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傾唐小戲骨> 第十三章 演練行軍早赴任(衝過新人榜300名!小目標200名!)

第十三章 演練行軍早赴任(衝過新人榜300名!小目標200名!)

  夕陽西下,一輪新月掛玉樹,絲絲細雨綿密如織,偶有大珠迎風落,恰如仙子惜凡塵。

  王師範四人在東跨院的書房中,圍著地圖研究去博昌縣的行軍路線。

  雖然史書上常用「破之」、「擊之」、「敗之」等寥寥數語輕描淡寫,但行軍打仗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常言道: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那是因為人無糧則慌,軍無糧則亂,說明糧草對於大軍的重要性,往往都在戰前做好充分準備。

  除了糧草,行軍作戰前,主將的第一要務就是看地圖!通過地圖熟悉環境,找出最便捷、最安全的道路,為己方行軍減少阻力。

  劉鄩指著地圖上一條連接益都和博昌的粗線,眉頭微皺,尋思半晌,言道:「我們本次行軍是在青州境內,屬於本土作戰演練,不會遇到敵襲,故無須考慮隱蔽性,可選擇官道,平坦寬敞易於行軍。」

  王師範目光如電,穿梭於地圖之中山河間,若有所思,頭起心定道:「阿兄所說是最穩妥的行軍路線,於戰時確是最好的選擇,只是我們此次行軍重在演練,以適應戰爭需要,而戰爭的地點不一定都在本土,難免遇到陌生環境。

  因此,我決定剛出益都、快至博昌縣這首尾兩段走官道,過了淄水這中間一段迂迴繞路而行,以達到練兵效果。」

  手指在地圖上用力一揮,劃出一條鋒利弧線,如長槍掃過,身去而其勢不減。

  劉鄩按圖索驥,細品其中三味,點頭贊同道:「這樣也好,在陌生環境下行軍,也能提高全都的警惕性,免得他日戰時行軍疏於防範而被人偷襲。」

  「正是此理,行軍是軍隊最脆弱的一環,警惕性最是重要。」一言道出此中妙處,如畫龍點睛出神髓。 首發域名m.bqge。org

  三月十日,卯時中,益都十裡外,軍營門前。

  「破浪都」百餘勇士聚陣起勢,長槍如林,劈風斷雲;烈馬嘶鳴,陣勢凜冽,雄軍蓄勢,只待統帥執鞭揮斥,萬里戎機心不悔!

  王敬武今早卯時與王師範四人一同趕回軍營,此刻正在做著行軍前最後叮囑,「《孫子兵法》開宗明義: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大郎此去,凡用兵,定要慎之又慎!」

  王師範心中熱氣升騰,雙目如霧,朦朧望著形容憔悴的父親,知其定是一夜難眠,心中所慮者唯有自己這唯一的兒子,當著眾人之面,棄膝下黃金而跪於父親腳下,以頭觸地,聲多壯懷亦不舍,「孩兒拜別父親!」

  王敬武眼中亦是隱隱含著淚光,一雙經歷無盡滄桑的粗糙大手撐起愛子,千言萬語壓心頭,只出一句道別離,「好男兒志在四方,出發吧!」

  王師範毅然轉身,跨上「黑風」,豪邁喝起:「出發!」

  隨即帶領騎兵隊率先如疾風駛出,左右各分出五名輕騎前出十里哨探,如睜大軍千里之眼,展順風之耳,正是王靈那伙輕騎。

  待騎兵隊前出約二里后,昨晚王敬武命人安排的輜重隊也出發了,未免因糧草過多拖累行軍速度,又不至於短期缺糧,攜帶了夠全都食用半月的糧草及一部分軍餉,以備不時之需。

  劉鄩帶領弓弩隊緊隨其後,弩兵在前,弓兵在後。

  王鐵帶領步兵隊最後一個出發,重步在前,跳蕩在後。

  全都呈一字長蛇之陣,快速急進,猶如巨蟒出擊。觀蛇之習性,演諸般變化,風平浪靜時隱變幻於無形,真假虛實間暗藏凌厲攻勢,一曰卷,二曰咬,三曰絞!

