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玉豬龍(三)
《山海經.大荒北經》:
??有儋耳之國,任姓禺號子,食穀。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麵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強。
??《山海經.大荒東經》:
??東海之渚中,有神,人麵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名曰禺?。黃帝生禺?,禺?生禺京。禺京處北海,禺?處東海,是惟海神。
??帝俊(dì qūn),又作“帝夋”,疑為詩經裏昊天上帝,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上古天帝,這一古帝名號隻見於《山海經》(在《大荒》《海內》兩經中多次提到)。
??帝俊為東方部族的始祖,他的後裔繁衍遷徙到東、南、西、北各方,建立了十國:中容、白民、司幽、黑齒、三身、季厘、西周、儋耳、牛黎、殷商,而其中儋耳是禺號後裔,而禺號是帝俊的後裔,為東海的海神。
??禺號之東海並非現代的東海,而是現代的日本海。此東海說自古有之,明朝時就有東海女真,世居黑龍江以北及烏蘇裏江以東。
??女真族源自三千多年前的肅慎,漢至晉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隋至唐時期稱黑水靺鞨,遼朝時期稱女真、女直(避遼興宗耶律宗真諱)。女真做為族稱最早見於唐初。
??遼朝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1115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在會寧府(哈爾濱阿城)建立金朝。金朝滅遼、滅北宋,占領中原地區後,貞元元年(1153年)遷都於燕京,實行“南遷北徙”的政策,女真人最初遷徙到燕山一帶。以後定居在華北地區,而漢人逐漸向北遷移。定居在中原的女真人,在漢族和周圍環境的影響下,逐漸與漢族融合。
??明初女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三大部。東海女真就是野人女真。
??野人女真明人也叫乞列迷,居住地距奴兒幹都司三千裏。野人女真分為三種:一種叫女真野人,專屬山區狩獵為生,似清代鄂倫春族。一種叫北山野人,北山指的是奴兒幹以北之山即外興安嶺北支及鄂霍次克海北岸山區,此部人乘鹿出入,及清初使鹿部之一以捕撈各種海產進貢明清兩朝。還有一種叫野人,居住在北海(鄂霍次克海)之西,住平頂屋,屋頂開孔,以梯出入,與乞列迷為鄰,在庫頁島上還有苦兀人也叫苦夷,就是現代的阿伊努人。
??阿伊努人是蒙古人種和歐羅巴人種(白種人)的混合類型,身材比和族稍矮,膚色淡褐,頭發黑色呈波狀,有著歐羅巴人種的麵孔,體毛發達。
??阿伊努人說阿伊努語,屬抱合語。這是一種獨立的語言,屬於馬來—波利尼西亞語係。現代世界上除阿伊努人以外,還有愛斯基摩人和美國印第安人使用這種語言。
??日本東北部的地名,許多來源於阿伊努語。如:“劄幌”,原意為“大的河穀”;“小樽”,原意為“砂川”;“名寄”,原意為“烏鴉出沒的城市”等。
??在阿伊努語中,“阿伊努”是“人”的意思。阿伊努人喜歡他人稱呼他們為“ウタリ”(日語羅馬拚音:Utari,音“烏塔裏”,阿伊努語中“夥伴”的意思)。
??阿伊努人應該在舊石器時代末期或新石器時代早期廣泛分布於日本列島。18世紀以前在堪察加,20世紀以前在庫頁島南部、千島群島、本州北部也有分布,後被迫退縮至現在住地。
??阿伊努人信仰萬物有靈和多神,崇拜祖先。每年舉行隆重的“熊祭”和“鮭祭”。婦女多於口部周圍、前腕和手背文身。古時曾以鳥羽、獸皮、魚皮製衣;以鳥獸魚肉為主食。擅長製作和駕駛獨木舟。有獨特的木架茅屋。
