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破浪升侍衛親軍
新的一天朝陽升起的時候,李嗣業、張厚一同向北開拔,新任棣州刺史王師悅隨軍而行。
此去李嗣業會協助他整頓棣州各縣縣兵,並且從破浪軍中抽調一隊老兵充任各縣縣尉,原縣尉則調回青州另有安排,其餘縣令以下各官維持原樣,不作調整,以安眾心。
這也是王師範的謀划,負責各城防衛的縣尉之職必須第一時間換成自己人,這是在治理淄州時與當地士紳達成的共識。
他通過淄州士紳放出風聲,想來棣州士紳也會默許。
而其餘文官不動,他是向棣州官紳釋放一個信號,「一切如舊」,這樣就可以盡最大努力減少排斥。
其他事情只能慢慢來了,須知就算不顧一切,以暴力手段強行鎮壓可能的反抗,強硬撤掉各官,王家也沒有那麼多的後備文官安插,政務必然亂作一團,還平白得罪了當地官紳,後患無窮。
這些王師範早就有所考慮,恢復淄州的府學、縣學就是為儲備文官做準備的。
而且即便日後人才儲備豐厚,也不是說換就換的,還需舊官吏確實觸犯法律底線,拿住鐵證,才能以正當理由撤換。
至於按章辦事者當一視同仁,盡皆留用。
須知貿然動了舊官吏,那可不是平盧鎮一地之事,其影響必然波及天下。
再想開疆拓土,除了要討滅軍閥,還要應對當地貴族官紳,那必將舉步維艱。 一秒記住http://m.bqge.org
故有遠慮者,羽翼未豐之時,要學會妥協。
邵播則帶著新任登州刺史王師克、新任萊州刺史王師誨向登萊半島進軍,各縣新任縣尉也隨軍而行。
而破浪軍各將則被王師範再次召集到王府議事廳,進行破浪軍內部調整。
「現在破浪軍編製足有兩萬人,也到了升格為廂軍的時候,只是這支隊伍是本帥起家的老底子,無論何時都應是我麾下的絕對主力。
本帥出現在哪裡,這支隊伍就應該在哪裡,故藉此升格之機,正式更名為『侍衛親軍』。」
王師範坐在帥位上侃侃而談,因是破浪軍內部之事,王敬武完全放手由兒子自行處理,故未出席。
見諸將目光都不約而同聚集過來,王師範斂色肅重,沉聲加封。
「擢升劉鄩為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為眾將之首,直領原破浪軍第一營。」
「擢升王猛為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直領原破浪軍第二營。」
「擢升牛存節為侍衛馬步軍都虞侯,直領原破浪軍第五營。」
「擢升王鐵為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直領原破浪軍第三營,番號侍衛步軍鐵壁左軍。」
「擢升李獻為侍衛步軍都虞侯,直領原破浪軍第四營,番號侍衛步軍鐵壁右軍。」
「擢升王重師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直領原龍虎親軍左營,番號侍衛馬軍龍虎左軍。」
「擢升王彥章為侍衛馬軍都虞侯,直領原龍虎親軍右營,番號侍衛馬軍龍虎右軍。」
「擢升於大、於二、於三、於四、於五為近衛第一至第五營指揮使,直領原各都人馬。」 ……
「末將誓死效忠大帥!」諸將出班謝封。
「眾位兄弟,據王靈所轄暗衛來報,朝廷已經任命本帥為京城東面行營副都統,只待旨意一到,就將再次遠征長安。
故務必利用這段難得的休整時間,把侍衛親軍帶回淄州好生操練,不可懈怠!」
見諸將聽得認真,知曉意圖,王師範換上輕鬆口氣,接著說道,「這次回師淄州,順道把本帥未過門的妻子也一併護送回去,十八日本帥親往迎親,呵呵。」
「不是已經拜過堂了嗎?」
王鐵說了一句昏話,惹得眾將嬉笑。
「老夥計,那個不算,十八日才是正日子,到時咱倆可得好好喝上幾杯,非分出個高低上下不可,哈哈。」王猛替他解圍道。
「大帥的喜酒都必須喝得盡興,站著進來,必須躺著回去!」劉鄩帶頭起鬨道。
