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從諫如流
“陛下,不成,臣反對!祖製有言,凡進士出身者,須得封職翰林院,至少累任兩年,再由吏部根據績業核效之後才考給官職,落選者須得發落各道節度使處充任幕僚累任兩年,方才再考給朝廷官職。臣以為,陛下此行不妥,望陛下三思。”
正當皇帝高興著封官之時,堂下立馬站出一名官員反對,言辭懇切,理直氣壯。
皇帝一聽,臉上的表情有些凝固了,繼而轉向忿忿,聽到這聲音他都不用看便知道是誰,心中想道,這老匹夫每天不讓朕心裏舒服了?
他循著聲音看過去,果然是他。
位列從二品的禦史大夫,蔡玉。蔡玉的容貌沒有看上去那麽老,興許是祖製看多了才顯得人比較蒼老,這是皇帝第一次被他反駁時直眼看他之後的第一個想法,皇帝登基以來總計被他反駁過五次,每一次這名禦史大夫都要站出來直言從諫,而且次次都是借用祖製來反駁,從而皇帝李力已經熟悉他的套路了。
但明君,不怕被反駁,曆來君臣兩人的五次爭論都是有輸有贏的,皇帝贏過四次,這名禦史大夫則贏過一次,相對比較公平了。
身著紫色朝服,肩戴六綬、襟繪五紋的從二品禦史大夫蔡玉,就這樣直挺挺的站在廷下,等待皇帝說話。
皇帝說的卻是:“杜執筆,沒聽到朕的話嗎?擬旨,朝會後送到翰林院去製誥。”身旁的執筆太監當即提起手中的筆便開始擬旨,皇帝這樣當著言官一意孤行這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但蔡玉始終百折不撓,堅持祖製。
於是他立馬又跪下說道:“臣為社稷考慮,為陛下分憂,為朝廷解難,實乃一片忠心,望陛下收回成意,遵照祖製!”
“臣聞依禮之君當以行大道,守製之君當以興社稷,陛下登基以來,夙興夜寐,日夜操勞,實為國之大幸,臣等心有欣喜,但陛下今日此舉實在不妥,萬望陛下思慮再三,斟酌再三!”
皇帝已經很耐心的聽著他講完這些話了,這是第六次蔡玉反駁他了,當然可能還有更多的言官會在今天以後反駁他,但這隻能在奏折上看到了,畢竟那些個殿外的翰林學士、監察禦史都不能入得殿來,不然可就要吵起來了。
隨後他看了一眼站在殿上,離皇帝最遠離殿門最近,在黃紫公卿最末流的那位當今江南女才子,張婷。這個原本站在第二列與熙培公一列的尚書仆射一路被打到太常寺少卿,已脫離了政官一道成為禮官,離從政之途越來越遠。
而從四品的太常寺少卿是絕無可能站在承天殿內的,但皇帝特準,張婷可以入殿。
也正是這個特準,蔡玉又跟皇帝理論了一番,翻出祖製各種言論劈頭蓋臉而來,殿上的一些大臣看得心驚膽戰,這蔡玉是真不想活了!
當下也是如此,幾個公卿竊竊私語,說這蔡玉又準備跟皇帝吵架了,得虧上朝之前袖中帶了兩個熱乎的饅頭,正好就著這大饅頭看一場好戲。
公卿們可不是白當的,畢竟也上朝那麽多年了,哪些時候能吃東西,也還是能關照得出的,何況這些個老油子,難道吃饅頭還會讓人發現?
咳嗽法、掩袖法等等都是他們共同私下研究出來的廷上吃東西的方法,更可以讓旁人看不出來嘴巴在動,這就更是高明了。
皇帝收回了視線,略微沉思了一下,隨後才說道:“蔡卿,祖製由哪裏來的?”一聽皇帝回話了,那些個知悉皇帝與蔡玉秉性的朝廷大員們此時心中可謂竊喜,這下可好玩了,這君臣二人又要折騰個一早晨了,今日早朝前備著的饅頭也算是帶對了,得虧昨日聽聞今天要授給幾個進士為官入職,不然今日早晨可是要挨餓咯。
蔡玉仍然跪著,但語氣不卑不吭,說道:“祖製自然由列位太廟先皇帝祖宗所立,陛下豈是不知?”
皇帝不急不緩,慢悠悠說道:“既然如此,蔡卿你告訴朕,進士出身封職翰林院這條祖製,是朕的哪位祖宗先皇帝說的?”
聽了皇帝的話,公卿們一邊口中偷偷嚼著饅頭,一邊心中暗罵蔡玉,這蔡玉每回都要拋出祖製這話來,到底是哪位祖製其實他們也不知道,但蔡玉這二楞知道嗎?這回陛下這樣問,看你蔡玉如何收場?