  此時,「破浪都」全都人馬都是著甲的,重騎兵也是如此,而不是把鐵甲裝在馬車上,戰前再穿。

  嚴格意義上來說,重騎兵指的應該是人和馬都著鐵甲,因過於沉重,行軍時才把鐵甲裝在馬車上,盛行於南北朝。

  而到了唐朝,因戰術思想的演變,更追求騎兵的機動性、靈活性,戰馬已經不著甲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玄甲軍,只是因人著皮甲或鐵甲,而有輕重之分。

  全都大多是青州本地各縣之人,頗為熟悉地形,可以說是輕車熟路,也就不用再找嚮導。益都到淄水這段官道也很平坦,不到一個時辰就走出十里,王師範因循「十里一休」的舊例下令原地稍事休息。

  一刻鐘后,全都整隊后再次出發。

  途中遇到一處高地,戰時容易被敵人於此處伏擊,王師範遂派出五名輕騎登高守衛,直到隊尾的跳蕩兵通過後,五名輕騎才向前追趕歸隊。

  又行十里,全都再次休整,一刻鐘後繼續行軍。

  直到行軍三十里,這次休整時間稍長,士兵們都拿出隨身攜帶的乾糧吃了起來,補充部分消耗的體力。

  傍晚時分,夕陽餘暉掩映下,全都猶如一條金色長蛇,收住迅猛向前之勢,停駐於淄水岸邊,不覺間已經行軍六十里,完成了今日的行軍計劃。

  輜重隊開始就地取材,構築營盤,按照王師範的要求:要在營盤外挖一圈深一米、寬一米的環營壕溝,壕溝之外再布置鹿角、鐵蒺藜以防偷襲。

  弓弩隊和步兵隊於營前警戒,兩伙輕騎全部派出,一夥分兩組,在營盤十里處游弋,另一夥也分為兩組,在營盤三五里內地毯式搜索,不放過每一個可能藏兵之處。

  待營盤紮好后,伙夫們有的去河邊取水,有的在營中生火,忙碌準備著晚餐;弓弩隊和步兵隊各留一夥執勤警戒,其餘人紛紛卸甲稍事休息;輕騎兵留下一夥,以兩人為一組,攜帶者鑼鼓,在營盤三裡外四周隱蔽處潛伏起來,如遇敵襲,當鳴鑼敲鼓以示警。

  其餘人都回到營盤,和重騎兵一起,都脫下甲胄,一部分人護衛王師範,另一部分人去喂戰馬。

  值得一說的是,騎兵都是自己喂馬的,這樣可以和戰馬增進感情,彼此更能心意相通,到了戰場上可能因此多一分生的希望。

  又過了一盞茶的功夫,一陣陣濃郁的飯香隨風飄蕩,沁人心脾,無聲地吹響了晚餐的集結號。

  眾人以伙為單位,圍坐在火堆旁,放下了緊繃一日的神經,不由自主地帶著幾分貪婪,深深吸了一口徘徊在飯菜之上的香氣,倏忽間再也按捺不住,終於,吃上了一口熱飯、喝上了一口熱水。

  一番風捲殘雲,徐徐春風尚來不及吹散余香,眾人飽嗝迭起,眼眸微彎,滿足之情自然流露,手中之碗早已空空如也。可見,一日行軍下來,眾人都餓極了,也疲乏了。

  王師範安排好夜間執勤和換班次序,就先命眾人回帳休息,自己則帶著「破浪都」核心「將領」劉鄩、王猛、王靈、王鐵四人,巡視一圈營地,其間和執勤士卒又談談心,一番鼓勵后,就回到位於全營中心的「帥帳」,開起了「行軍總結會」。

  王師範用風趣幽默的語言,營造出一團和諧之氣,四人於莊重之中感受到如家般的溫馨,一番爭先恐後、踴躍發言,一股勃勃般盎然生機與朝氣滿溢而出,充斥「帥帳」。

  王靈明眸閃動,思維靈逸,如賓士中的駿馬,忽左忽右,帶著眾人思緒跳動於行軍中的每個細節,尤其是說到輕騎哨探之時,整個人更顯神采奕奕,其間不乏真知灼見,點睛之語。

  劉鄩三人亦是不甘人後,在澎湃激情中各抒己見,不僅發現了問題,難能可貴的是找到了相應的解決之道,詮釋著實踐出真知!

  王師範靜靜的、細心地傾聽著,將那些奇思妙想與自己所得相互印證著,待眾人說完,心中如同推窗引月,好不通透!