說到王師範大婚之事,眾將的酒蟲又被勾起,一副副躍躍欲試的表情,恨不得今日就開喝。
「好了,到時候一定讓你們喝個痛快,現在馬上整軍開拔吧。
哦,對了,眼下正是秋收的季節,侍衛親軍回到淄州后,一定記得幫助屯保中的鄉親們收割麥子,具體如何協調就由劉鄩負責。」
王師範叮囑後下了逐客令。
秋高氣爽,萬里晴空,唯有南飛大雁。
菊花凋零,猶有覆蓋一層霜氣的殘枝傲然挺立。
侍衛親軍在這微寒的天氣中邁著無畏的步伐開拔了,人人挺直脊樑、健步如飛,強軍傲骨猶勝殘菊傲枝,無視秋寒踏歸途。
見侍衛親軍上至統兵主將劉鄩,下至普通士卒,身上皆有一股說不清的鬥志,士氣極為高昂。
王暄妍羨慕之餘,吩咐身邊心腹下去傳令,娘子軍也要拿出巾幗颯爽英姿,勿使男兒獨領風騷。
十月十八日,黃昏,喜房內。
拜過天地的一對新人,又於喜房內行了同牢、合巹、結髮三禮,禮成后並坐於大紅床榻之上。
王師範回想著暄娘的俏麗明媚,喜得笑顏含春,一雙手急切的摸向大紅蓋頭,卻又緩緩撩起,很是享受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
蓋頭落下,紅妝喜房更添嬌艷。暄娘輕抬俏臉,釵環搖動,一雙妙目黛眉間幾瓣紅花點綴,美不勝收。
「暄娘,你好美!」王師範已然陶醉,憨痴般說著甜言蜜語。
「王郎,也是英俊不凡。」王暄妍極力掩蓋著嬌羞,大膽表白道。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師範有暄娘為妻,何求陰麗華?平生無憾。」
王師範攬住暄娘柳肩,暄娘順勢側頭依來,情話綿綿,滿帳春色。
那些想來鬧新房的「壞小子」都被劉鄩擋住了,故帳內春色無人擾,房外斗酒幾十千。
天氣漸冷,晶瑩通透的雪花紛紛飄落,一場接著一場的瑞雪降臨平盧鎮五州之地,大好河山披上了明媚銀裝,時間老人來到了中和元年的年終歲尾。
棣、登、萊三州正式納入王家父子的掌控之中,在王師範三位堂兄弟的勤謹務實的努力下,三州屯保趕在歲尾前已經逐步建立起來。
各縣防務經過一番整飭,丟掉了原來的松垮、不堪一擊,尤其是棣州的縣城城牆皆精心修葺了,河北方向的防禦更加堅固。
州內政務也順暢了,使得鎮府的政令能夠及時傳達到各縣。
王敬武難得的享起清福,自從升為平盧鎮之主后,他就卸去甲胄,整日陪伴在郭大娘子身邊,而青州的政務直接順手甩給成婚後的兒子。
王師範從淄州幕僚文官中調來部分骨幹,更是從淄州府學、縣學中擇其優者來青州鍛煉實務,使得本就富庶的青州家底更加殷實。
而他親領的淄州則交給了杜荀鶴和張文蔚打理。
各縣屯保保民經過一年的辛勤耕種,再加上州縣疏通河道,增加灌溉,又迎來了一個鼓舞人心的大豐收。
現在的淄州,就是王家父子屯田之政的樣板標杆,其餘四州新建屯保中的保民們,都嚮往著明年自家能有淄州這般豐厚的收穫。
因為王師範入主淄州后就清除了境內匪患,又與當地士紳協商了田租,使得今年士紳家的佃戶也有了餘糧。
全州大豐收的直接連鎖反應就是,年終時縣城中的鬧事一下子就繁榮起來。
百姓紛紛前來採辦年貨,使得商家從日出忙到日落,雜役們連吃口飯的功夫都沒有,老闆們更是終日笑得合不攏嘴。
整個淄州,鄉間、城裡,一派欣欣向榮,真是瑞雪兆豐年。
王家今年無疑是收穫最豐的一年,先有王師範勤王建功得任平盧鎮節度副使,後有王敬武平定張霸先之亂掌權平盧鎮。
更有聯姻王處存,鎮內風調雨順、百姓豐收、府庫殷實。
全家上下的心情就如同府門前高懸的大紅燈籠,喜氣洋洋。
王府的少夫人王暄妍穿著繡花錦裙、外罩雪白貂皮,髮髻高挽、金玉發簪,更顯雍容高貴,花容淡抹,明媚俏麗,柳眉微挑,溫婉中亦不失那難得的英氣。
她挽著郎君王師範的臂彎,一顰一笑間使得院中梅花難再暄妍,終是人比花嬌。
婚後兩月來,夫妻二人形影不離,相互愛慕之情愈加濃熾,在朝夕相處間王暄妍無意中展露出的真知灼見,讓王師範更是欣喜若狂,得妻如此不娶陰麗華!
