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渤海國(四)大欽茂三次遷都
關鑫正講的起勁兒,床上不合時宜的電話突然響起來,打斷了他的講述,也讓聽得聚精會神的幾個室友鬱悶起來,這種感覺就像尿了一半硬憋回去一樣難受。
??“誰啊?這電話打的!”楊宇桓習慣性地推了推眼鏡不悅地說。
??“是老爸……”關鑫把食指豎立在唇邊示意大家別出聲,然後才輕觸微信的視頻聊天接聽鍵。於是他老爸的頭像出現在電話顯示屏的上方。讓郎寧生意外的是被關鑫戲稱為書呆子的關爸一點兒書呆子氣也沒有,相反一眼看去卻有著東北男人的彪悍勁兒,語氣也很豪放。
??“效卿,爸告訴你個好消息啊!我今天又查了下資料,是關於渤海國和日本進行海上貿易的。還記得我說過在文王大欽茂末年,為了和日本貿易方便,大欽茂把都城從上京龍泉府遷到東京龍原府,也就是琿春八連城那兒吧?今天我和你說說這條一千多年前的海上貿易通道的具體路線。
??未遷都東京前是從渤海國都上京出發,沿上馬河南下,越過哈爾巴嶺,進人南北向的嘎呀河穀,沿途經過若幹河穀兩側的渤海國城郭,再經過現在圖們市石硯鄉東南二裏的東興村渤海遺址,沿圖們江東行,經涼水鄉亭岩山城、密江古城到琿春八連城。如此看來從上京到東京走的都是叢山峻嶺間依水而行的崎嶇山路很不方便,所以大欽茂才把國都搬到更有利於貿易的東京。從東京隻要經過鹽州——就是今天的俄羅斯對克拉斯基諾古城就可以直接出海去日本了……”
??像孩子一樣興奮地講完渤海國海上貿易路線後關爸才想起來問關鑫在學校過得怎麽樣。這下,郎寧生終於相信關鑫爸爸是書呆子了。有個書呆子老爸也不錯啊!好想聽爺爺講寧安的曆史傳說。那個在幾千年前把楛矢石弩帶到中原獻給舜的先人會是誰呢?郎寧生陷入自己的遐想中。
??……
??“關鑫,聽你說渤海國的都城最初在你們敦化的東牟山山城,後來遷都到了郎寧生的老家寧安上京龍泉府,怎麽又出來個東京龍原府?到底怎麽回事?快給我們講講。”高禮師見關鑫和老爸終於聊完了急不可待地催促說。
??關鑫仰頭衝站在麵前高出他一頭的高禮師會意地笑了笑,然後習慣性地拿起書桌上的礦泉水一氣兒喝了半瓶後不急不慌地坐到書桌前的椅子上準備開講,於是大夥或站或坐地圍在他身邊,興致勃勃地準備聽故事。
??“前麵我說了文王大欽茂的諸多功績,然而他留給後世的最寶貴的遺產就是建了三座古城:中京顯德府,上京龍泉府和東京龍原府。我知道你們又要問了,怎麽還有個中京顯德府啊!別著急,聽我慢慢給你們講。
??渤海國曾經四易都城,三次都是在文王大欽茂執政時期。雖然史籍未做具體記錄,但史學家認為大欽茂執政前期因為國土穩固少戰事,人口增長迅速,對糧食的需求日益增長。為了更好的發展農業,他於唐天寶年間(742-755年)曾定都到中京顯德府,也就是今天的吉林省和龍市西古城城址。史籍記載渤海國曾多次向唐朝納貢,主要貢品為太白之鹿,率濱之馬、盧城之稻、北海之鰭,其中盧城之稻就是中京顯德府盧州所產稻米。
??西古城城址位於吉林省和龍市西15公裏處,城址由內外兩重城牆組成,外城東、西城牆各為720米,南、北城牆各為630米,周長2700米;內城東、西城牆各為310米,南、北城牆各為190米,周長1000米。發掘前城內外區域絕大部分已辟為水田。2000至2002年,考古部門對西古城城址進行了三年的主動發掘,發現西古城城址建築布局規範,建築氣勢威嚴,出土的大量高標準建築材料中有五分之一為綠釉陶製品。在內城宮殿區清理出3組建築基址及其附屬建築,其相對獨立又彼此相接成為同一建築布局的有機組成部分,反映了渤海人的建築理念中,借用了中原土木工程注重平麵布局組合的建築傳統。在內城中出土了大量具有渤海都城中流行特點的建築構件,其中板瓦、筒瓦上戳印刻劃的文字及符號,簷頭筒瓦六瓣蓮紋主題的瓦當,構成了西古城城址建築用瓦的鮮明特色。
??和龍在滿語裏是山穀的意思。建在山穀中的城必定受地域局限,隨著國力越來越強,加之不斷有從唐都長安回來的使者向大欽茂描述長安的宏偉和繁華,讓大欽茂動了建一座如長安一樣的都城的想法。
??公元755年,渤海國的新都上京龍泉府在牡丹江畔的寧安建成。這是牡丹江曆史上第一個最大的行政建製所在地,成為當時東北與東北亞著名的大都市之一。
