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糧台山 吳公碑
強勁的西北風衝破荊棘枯草的禁錮從背後襲來,關鑫趕緊裹緊身上的黑熊皮衣,把憋了一夜的屎尿排除體外後,起身就往地穴處跑。冬日黎明前的氣溫最低,關鑫感覺暴露在外麵的麵皮快被凍裂了,趕緊縮起脖子把眼睛以下的臉部藏到貂皮衣領中。此時,東麵的天邊出現了魚肚白,日出在即。關鑫突然生出了看日出的興致,加快腳步向部落的東北麵山崖邊走去,那裏是山城的入口處,視野不會被樹枝遮擋。
??看日出必須分秒必爭,當關鑫走到山崖邊時,天邊的魚肚白已被絢麗的紅霞替代,紅火球一樣的太陽已露出多半。糧台山周邊的景物也從暗黑中逐漸顯露出來,越來越清晰。散布在山頂的地穴建築被初升的太陽光鍍上了一層金色,終日不滅的火塘的青煙從屋頂的孔洞中嫋嫋升起。樹枝捆紮成的大門和山崖邊土石壘成的圍牆一起把野獸隔在外麵,讓族人可以安睡。這裏從石器時代到渤海國到遼金到大清國都被建成山城,護佑著各個時期的人們,成為他們眼裏的風水寶地。
??關鑫看向北麵坡道上厚厚的積雪,一座青磚瓦房穿過曆史的迷霧呈現在他的眼前……
??清末的金石學家吳大澂出生在園林名城蘇州。吳氏一族,源出周泰伯,明成化年間遷蘇定居,清朝時族人中有五人中進士。吳大澂的外祖父為著名金石學家韓崇。韓崇係吳中望族雲東韓氏後人,著有《寶鐵齋金石跋尾》、《江左石刻文編》等。吳大澂受其熏陶,善畫山水、花卉,精於篆書。如果他不是生逢亂世,或者沒有來到東北做官,也許他的人生會很安逸自在。曆史證明,國家危難之際一介書生也可以投筆從戎,成為民族的英雄,被後人銘記!
??“大冷天的,你一個人站在這兒發什麽呆啊?跟夢遊似的!”郎寧生站在關鑫身後一臉懵逼地問。因為冷他不停地跺著腳,把身上的麅子皮衣用鹿皮帶子綁緊了,雙手抄進皮衣的袖子裏。
??“你的老家寧安有座望江樓,知道是為誰建的嗎?”關鑫收回目光,從遐想中回歸現實,雙腳互相磕碰著,以緩解凍麻後的疼痛感。
??“知道啊!我爺爺活著時沒少給我講望江樓的事。它原先叫抱江樓,據望江樓誌記載:光緒七年四月,太仆寺卿吳大澂奉旨以禦使銜抵達寧古塔,副都統容峻峰為其建望江樓禦使行台。吳大澂在此樓辦理軍政民務,訓練新軍,勘查中俄邊境。據理爭回國土,永固兩國界碑,開放邊禁,設置墾局,招民實邊,拉街基,建村屯,開辟三姓、東寧驛站,創辦牛痘局。吳大澂駐守寧古塔三年,為民造福有功,被百姓譽為青天官。在其二返寧古塔時,曾即興留詩一首贈容山(字峻峰)都護:憶昔臨江築小樓,與君樽酒話中秋,自徑一去三年別,那想重來兩日留。舊事思量紀龍節,新圖商榷定鴻溝。國恩未報歸和遠,敢把閑情寄白鷗!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望江樓誌還在,可惜到了2012年翻新後就看不到了!
