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九月重陽
不提仍在趕路的呂恒,此時洛陽正直九月重陽。重陽節,又稱重九節、“踏秋”,漢族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曆朝曆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古人有登高必吟詩的習慣,問人墨客在這一天皆會結伴登高。蔡邕作為東漢的大儒魁首,在這一天一大早便帶著全家出門遠遊。因為蔡琰懷孕的原因,所以並沒有考慮登高爬山。為了掩飾蔡琰的問題,蔡琰特意準備一保密性較好的馬車。一直行駛到無人的地方,才讓蔡琰露麵。
“父親大人,你今早說玄甫明日便將回來,可是真的?”
自從得知呂恒已經在回來的路上,蔡琰是一天三問。蔡邕也很知趣的,每天在朝臣間相詢。昨日下朝得知,呂恒竟然棄了曹操大軍,自己先行回洛陽了。所以一回來便將這個消息告知蔡琰。從昨晚到現在,蔡琰已經問了不下十遍。好不容易將她騙出來散散心,誰知她現在還記掛著。蔡邕無語的搖了搖頭道“文姬,老夫怎會框你?哪小子心中念著你,明日便能回洛陽了”
蔡琰得到答複,心中歡喜。又想到靈帝新賜的宅子還沒收拾,又埋怨起蔡邕來“父親為何今日喚我出來!明日相公便回來了,我新房還未收拾好!待相公回來,肯定會責怪我的。”
蔡邕聽了蔡琰的埋怨,更加的無語。就呂恒的性格,他還不知道。要說他回來會埋怨蔡琰,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自己帶她出來也是好意,自她回蔡府之後。一直被悶在家裏,時間久了,就是正常人也被悶出問題來,更不要說蔡琰此刻還是個孕婦。
不理會蔡琰的抱怨,蔡邕直接吩咐下人布置場地。而自己則帶著蔡琰,走到一相對較高的地方。看著遠處的蒼涼大地,蔡邕不禁感到陣陣唏噓。從自己被黨禁,四處漂泊已有6年。若不是因緣際會回到洛陽,又被黃巾之亂所阻,此刻自己應仍在吳地避難。
如今借呂恒之功,與昔日好友之助官複原職。可蔡邕時刻不擔心著宦官的報複,而今他也不指望呂恒入贅蔡家了。隻希望待呂恒回來之際,盡快與女兒完婚。隨後領著一家老小,繼續遠走洛陽。
心中唏噓,不禁化作淚水。考慮到蔡琰立於旁邊,便偷偷的擦幹淚水。對著蔡琰提議道“文姬,你肚中孩兒可想好了乳名?”鑒於呂恒與蔡琰的性格,蔡邕沒有想著給小孩起大名,就是遵照古禮自己也沒資格。所以退而求其次選擇一個乳名。
(古人取名很講究,漢代最鮮明的取名特征,是取單字名。從皇室到普通老百姓,都以單字為好,如漢高劉邦、漢惠帝劉盈、漢文帝劉恒。在東西兩漢24位有廟號皇帝中,僅漢昭帝劉弗陵取雙字名,在登基後出於避諱除“陵”字,也改用單名“弗”。這一單字取名風尚,對後世影響深遠。如唐代,21位帝王中,僅有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為雙字名。南宋及以前的皇帝大多數都是單字名,一直到明清兩朝,單字名才被冷落,在明清兩朝28位皇帝中,隻有明成祖朱棣是單字名。究其原因,是因為在西漢末年,王莽崇古,視單字名為古禮。在王莽的影響下,取單字名進一步流行。為何漢人喜歡單字名?原來當時有一種觀點,認為二字名低賤、不懂禮數。這一“賤名觀”在先秦時已存在。所以取名在古代也是一大學問。)
而蔡邕因為家無嫡子,本以為蔡琰閑居在家,以後可以入贅一寒門。用來為蔡家傳宗接代,誰知出現了呂恒。到了現在,這一想法更是隻能被被拋棄了。他此刻突然起意為小孩起一個乳名,也隻是聊表心意而已。
蔡琰明白蔡邕心中所想,反正又不是大名,就讓與蔡邕也無妨。便回道“相公未歸,女兒一心想念著相公,如何有時間想著事情。若父親不棄,可否為女兒分憂?”
“好!乳名就叫‘安’好了!”
“安?父親這是何意?”
“並無太多它意,我意在安穩,康健。隻願他人如其名一般,一生安穩,不要與老夫一般到處飄零。文姬認為此名如何?若不妥,便做罷!”
蔡琰當然不能負了蔡邕好意,連忙急聲道“女兒怎會不滿?既是父親所起,女兒自是應與。”
“隻怕呂恒那小子不滿啊!要知那小子可是有名的‘血手書生’”蔡邕欲為小孩起乳名,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試探呂恒是否原諒自己。畢竟自己之前的反對有點過分了,隻要呂恒同意了蔡邕起的乳名。也便是同意了與蔡邕和睦相處。
蔡琰雖然不停的打聽著呂恒,但是對於呂恒的所作所為卻是並不知道。此刻突然聽蔡邕叫呂恒“血手書生”頓時有點茫然。疑問的看向蔡邕,希望蔡邕可以給出解釋。
蔡邕也不避諱,因為通信的不便,蔡邕自己也是昨天才知道,自己女婿竟然有這個名號。隨後蔡邕將呂恒在征討黃巾時的所作所為,慢慢的說給了蔡琰。蔡琰聽了蔡邕的述說,頓時感到不可思議。本就知道呂恒有大才,但是沒想到,呂恒竟然還會兵法。
更加沒有想到,呂恒會得了個這樣的渾號。要知道史上名將雖多,但是卻少有善終的。呂恒如此年輕便有如此名號,以後伴隨他的。不是當權者的打壓,便是一陣陣腥風血雨。而且大漢儒家思想盛行,呂恒有如此經曆,是會被儒家之人打壓的。
旁邊蔡邕見蔡琰心事重重,便開口道“文姬你也莫要擔心了,如今大漢風雨飄搖。前月陛下還下了諸多混賬命令,大漢將有大變。以這小子如今名聲,反而更加易於生存。所以文姬也莫要擔心了!”
“啊!父親之前不是說黃巾已被相公他們平定了嗎?為何說天下將變呢?”
“文姬你雖為女兒身,但也是知書懂禮之人。你認為陛下這些命令,可是對大漢有利?”隨後將之前靈帝頒布的命令一一說與蔡琰。蔡琰聽後也頓時感到靈帝的糊塗,他怎能將一州的權利完全交於一人。大漢十三州,在黃巾的破壞下,本就脫離了中央統治。而這樣的命令,相當於自己直接封了十三個王。一旦這些州牧有異心,天下必然會大亂。
“父親也莫要深想,吾等將自己過好便是。何必想太多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