??上京龍泉府四麵環山,三麵瀕臨牡丹江。它的建製和規模完全仿照唐都長安城,分為內城、外城和宮城三部分。全城平麵呈長方形,外城周長為17.5公裏。內城在外城的北部正中,宮城位於內城的中央,宮殿區在宮城的中央,現存有五處宮殿基址。北麵為宮城,南麵為外廓城。宮城為長方形,四麵宮牆均為石砌,各有一門。宮城前部為官衙,後部為王宮。宮城內部被南北向牆分隔為東、中、西三區,各區內部又以縱橫牆垣分成若幹部分或院落。各院落都有宮殿房屋遺址。
??環宮城東、西、北三麵是禁苑等附屬部分。宮城的北側原有兩個東西相對的亭子,還保存著當年的柱礎石。宮城東側為禁苑遺址,其南部還有一個麵積近2萬平方米的池塘。池塘東西兩側有人工堆砌的假山以及一些樓台殿閣建築的遺址。
??南麵的外廓城,由坊、街道、市場及城牆、城門等部分組成。城牆用石塊砌築,厚2.4米,外有壕溝。城四麵共有10座城門,東、西垣各2門,南、北垣各3門。城內街道縱橫交叉,將全城劃分為許多規整的長方形區域,其間設居民區。城內街道共發現9條,南北向5條,東西向4條,以縱向全城的朱雀大街最為典型,它將全城分為東、西兩部分。坊呈長方形,四麵築牆,坊內有若幹院落,有大小二種。東、西二市尚難斷定具體地點。
??此外,在渤海都城內外還發掘佛寺若幹處,其規模都較大。如東城西起第一列北數第二坊西部寺院遺址佛殿,由主殿、穿廊和東西二室三部分組成,三者台基連為一體。主殿東西23.68米、南北20米。東西室為方形,台基每邊9.23米。佛寺麵積占據半個坊區,且數量較多,這說明渤海國如大唐一樣佛教盛行。
??曆史總是相似,大唐因為開放包容而繁盛,它所倡導的政治,宗教和建築自然被其他國家效仿膜拜。日本至今仍保留著很多大唐的影子,渤海如果不被契丹滅國,國都不被焚燒,東北的曆史也會隨之改寫,我們這些後來人也不會漠視本土文明,忘卻那個曾經和大唐一樣繁華文明的渤海國!
??渤海國沒了,城毀了,可和大地融為一體的遺址卻無法毀滅。它是我國城市發展史上不可多得的現存實例,具有不可替代的曆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上京龍泉府遺址是研究渤海曆史和唐代城市史、建築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既然上京龍泉府的繁華可與當時的世界第一大都市長安媲美,那麽文王大欽茂為什麽還要再次遷都到規模不如上京的東京龍原府呢?老爸說是為了和日本海上貿易方便,其實這隻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此時的大唐發生了內亂,唐德宗因為涇原兵變被迫逃離國都,差點丟了皇位,因此發了個有名的罪己詔。之後德宗沒了當初平定安史之亂的豪氣,對各藩鎮開始姑息放縱。就因為大唐的這次兵變讓渤海國和唐的貿易受到影響,才讓大欽茂放棄上京改國都為東京龍原府。
??琿春八連城就是東京龍原府治所,公元785年至794年,這裏曾是渤海國的都城。八連城城址平麵基本呈方形。城址分為內外兩重,外城周長2894米。在外城四牆中部各有一門,牆外有護城壕遺址。內城南牆、北牆各長218米。在南、東、西三牆的中部各有一座城門。內城共有八處建築遺跡,在內城的中軸線上有兩處,南部為朝殿,北部為寢殿,兩座殿址以回廊相接。其東西兩側各有3處配殿遺跡。在城址的東南和正南還分布有三處寺廟遺址,出土了殘佛像和一些建築構件。城址內出土筒瓦、指壓紋、板瓦、式牡丹紋以及綠釉或黃綠釉琉璃瓦,許多瓦上有刻劃的文字。
??大欽茂的想法雖然好,但遷都並沒有讓渤海國和日本的貿易順利發展。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執政五十六年的大欽茂病故,渤海政局出現動蕩,統治集團內部爆發一場尖銳的爭權鬥爭。大欽茂族弟大元義,趁大欽茂世子大宏臨早卒,奪取了王權。
??大元義執掌王權,遭到大欽茂子孫的反對。同時,大元義因為對人猜虐,又引起不少人的不滿。數月後,因積怨日多而被國人殺死。大元義死後,渤海統治集團擁立大宏臨子、大欽茂孫大華璵為王。渤海王權複歸大欽茂嫡係子孫。大華璵改元中興,並決定把都城遷回到上京龍泉府。可惜的是大華璵在遷都期間就病故了,執政還不到半年,諡成王。”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