“回稟陛下,是仁宗明皇帝,於開隆十六年殿試之前特意下詔提到的。”
沒想到,蔡玉竟然說出來了,皇帝也有些啞口無言,這蔡玉還真是沒事找事,如果皇帝李力沒記錯的話,仁宗明皇帝在位的時代已經是幾百年前了,這蔡玉每日無所事事都在查閱典籍?不然怎麽會對祖製如此清楚,甚至都能說出哪位先皇帝哪一年說出來的。
氣不打一處來,氣不打一處來啊!
本以為一句話就能讓他閉嘴,如今可是難了,皇帝稍加思考,然後說道:“仁宗在位之時,安民撫民,專為社稷行事,朕為此也常常懷念他,並且時常讀他所留下的詔書文案,其中確實有這話,並留為祖製。不過,朕如果沒記錯的話,明皇帝在位第十三年,朕的大夏王朝方才經曆七王之患,是也不是,蔡玉?”
蔡玉沒有什麽表情,再叩首,說道:“陛下博聞強識,確實如此,七王之患十三敗十三勝,曆經兩年方才鎮壓下去,陛下能讀史通史,為臣子者實在欣喜!”
皇帝倒是沒有因為蔡玉誇他而多高興,繼而說道:“好,既然如此,你也必知七王之患之後,連年無收,天下正值貧苦吧?”
蔡玉點頭說道:“回稟陛下,臣知道。”
轉而皇帝這邊就有些忿意,喝道:“既如此,先皇明皇帝當時所說的話自然也是應對當時之況而來的,為選舉治國的人才自是需要多多考慮,故而需要以無為之姿任憑百姓休養生息,因此選官任官也多揣延幾年,也是良策。”
然後他的語氣更加加重說道:“但當今是什麽世道?朕說句客氣自大的話,自朕登基以來,大夏與北蠻曆經三戰,每戰都有些收獲而不勞民傷財,當今天下也算太平,朕與民同樂,如今的世道可是當年仁宗明皇帝那個時代?”
不等蔡玉反駁,他又繼續說道:“難道大夏現在也是連年兵荒馬亂?天下的百姓也是民不聊生?還是說,每年收上來的兩稅都少得入不敷出了?當務之急便是收歸天下人才盡為朕所用,群策群力驅除狼子野心的北蠻,再拖延年月,朕老了,可戰之將蘇棣、柴暘、韓旭等人都老了,兵力匱乏了,再等著北蠻來吞食朕的大夏?”
此話一出,吃饅頭的公卿們噎住了,原本閉目養神的熙培公也睜開眼看著皇帝,隻此一時,公卿們心中轟然領悟,當年的小皇帝……長大了?這可是皇帝陛下頭一回說出這種話來,既是當下之機,也是未來不可拖延之機,既然能穿上這身黃紫公袍,那必然心中也有些朝政謀略的,俸祿可不白拿。
最後皇帝一語拍案說道:“摒棄當下之不顧,舍略未來之時機,蔡玉你是何居心!”話音未了,蔡玉心中咯噔一聲,而在旁的王廷大臣們則心中震震,這蔡玉今日可真是踢了塊極硬的鐵板了,若是到最嚴重之時,當以延誤國情之罪來論定極刑了。
未曾想到大臣們心中剛想完,位列第五排的從四品秘書長史黃文慧便出列說道:“啟奏陛下!臣廷告禦史大夫蔡玉,延誤國情,略忽時局,多次頂撞陛下,該當免職,留典查看!”眾大臣始料未及,怎麽秘書長史也出來湊熱鬧了?
而蔡玉此時若不是跪伏在地上,肯定也要出言來辯駁他的,畢竟蔡玉這禦史大夫可是以直言不諱號稱的,他自認為所說的每句話可都是為國為民的,如今隻是被陛下捉住了把柄,但還不至於下罪,這黃文慧居心不良,實屬可惡!
皇帝聽了,稍微緩和情緒,對於秘書長史黃文慧的話沒有多加考慮便抬手說罷,隻是仍然對著跪伏在地上的蔡玉說道:“黃愛卿所言雖然如此,但朕不會下罪於你,今日與你講明也算是讓你明白,朕的一言一行,都是三思而為,並不是你等所想的太過自由,而你,蔡卿,凡事多想想,動動你的腦子,不然再有下次,朕就把你的那綬帶花紋都給收了,讓你跪到內金門去!”
大臣們聽了心中直顫,若是自己被奪了綬帶花紋,那可是受不了的,這綬帶花紋可比命還值錢,且有些人的綬帶花紋都是祖上傳下來的,更是動不得。
而於蔡玉心中,他隻負責直言不諱,冒死進諫是他的本能,對此他再次跪伏而下,說道:“謝主隆恩。”
自此,胡傅傑封官之事也算是有了定論,而這一場爭論也給皇帝立下了威嚴,告訴承天殿內的大臣們,當年的小皇帝已經可以獨掌朝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