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流民爆發
五月中旬,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吳三桂聯虜平寇的消息傳到南京,聖武朝大臣人人稱快。
聖武朝第一任內閣,由兵部尚書史可法、戶部尚書高弘圖、鳳陽總督馬士英以及大學士薑曰廣、禮部尚書王鐸組成,按明製南京最高文臣為兵部尚書,所以史可法理所當然成為內閣首輔,而曆史因舉四鎮之兵擁立朱由崧的馬士英,自然在沒有機會排擠史可法從而成為首輔的機會,如今馬士英為平西伯吳三桂大唱讚歌,並請旨晉吳三桂為薊國公,稱吳三桂之舉功在社稷,當為萬世楷模……
朱慈炯原本不打算啟用曆史上弘光朝廷任用的這五人為第一任內閣成員,可思來想去還是算了,如今他對於朝堂可以說還不具備真正的掌控力,與其大刀闊斧的去改去變,不如安安心心去做他現在該做的事情,至少在一段時間內,他還有把握天下大勢的機會。
如今曆史的慣性依舊堅挺無比,吳三桂並沒有因為他朱慈炯取代朱由崧稱帝而放棄聯虜平寇,這說明曆史,至少北方的曆史還在原來的那條線上,如此一來,他完全可以在滿清南下之時做好從容應對。
至於如今的南京朝堂,朱慈炯完全聽之任之,比起曆史上的朱由崧撂挑子撂的還要徹底,等到朱慈炯決意真正掌控朝局的時候,這些蹦噠的越歡的人,毫無疑問死的也是最快,他砍起腦袋來也就越沒有心理壓力。
有點出乎朱慈炯意料的還是流民潮的規模,按照朱慈炯一開始的估算,流民最終差不多會有二十萬左右,而實際上遠遠不止。
李自成攻陷山西殺進北京,流民的規模其實並沒有大規模爆發,但是隨著李自成追贓助餉開始,南下逃難的百姓規模堪稱恐怖,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逃亡的百姓抵達南京的就已超過十萬,當然這不能不說是朱慈炯一路廣設賑濟點,仁義遠播四方的緣故。
流民潮的爆發也讓朱慈炯產生了空前的壓力,這也是他沒精神和朝堂上一幫大臣浪費精力的原因之一,按照曆史大勢,滿清入主北京之後,多爾袞很快就會推行‘剃發令’,到了那個時候,流民差不多會呈幾何倍數遞增,如何安置這些南下百姓,已經成為朱慈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畢竟相對於安定慣了的南方百姓,這些無家可歸又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隻要安排妥當,必然會對新朝或者說對他朱慈炯死心塌地,也會源源不斷的為新軍提供新鮮血液,成為朱慈炯日後北伐的重要力量。
如今三支新軍官兵人數已達三萬,加上榆林九將的七千騎兵和姬際可秘密訓練的尖刀隊伍,朱慈炯麾下的軍力接近四萬,然而新軍整訓最忌操之過急,一群剛剛脫下百姓衣服穿上軍裝的流民,戰鬥力不可能強到哪裏去,朱慈炯等待三軍滿員之時,招收的新兵就要分開集訓,努力將現有三軍編練成為真正有戰鬥力的半現代化野戰兵團。
流民潮的爆發也不是沒有好處,至少再也不用擔心勞動力不足,朱慈炯上個月登基之初,收到的第一個好消息就是楊大匠解決線膛槍子彈底火以及製造出新型鍛壓機械,對線膛槍的子彈完全可以做到規模化量產。
四月中旬,朱慈炯動用最大力量,在長江北岸建造二十餘座專門生產子彈以及線膛槍的廠房和機械設備,如今更是調動兩萬百姓進行日夜趕製,至於老式火石槍則全麵停產,現存的一萬火石槍不計消耗配給江心洲上新軍進行火器訓練,直到徹底消耗一空為止。
蘆大匠受到楊大匠的啟發,迫擊炮炮彈始終無法解決的底火問題,也終於得到解決,不過炮身的打磨工藝還是不夠完善,畢竟槍不同於跑,槍好歹有鳥統在前,槍管的打製基本已經成熟化,而炮管曆厚重在現有的觀念裏,一直都是與威力成正比的,想要猛然改變舊有觀念,做出突破時代局限的創新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軍工的大幅度跨進,是朱慈炯未來武力解決國土淪喪的手段,但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想要徹底將曆朝曆代社稷不過三五百年的根本問題解決,根子還是在於體製,朱慈炯沒興趣把封建製度轉變為君主立憲製或是社會主義製,這在當下想要實現的可能性基本為零,或許他的子孫會根據世界大勢走上那一步,但絕不會在他的手上去實現,封建集權對於他來說可以去毫無顧忌的去做任何一件事,而不是做什麽事都要縮手縮腳。
朱慈炯所要改變的體製問題,是教育體製,現代社會有一句話叫做‘再窮也不能窮教育’,這句話放在當下同樣實用,由儒家士人把持的朝堂在朱慈炯的眼裏,完全就是社會進步的最大阻礙,這並不是說儒家就一無是處,隻是朱慈炯覺得讓這些一輩子隻知道讀死書的家夥,繼續執政下去,在即將洶湧而來的世界大變革時期,必定跟不上節奏,跟不上節奏就意味著落後,而落後就要挨打!
近代社會中華民族血淋淋的教訓,朱慈炯不能不防啊!
但是想要改革,尤其還是想要革儒家的道統,怎麽可能輕易實現,比如朱慈炯想要改革科舉製,隻要他現在敢在朝堂上提出來,必定會被滿朝重臣噴個半身不遂,儒家一些死硬頑固派,麵對刀兵或許怕死的很,可觸及道統一個個絕對會成為衛道士,前仆後繼刀斧加身沒準連眉頭都不帶皺的。
將這群衛道士全部得罪光,他的聖武朝沒準就得剩下個空架子,所以朱慈炯現在隻能在不觸及儒家根本利益的情況下,大力發展教育,隻要他手裏有足夠的人,或者說是足夠的預備官員,那麽就算所有的大臣全部撂挑子,他也不怕,最多朝廷癱瘓一段時間,正好給他革舊出新的機會。
流民的增多,孩童自然不在少數,如今陳則按照朱慈炯的要求,在六合縣又相繼開辦了五所小學,接受新式教育的孩童已達萬人以上,毫無疑問這些學習新學的孩童,必將成為未來聖武朝官員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