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大事(1)
“清國的太後小皇帝離京了?”批閱完一份奏折後,朱慈炯抬頭問道。
韓讚周微微躬身道:“回萬歲爺的話,二人巳時離京,禮部錢大人親自陪同二人直至上船。”
朱慈炯笑了笑道:“這母子二人可算是走了,也算是了了朕的一樁心事,隻希望布木布泰能夠記得上次對朕說的話,不要讓朕失望才是。”
韓讚周陪笑道:“奴婢聽說百官對萬歲爺釋放清國太後皇帝頗有微詞,說什麽俘虜一國之君正能顯出萬歲爺的赫赫武功,這般輕易放她們出關,怕是有縱虎歸山之嫌呢。”
“縱虎歸山?那也是一隻被朕打瘸了腿拔掉了滿嘴牙的老虎,清國太後不是蠢人,在南京城裏呆了一年,大明的變化她自然盡數看在眼裏,以大明如今的國力,滿清若是還想如以前一般犯邊劫掠,難道就不怕激起朕的無邊怒火,遣軍滅了她的大清國?”
“萬歲爺說的是,清國這次入關損兵折將,便是連草原上的盟友都背離他們而去,國勢早已是大不如前,這個時候還想犯邊,那真是老壽星上吊嫌命長了吧。”
朱慈炯笑道:“那些個讀聖賢書把腦袋讀壞了的官員,為了一己之私爭權奪利本事大的很,可要是說起對於天下大勢的把握和三歲稚童比起來也強不到哪裏去,留著清國太後母子,朕不但要好吃好喝供著他們,還要派遣兵勇護衛她們周全,這可是要花朕銀子的,放她們回去一來顯示朕言而有信,二來清國太後回去以後,必定要為順治從濟爾哈朗手裏爭權,清國朝堂傾紮難道對大明來說不是好事?何況朕之深意豈止如此。”
“萬歲爺高瞻遠矚,奴婢佩服的緊呐。”
朱慈炯笑罵道:“你這馬屁少拍些,朕的耳朵都快聽出老繭來了,對了,清國的豫親王多鐸和英親王阿濟格等人就不用關在天牢了,那地方陰暗潮濕,人呆久了難免要生出病來,這些人對朕還有用,死了未免可惜。”
“奴婢記下了,待會就讓人去將幾人提出來安置在清幽小築,好吃好喝的供養著。”
“嗯。”朱慈炯點頭道:“等過個一兩年,清太後穩定控製了清國朝政,朕便將多鐸他們放回去,看看能不能再把清國的水給攪渾了,順便索要個千八百萬兩的贖金,畢竟這些人在大明好吃好喝的也得付銀子不是。”
韓讚周很是無語,萬歲爺一張嘴就是千萬兩飯錢,這就是天天山珍海味的伺候都嫌多了吧,但是清國敢不給嗎?論起勒索的手段,這天下間還真沒人是萬歲爺的對手啊。
朱慈炯隨手將又一本批完的奏折扔在一邊問道:“南邊的事怎麽樣了?”
韓讚周正色道:"回萬歲爺的話,據天眼探子傳回來的情報,一個半月前張定國將麾下五千西賊兵馬分成四五十股潛伏在雲貴兩省境內,七月二十六夜間第一次開始屠殺行動,當夜誅滅不法豪紳四十七戶,其中張定國親自參與的是誅滅貴州安順府內的範氏家族,其時範府老太爺正在辦七十大壽,張定國以祝壽為名潛入範府,當夜誅殺連同賀壽賓客在內共計兩千七百六十六人,尾隨其後的星辰、偃武兩軍迅速展開善後之事,四十七戶獲取良田四百餘萬畝,金銀三千多萬兩,產業不計其數……截止最新傳回來的消息,西賊已屠滅一百零三戶,所獲還正在清點當中。”
“張定國的手段果然狠辣啊。”朱慈炯讚道:“四百多萬畝土地三千多萬兩白銀,這才四十七戶,等誅滅了名單上的八百多豪族,朕著手土改也就簡單多了,有了銀子,朕也可以放手施為幾件大工程了。”
韓讚周暗暗咋舌,萬歲爺的內庫銀子算起來超過兩億,這還不夠?這得是多浩大的工程以至於讓萬歲爺都感到光靠內庫銀子都有點力不從心呐!不過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是宮裏生存立身之本,既然萬歲爺沒打算說,韓讚周自然也不會問。
朱慈炯看著手裏的一份奏章,眉頭微微一皺道:“朝鮮?”
韓讚周連忙道:“這是朝鮮禮部尚書樸惠烈大人呈上來的折子,樸尚書希望能盡快得到萬歲爺的接見。”
朱慈炯冷哼道:“他來了也快半個月了吧。”
“回萬歲爺的話,樸尚書的朝鮮使團已抵南京十七天了,幾乎與清國使團前後腳。”
“朝鮮使團的來意朕大致清楚,想來是被清國逼的急了,想要我大明從中幹涉,他朝鮮本是我大明屬國,五十多年前,日本梟雄豐臣秀吉曾派兵二十萬入侵朝鮮,占領了漢城和平壤,李氏王朝險些覆滅,是我大明的萬曆皇帝派軍援朝,才保住了他李家的國怍不滅,為此我大明耗費國孥無算,無數將士埋骨異鄉,真正傷了元氣,五十年後我大明國怍險些傾覆,誰又敢說與援朝一戰傷了元氣毫無幹係!”
“丁卯胡亂,後金攻打朝鮮,李倧逃往江華島,身為大明藩國之主,不向宗主國求救,反而派遣臣子與滿清議和,還約為兄弟之國向滿清繳納歲貢,丙子胡亂,被朝鮮約為兄弟的滿清再次出兵,李倧在南漢山被圍之後投降滿清,簽訂合約與我大明從此斷絕關係,朝鮮從此以後成為了滿清的藩國,李倧還將世子李凒次子李淏送去奉天為質,殺害大學士尹集、吳達濟、洪翼漢等親明忠臣,表露出與大明決裂的決心。”
“現在滿清戰敗關內,國力大不如前,為了恢複元氣便對朝鮮動手,李倧撐不住了,知道大明再次崛起,於是派了這個樸惠烈來南京,想要朕救朝鮮於水火之中,簡直就是笑話,我大明什麽時候淪落成為藩國的打手了?”
韓讚周聽的目瞪口呆,萬歲爺不出深宮,盡然對朝鮮的局勢了如指掌,剛才說的這些,怕是滿朝的大臣知道的也沒幾個吧,他手裏掌握著大明最為強悍的情報力量,但對於朝鮮卻是兩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那麽問題來了?萬歲爺咋知道的?不要說在北京,身在南京的北臣不在少數,他們都不清楚朝鮮局勢,文獻記載必然少的可憐,甚至有沒有都是兩說,可萬歲爺卻知道的這麽清楚,當真是深不可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