今日正是辭舊迎新之良日,夫妻二人來到新建的烏衣堂與雙親共度佳節。
郭大娘子的貼身侍女小倩早已堂前迎候,清脆如黃鸝的聲音悅耳飄來,「倩兒給少爺、少夫人拜年,祝願二位早生貴子,嘻嘻。」
王暄妍粉面微紅,從袖中取出一個綉著九瓣蓮花的大紅荷包,塞到小倩手中。
「就你貧嘴,這是我和少爺的一點心意,回頭自己去打支簪子,打扮打扮,也好早點把自己嫁了,呵呵。」
小倩接過荷包,俏皮的回話。
「謝少夫人賞,老爺和大娘子,還有玉娘、姑爺正在裡邊聊著呢。」
說著一溜煙跑回堂內。
這是新婚後王暄妍在平盧鎮過的第一個新年,入得堂內,向王敬武夫婦端莊行禮,「兒媳給大人拜年。」
郭大娘子忙起身拉過王暄妍,將小倩遞過來的錦盒打開,柔聲說道:「這是阿娘嫁到王家時的隨嫁釵環,今日就送於你作新年禮物,唯盼你夫妻二人琴瑟和鳴。」
「兒媳謝過阿娘。」暄娘大方接過,回應道。
「玉娘給嫂嫂拜年。」
玉娘雖是出嫁了,人卻一如既往的機靈、俏皮。
「妹妹,這是嫂嫂的一點心意,莫要嫌棄。」
暄娘拿出備好的另一個荷包,甜甜說道。
「還是嫂嫂疼人,不像兄長!」
玉娘一邊接過,一邊淘氣的感嘆著。
王師範也不跟她計較,自我屏蔽了挖苦,只要暄娘高興就好。
見禮過後,自是閑聊家常趣聞,暄娘還介紹了定州山水,引得玉娘心生嚮往,一家人和氣融融。
等聊得差不多了,王敬武說到正事,「朝廷的旨意估計再遲年後也得到了,出征事宜準備得怎麼樣了?」
王師範沖牛存節一點頭,示意由他介紹。
「回稟阿爺,糧草、甲仗充足,士卒也訓練妥當,只待兄長令下,即可開赴討賊前線。」
牛存節跟玉娘結婚久了,人也近朱者赤,變得機靈了,心領神會答道。
「如此就好,只是自古征戰皆凶事,勝負難料,一念為勝轉念即負,故萬萬不可大意。
存節,你一向持重,此去可要儘力輔佐大郎,自己也要小心行事、注意安全,莫讓家人惦念。」
王敬武心中始終是安全第一,反覆叮囑著。
「阿爺放心就是,兄長用兵如神,存節也會盡心用命,黃賊奈何不了我們兄弟。」
牛存節對王師範極為推崇,對自己和侍衛親軍也很有信心。
「阿爺,此番出征師範準備帶上暄娘。」
王師範在暄娘的「淫威」下屈服了,向父親稟告道,還得到暄娘一個不易察覺的眼神獎勵。
「不可胡鬧,戰陣兇險,豈能帶上婦人!」
「阿爺容稟,暄娘自幼習武,一身本事不在兒子之下,再加上寸步不離我之左右,安全上應該無虞。
而且有暄娘在,與岳父的義武軍配合起來也更方便,畢竟岳父心腹將校暄娘都識得。」
王敬武沉思半晌,看向暄娘,問道:「暄娘你可願意?」
暄娘一副極為乖巧的模樣,大有夫唱婦隨之勢,倩聲回道:「兒媳全聽王郎安排。」
看著這對小夫妻那難分難捨的模樣,身為過來人的王敬武又怎能不明白,此時二人正是如膠似漆之時,遂妥協道。
「那就依了大郎之意,只是務必要確保暄娘的安全,否則為父斷不會饒你!」
「孩兒謹遵教誨。」王師範連忙應道。
心愿得償的暄娘,悄悄地給了他的王郎一個甜甜的微笑。
就在一片其樂融融中,王家迎來了中和二年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