  估摸時間已經不早,遂盡量簡言總結道:「從今日全都行軍各方面表現來看,以『破浪都』目前的實力,一日行軍六十里還是有餘力的,足夠應對一場遭遇戰。另外,輕騎哨探和騎、步、弓弩行軍、警戒、執勤等方面都得到了鍛煉,大家都做的不錯,但切記,不可自滿!畢竟我們成軍日短,還需要多磨合及實戰檢驗。好了,兄弟們也早點休息,恢復一下體力,明日的行軍會比今日辛苦。」於是,四人各自告辭而去。

  第二日,卯時鼓號之聲如約而至,各隊士卒紛紛奔出營帳,在臨時營地中間的一塊空地上集結點卯。

  王師範依然如常立於軍前,每當此刻心中說不出的豪情洶湧,目光如炬看向眾人,見休整一宿又是龍精虎猛之態,心中頗感滿意,底氣也更足了,故意激將道:「昨日於官道行軍,路闊且平,只是開胃小菜,今日將行於村外野路,多丘陵起伏,也許還會碰到哪個不長眼的山大王,出來收買路錢,你們怕嗎?」

  「碰到山賊好啊,兄弟們也開開張,還說不定誰搶誰呢!」王靈詼諧回應著,引得眾人一陣捧腹大笑。

  「咱破浪都沒孬種,怕個球!」王鐵瓮聲瓮氣喊到,頓時附和之聲四起,「對,誰怕誰孬種,趁早滾蛋!」

  見軍心可用,其勢如烈火烹油,王師範以話為薪鼓勵道:「好,本縣尉就看兄弟們的表現了!各隊帶回,早飯後出發!」

  卯時中,全都人馬做好行軍準備,如同昨日,王師範率領騎兵隊先行,輜重、弓弩、步兵三隊依次跟上,王靈帶領輕騎哨探四周十里,一字長蛇再踏征程。

  路上依舊十里一休,三十里吃著隨身乾糧,至傍晚行軍六十里而安營。

  雖然行路難,體力消耗大些,然「破浪都」這群牲口還有精力向著曠野和遠處青山,調皮地勾火兒,「有山賊嗎?」

  顯然尚有餘力,王師範心情也頗為暢快,遂命王靈哨探之時,遇到村莊就買些豬羊,犒賞全都弟兄。

  眾人聞言,營中歡呼聲如同雷動滾滾,似要撐起那野曠天低樹!

  沒過多久,就見之前出去哨探的一名輕騎兵向營盤奔回,須臾已至近前,口中帶著焦急之意,大喊道:「緊急軍情!」

  守衛營門的執勤士卒趕忙打開營門放行,這名輕騎兵一直奔到帥帳外,不及下馬,帳簾半開之際,傳出王師範急切之聲,「有何軍情!」

  輕騎兵飛身跳下馬,快速稟告,不敢稍遲,「前方十里有山賊三百餘人正在圍攻一個村莊!王什長命我報信,請縣尉定奪!」

  王師範玉面寒霜,不假思索,大喝一聲:「集合!準備戰鬥!」

  百餘人的營地本就不大,聽到主將的集合之聲,眾人快速穿戴整齊,十餘個呼吸的時間於營地中心集結,王師範長話短說:「此處已屬博昌縣境,前方十里有山賊三百餘人正在圍攻村莊,眾軍隨本縣尉前往討賊,限時二刻鐘趕到,違者軍法從事!」眾人齊聲稱諾。

  語畢,王師範翻身躍上「黑風」,向劉鄩命令道:「我率騎兵先行救援,劉副都頭,你帶領弓弩、步兵兩隊隨後接應,留輜重隊守營!」

  劉鄩上前一步,馬上應道:「末將領命!」

  只見王師範狠狠一鞭抽在「黑風」健碩的臀部,一聲馬嘶高亢激越、直穿雲霄,一道黑色閃電劃過營區、衝出營門,急如流星,空氣中回蕩著高喝之聲,「騎兵隊,跟我來!」

  已經跨上馬背蓄勢待發的王猛聞聲而動,急追王師範,其後緊緊跟隨一道騎兵洪流,是那二十名重騎兵和餘下的十名輕騎兵,還有回來報信的輕騎,他自覺地充當嚮導。

  劉鄩亦知兵貴神速的道理,毫不造作,馬上行使指揮權,命令道:「奉王縣尉命,輜重隊負責緊守營盤,如遇敵襲,只守不攻,須保一應輜重不失。弓弩隊在前,步兵隊在後,緊隨騎兵煙塵,急行軍十里,出發!」

  兩隊士兵迅捷列長蛇陣出營而去,劉鄩居頭,王鐵居尾,蛇動如電!

  隨後營門緊閉,輜重隊在營盤四面各布置一夥兵力,最後一夥居中策應,以為預備,一片肅然待敵之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