??你問我望江樓……我知道了,這座糧台山其實也和吳大澂有關!”郎寧生頓悟,他看向關鑫。
??“你倆站在這風口上嘮啥呢,這麽起勁兒,也不嫌冷?”馬偉博把頭上的狐狸皮帽子拉下來,圍住臉,隻剩兩隻眼睛留在外麵,寒氣結成白霜覆在眼睫毛和口鼻周圍的皮毛上,讓他看起來有些滑稽。高禮師、楊宇桓和肖強跟在後麵走過來,他們也都是全副武裝,隻露出眼睛來看道兒。
??“天太冷了,我們邊走邊說吧。再多待會兒我的腳準保會凍傷。”關鑫說著帶頭往地穴方向走去,大夥也緊跟在他的左右。
??“清朝時,為保護龍脈,長白山以及東北大部被封禁,到了清末時穆棱地區已荒蠻罕有人跡。一路巡查目睹這一現狀的吳大澂一再上書請開邊禁,招民實邊。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他的上書得到光緒帝的批準,於1881年12月撤銷對寧古塔地區的封禁。吳大澂在寧古塔、三岔口、穆棱上城子——上城子就是現代糧台山下的興源鎮,設置移民局,組建招墾局,派寧古塔候選知縣潘民表為招墾局委員去山東招募無地農民,大批京畿、山東貧苦農民潮水般來此墾荒落戶。自此後,人類近代史上一次大移民便一發不可收拾。闖關東成為幾代人的記憶符號,留存在文化和家族記憶中不可磨滅!
??史料記載:穆棱縣自1882年開始,從山東招遠和遼寧金州招來的18戶墾民共61人,在今興源落戶建屯墾荒。兩年後又招來110戶。五年後,穆棱境內墾民已超千戶,人口超過6000人,墾出耕地一千多坰。吳大澂在糧台山上屯兵、建糧倉。如今,山上的古城隻剩斷壁殘垣,青磚瓦房的糧倉卻仍舊鑒證著吳大澂的功績。
??墾荒五十年後,穆棱興源鎮當年的首批墾民任承沆、顧次英等20人,在1931年立吳愙齋中丞籌邊遺跡石碑,以感念這位開發穆棱第一人。後來這塊碑損毀後隱沒民間,被中國徒步穆棱河第一人——施正寧探尋穆棱河河源時發現,修複後將其立於興源鎮的糧台山上。
??這位叫施正寧的老人1936年生於揚州。十六歲從軍,1958年轉業至雞西市,一直在市糧食局工作。於1996年正月至十一月自費徒步穆棱河尋找河源,並在穆棱河源頭升起了五星紅旗,立下穆棱河源頭碑。之後他又自費去南方尋訪和吳大澂有關的史料和後人,在雞西農村的老宅建起第一座吳大澂私人紀念館。正是施正寧老人十幾年的堅持促成了之後興源鎮吳大澂紀念館的建成。”
??“我也聽爺爺講過這位老人。爺爺生前有兩個心願:其中一個就是參觀興源鎮吳大澂紀念館;另一個就是看看矗立在琿春市區的龍虎石刻。聽爺爺說龍虎石刻是琿春人民為紀念吳大澂當年和沙俄進行勘界談判勝利而建立的。石刻正麵篆書陰刻龍虎二字,左下豎刻吳大澂書,字體流暢,氣勢磅礴。
??爺爺還繪聲繪色地給我講過當年談判的事。他說光緒十一年,也就是1885年,吳大澂會同寧古塔副都統容山、琿春副都統依克唐阿重勘東部邊界。之後吳大澂、依克唐阿和老毛子再三辯駁,據理力爭,最後終於讓霸道的老毛子讓步,在1886年10月12日正式簽訂《中俄琿春東界約》及《中俄查勘兩國交界道路記》。包括補立土字牌,添立啦、薩、瑪字界牌和一至十八記號;收回黑頂子;爭得圖們江口通航權等,為沒尿性的大清國爭得一點顏麵。”
??“我們學曆史時都知道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賠銀兩億兩吧?弱國無外交!因甲午海戰時圍海城之戰戰敗被革職的吳大澂仍不忘報國心,他把自己精心收藏的古物挑選出3200件,按市值作價1000萬兩想要捐給國家以抵賠款,但他的提議卻被張之洞認為無稽之談,不予理睬,電文也沒有轉到當時的權臣李鴻章手裏,後來吳大澂又再次發文力爭此事,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你看文人愛國的方式總是這樣單純執著,近於癡傻!”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