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謀在三國> 第五十六章 麵目全非的大漢

第五十六章 麵目全非的大漢

  九月,洛陽大地已經飄起了落葉。作為東漢都城的洛陽,雖比不了現代的大都市。但是洛陽的繁華依舊不是任何城市比的了的。繁忙的人流,即忙碌又嫻靜。與洛陽的繁華相比,此時的大漢卻是顯得千瘡百孔。


  黃巾雖然被滅,但是戰後的大漢卻是更加岌岌可危。被黃巾肆虐的地方自然不必多說,千裏無雞鳴,處處露白骨,完全就是最真實的寫照。據不完全統計,黃巾之戰,席卷整個黃河以北,小半黃河南,共八個州被波及。雙方參戰士卒過百萬,光戰死便多達一半。戰後因為屍體原因,引起的瘟疫。據史書記載,東漢減員的最大元凶便是大規模的瘟疫。從184年黃巾起以直到三國結束。大漢原有6000萬人口,損失達百分之八十。十州之地不比一州之繁華。黃巾過後,又因為司馬家的緣故。促使北方漢人幾乎殆盡,最後導致五胡亂華的慘劇發生。


  這個時空的大漢,已經與原來時空的大漢大不相同。雖然黃巾之戰的死傷,依然過了五十萬,但大規模的瘟疫並沒有發生(兩處主戰場,因為呂恒的緣故,戰後屍體被有控製的處理了)。正真的戰事也在八月末便結束,至於黃巾餘孽也基本都躲進了大山。


  呂恒雖然控製了人口傷亡,但是地方諸侯手中的權利卻沒有被靈帝收回。更是因為波才等人的瘋狂,靈帝直接將本應188年施行的計劃提前了幾年。


  在8月初,靈帝便準了劉焉所提之策。改刺史為州牧,加重地方刺史職權。刺史本為監察官。東漢以來,漸向地方行政官轉化,擁有一州軍政大機,靈帝為了方便鎮壓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遂從劉焉之議,改刺史為州牧,並選派列卿、尚書出任州牧。於是,州牧成為居於郡之上和行政長官,握有一州行政大權,職位甚重。從此州牧各據一方,形同割據政權。這種狀況最終演化成為漢末諸侯割據分爭的局麵。


  這些還不算,靈帝為了加強手中軍權。提前增設西園八校尉,原定曆史之人卻被剔除了數人。上軍校尉宦官蹇碩、中軍校尉袁紹、下軍校尉鮑鴻、典軍校尉呂恒、助軍左校尉趙融、助軍右校尉孫堅、左校尉劉備、右校尉淳於瓊。本不在其中的呂恒,劉備,孫堅三人頂替了原來的曹操,馮芳,夏牟三人。至於曹操,因為功勞大,背景硬,直接被任命為了兗州牧。


  而呂恒等人,隻要回洛陽直接上任便可。而曹操卻要先回洛陽交了任,隨後才能帶著家小前去赴任。曆史已經被改變,此刻的東漢已不在是原來的東漢。有的時候呂恒甚至在想,會不會有曆史修正者將他這個改變曆史的人給抹殺了。


  好在直到現在,都沒有這種事情發生。曆史已經被改成,但是有些人依舊走著原來的路。比如有些人注定會得罪人,還是依然會得罪。盧植就是代表,如曆史上一般,盧植因為得罪了宦官被下了官職進了小黑屋。好在有曹操,皇甫嵩等人的全力相救。靈帝考慮到大戰剛停,現在便誣陷有功之人實在過不去。便放了盧植,並官複原職依然為尚書。


  而覆滅東漢第一人的董卓,因為沒有曆史上的失敗,反而不斷的升遷?加上靈帝因為急於平定黃巾之亂,不斷的給地方加擔。董卓因先前的累累戰功,更是被不斷給予實權。到了如今,已然成了手握重兵的地方軍閥。隻等天下有變,便領軍逐鹿。

  靈帝的一係列昏招,很是出色且完美的將大漢送至深淵的門前。就等大門打開,隨後萬劫不複。此時不過184年,距靈帝駕崩仍有數年。若靈帝此時收回先前命令,依然來的及。可惜大漢的根源,並不是表麵的農民起義。


  每個皇朝的覆滅,最主要原因是什麽?中國曆代王朝在覆滅之處最直接體現,肯定是農民起義。有人說過,中國百姓是世界上最淳樸的。能使得淳樸的人做出造反這種事,隻能說是實在是過不下去了。否則誰會冒著殺頭的危險去起義。百姓起義的根本在於無物可食,無地可耕。


  從一個後世之人的角度來看,封建王朝的階級矛盾是動搖皇朝的根本,但是這個時代的人,隻會看其表麵。


  富人家有良田千畝,不善其耕。寧其荒廢者有之,供養家奴者有之。東漢時期,世家皆有養家臣,蓄家奴的習慣。大的有數千,小的有數百。世家之人豐衣足食,仍有大片荒廢之地。平民人家,一日一餐難有著落,卻無半分可耕之地。富人圈地足己,窮人賣身為奴者仍不得其門,如此階級矛盾必然爆發平民的反抗。


  若如有宋一朝,開商足民,也可平緩階級矛盾爆發,可東漢時期,平民物質匱乏,東西不得貫通。異樣之物難以相兌,更兼朝廷控製人口流通。使的商業無發展根本。致使黃巾爆發之初,便涵蓋八州之地。


  大變化不過在於人事權利的變化。未變的是外在的壓力,北方的匈奴,鮮卑仍然被牢牢的擋在關外。自漢武以後,漢雖常與邊民發生摩擦。但大的戰役少有發生,很多人認為是和親的原因。


  但翻看漢史便可發現,漢對以異族多以武力相威脅。武帝時常命他族“納質”,隻有先納質才可與漢建立藩屬關係;為的便是以質子來保障中央對邊疆的統治。《漢書》記載:

  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樓蘭國主過世,大臣便想要立長安當質子的樓蘭王子為國主。然而,質子因違反了漢的法律,被處以了宮刑(就是司馬遷受的那個刑罰),漢為了掩飾質子的不公待遇。便令使臣告訴樓蘭使者:漢天子甚喜樓蘭王子,不願將王子遣邊遠之地。請貴國另立其它王子為國主,至於在漢王子,就莫要討要了。於是樓蘭便換了另一個王子繼位,漢朝隨後還命令新國王再派一個兒子過來當質子。


  而這個新的樓蘭王在漢朝和匈奴之間左右搖擺,希望兩頭得利。便同時又派了一個質子去了匈奴。新樓蘭王死後,匈奴先得到消息,把在匈奴的這個質子搶先派回國即位。這個匈奴派回的質子背叛漢朝投靠匈奴,後來被漢使刺殺。


  由此看出漢殺他族如屠豬滅狗,時常有他族被漢軍所滅,其首領頭顱懸於城頭,用以震懾他族反抗。除非是太過偏遠的地區,否則凡漢軍所達之地莫不以漢為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