??在阿伊努語中,庫頁島稱為“kamuy kar put ya mosir”,此名稱的含義為“神在河口創造的島”。
??阿伊努人所說的神應該就是東海海神,《山海經》中的禺號也是東海海神,如此看阿伊努人應該是在禺號之後來到東海的。貝加爾湖新石器時期的基托伊文化(距現代8000年到6200年)源於山頂洞人。基托伊文化是貝加爾湖玉石之路的起點,興隆窪、鬼門洞和桑野出土的玉器都和貝加爾的薩彥嶺出產的玉石有關聯。阿伊努人應該也是沿著這條玉石之路遷徙到日本的,這樣看阿伊努人也應該源於山頂洞人。
??萬年前,隨著最後一次冰期結束,一群山頂洞人因為追逐獵物穿越蒙古高原到達貝加爾湖,與來自西方穿越烏拉爾山來到貝加爾湖的歐洲古人相遇,他們雜居融合後繼續向東遷徙,來到了東海邊,渡海至日本,成為阿伊努人。那麽禺號又是如何來到東海的呢?帝俊部族源自東亞大陸的沿海地區,他們最初應該是沿著海岸遷徙擴散的,他們先遷徙到朝鮮半島,接著又繼續向北到達日本海(東海)沿岸,庫頁島,鄂霍茨克海(北海)沿岸,堪察加半島,最後從白令陸橋到達美洲。所以《山海經》中記述禺強是禺號的後裔,為北海海神。
??為什麽東海海神和北海海神有帝俊和黃帝兩個族源,應該有兩種可能:一個是帝俊部族和黃帝部族同源同族。與黃帝同時期的東夷首領蚩尤就源自炎帝部族,炎黃本就同源。另一個是帝俊部族最先到達東海和北海,有了東海海神和北海海神的圖騰崇拜,後來黃帝部族打敗了帝俊部族,統治了東海和北海,帝俊部族和黃帝部族融合後保留了原有的圖騰崇拜,隻是改帝俊部族的禺號和禺強為黃帝部族的禺?和禺京。
??黃帝裔的韓流和紅山文化有淵源,韓流的兒子顓頊被尊為北帝,他所浴之沈淵在庫頁島西,所葬之地在庫頁島,而庫頁島南有帝俊竹林遺存。顓頊和帝俊的後裔少昊有過交往。《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述: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
??如果東海是指日本海,那麽東海外大壑附近的少昊國就肯定不是山東半島的日照。少昊國會是哪呢?應該就是位於現代日本的本州島西北的福井縣,因為這裏的桑野遺址是西伯利亞東向的玉石之路的終點。而且現代的福井縣仍舊有個北潟湖。
??居於雅礱江的顓頊氏族和居於誇父山的共工氏大戰後,所居地附近發生強震,黃河上遊形成堰塞湖,造成黃河中下遊河水泛濫,顓頊氏族不得不向北方的蒙古高原遷徙。因為滿族的《烏布西奔媽媽》史詩中也描述了大洪水的傳說,證明當時除了西部的地質災害,還因為氣候變暖發生了海侵,東部沿海文明的突然終止應該和海侵有關。因為史前大洪水阻隔了顓頊部族去往中原的道路,他們隻能沿蒙古高原北上至東西伯利亞,最後沿著貝加爾湖東向的玉石之路來到庫頁島。
??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在公元前三千年到公元前二千年之間,各地城邦並起,如天上的繁星,但到了公元前兩千三百年時,中原的仰韶文化廟?溝類型、長江下遊的良渚文化、西部的馬家窯文化、山東的大汶口文化等都突然消失了,過了一兩百年,繼承了大汶口文化的龍山文化才再次興起並繁榮起來。巧合的是顓頊(公元前2342-公元前2245年)正好生活在這一時期,這恰好證明了史前洪水是從顓頊時代開始的。顓頊之所以被稱為北帝,也許和因為這場史前洪水讓他的部族被迫遷徙到東北方有關。
??顓頊因為居庫頁島,和少昊國為鄰,所以有“少昊孺帝顓頊於此”的記載。後來,應該是顓頊氏吞並了少昊國,所以有“棄其琴瑟”的記述。
??少昊國為什麽會從東南部沿海遷徙到日本本州島,應該也是因為史前的這場洪水。證據是發源於山東的大汶口文化在公元前兩千三百年左右消失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