身材高大,像個男人,但笑起來卻很嫵媚,這讓她的臉看起來柔和了許多。她棕黑色的頭發在腦頂盤成髻用穿著玉珠的皮繩束起來,雖然梳理得很光滑,但額頭的碎發還是可以看出自來卷的痕跡。她的麵容和傳統東亞人有些不同,看著像現代的混血兒。眉骨略高,眼微陷,眼睛是深褐色的,鼻梁挺直,嘴薄而闊,膚色深。
??“聽額默講,我們的先祖很久很久以前居住在西南方的大河邊。河的西邊是一片大草原,草原上奔跑著成群的野驢、野馬、犀、狗、羊、牛、豬等大小動物。草原上還生活著一種大鳥。這種鳥不會飛,但跑得很快。我們的先祖喜歡把大鳥的蛋殼磨製成圓片用皮繩串起來係在羊皮衣外綁在腰間。
??草原的西邊是一列南北向的山嶺。我們的先祖喜歡在山口的崖壁上刻畫。他們畫神靈,畫自己,也畫他們熟悉的動物。
??我們的先祖生活在一片紅色的山崖環繞的湖邊,這些山崖形狀奇特,特別陡峭,隻有山鷹能夠在山頂駐足。他們住在地窩裏,和這裏的地窨子差不多。他們在湖裏打魚,在草原上圍獵,在大山裏采集野果,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有一天,因為地母發怒,山崩地陷,大河洪水泛濫,先祖們的家園被毀,他們隻好逃往東北部的高原,來到一列東西向的高山下安家。”達春的薩裏甘停止講述,臉色凝重地望向虛無處,好似在目睹先祖當年突遇天災時的恐怖場麵。
??大河……南北向的山脈……岩畫……紅色的山崖……住在地窩裏……帶孔的圓形鴕鳥蛋殼……莫非達春薩裏甘的先祖是三萬多年前的水洞溝古人!
??水洞溝地處鄂爾多斯台地南緣,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接壤的荒漠區,屬雅丹地貌。
??水洞溝古人類文化遺址,位於寧夏靈武市臨河鎮水洞溝村。民國十二年(1923年),由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誌華在這裏發現,通過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化石。
??1963年水洞溝遺址中清理出有野驢、野馬、犀牛、鬣狗、羚羊、轉角羊、牛、豬等動物化石和各種石器原件一萬一千多件。石器的主要類型有尖狀器、端刮器、刮削器,還有少量的砍伐器。尖狀器中以形狀端正固定、左右對稱明顯、背有縱脊的器形為主要特征。砍伐器和“二級打法”的石片顯示了水洞溝石器和中國猿人石器的繼承性。還發現用鴕鳥蛋皮單麵穿孔製成的圓形裝飾品,用骨片磨製的骨錐,大量人工磨製的“刀片”。
??阿貝·步日耶是法國考古學家、史前考古和歐洲、非洲洞穴繪畫研究的權威。他在1931—1935年間,曾先後兩次到中國講學與進行文化遺物的考察,參加過中國薩拉烏蘇遺址、水洞溝遺址舊石器和北京猿人時期古石器的研究,在泥河灣盆地的地層裏發現了具有最早的手斧特征石塊和有人工痕跡的動物化石。
??他認為水洞溝的石器文化“處在很發達的莫斯特文化和正在成長的奧瑞納文化之間的半路上,或者這兩個文化的混合物。”
??莫斯特文化是歐洲、西亞、中亞和東北非的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因最早發現於法國多爾多涅省萊塞濟附近的勒穆斯捷岩棚而得名。該文化約始於15萬年前,盛行於8萬~3.5萬年前。與該文化共存的人類化石大多數是尼安德特人。
??莫斯特文化的典型特征是使用修理石核技術(勒瓦婁哇技術和盤狀石核技術),典型器物是用石片精心製作的邊刮器和三角形尖狀器。此外還有凹缺器、鋸齒狀器、石球、鈍背石刀和小型手斧等。
??奧瑞納文化(Aurignacian),歐洲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石器工藝與藝術文化。繼莫斯特文化之後,為梭魯特文化所繼承。奧瑞納文化的特點是石器的多樣和專用,雕刻器的發明使許多藝術品得以產生。奧瑞納石器與舊石器時代晚期其他石器工藝的差別,主要在於它以石片工具而不是以石葉工具為主。經過修整的石片可以製成楔狀刮削器、脊狀刮削器,以及端刮器。石葉和雕刻器都是用間接的衝壓技術製成,器形大小各異。還有以獸骨和鹿角作原料,用劈裂、鋸斷和磨光等辦法製作的骨針和骨錐。劈開的基部和雙錐形的尖端都說明骨器已經裝柄。
??奧瑞納文化的創造者是晚期智人的克羅馬農人和格裏馬第人,是最後的與尼安德特人伴存的文化,這一時期的尼安德特人遺址因與晚期智人的交流產生了石器工藝上的趨近。
??水洞溝古人和歐洲古人有著怎樣的關係?他們是否和田園洞人一樣攜帶著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基因呢?
??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簡稱尼人,也被譯為尼安德塔人,常作為人類進化史中間階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稱。因其化石發現於德國尼安德特山穀而得名。
??尼安德特人是現代歐洲人祖先的近親,從12萬年前開始,他們統治著整個歐洲、亞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兩萬四千年前,這些古人類卻消失了。
??2010年,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發布,也基於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研究結果發現,除非洲人之外的歐亞大陸現代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貢獻。
??2017年,3月3日美國《科學》雜誌3日發表題為《中國許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類頭骨研究》論文稱,人類演化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10多萬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許昌市靈井遺址的“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境內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是中國首次發掘的以泉水為中心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已出土大量精美細石器、牙針、赭石染料等文化遺物3萬餘件,從中發掘出土的距今8萬-10萬年古人類頭骨化石及相關資料,是中國、東亞乃至世界古人類及其文化的重大發現,對於研究現代人類的起源具有重要意義。
??巧合的是許昌人遺址中也發現了赭石粉。許昌人比山頂洞人早四萬多年,而和山頂洞人同期的田園洞人恰好攜帶著尼人的基因。這樣可以猜測許昌人是山頂洞人和田園洞人的祖先。尼人早在十萬年前就到達了東亞。
??2015年,新疆考古工作者首次在哈巴河縣阿依托汗一號墓群發現了阿凡納謝沃文化。
??阿凡納謝沃文化是南西伯利亞銅石並用時代文化,20世紀20年代蘇聯考古學家根據米努辛斯克盆地巴捷尼村墓地發現,並以所在的阿凡納謝沃山而定名。
??據悉,阿凡納謝沃文化(Afanasievoculture)大約是在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500年,從紅銅時代晚期到青銅器時代早期。相關的文物是在西伯利亞中部偏南,葉尼塞河附近的米努辛斯克被挖掘出的,但此文化的範圍其實相當廣大,遍及蒙古西部,新疆北部,以及哈薩克斯坦的東部和中部,甚至可能擴展到塔吉克斯坦和鹹海地區。
??一號墓群墓葬是圓形的石錐,墓坑被多次反複使用過,且墓中死者是仰臥屈肢的姿勢,身上撒著紅色的赤鐵礦粉。同時,出土了蛋形陶件和橄欖形陶器以及陶豆等。
??在死者身上撒赤鐵礦粉的習俗從十萬年前的許昌人到三萬多年前的山頂洞人,再到八千年前的基托伊期人,最後延續到了五千多年前的哈巴河縣阿依托汗一號墓群人。從東亞擴展到了東北亞和亞洲中部。由此可見古人類的遷徙範圍遠比我們想像的廣闊遼遠。各種遠古人群的混居和雜交也比我們想像的早而且複雜。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