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真桃花石帝國> 第303章 聖女 藩王 瑟瑟石圍困之下的石國

第303章 聖女 藩王 瑟瑟石圍困之下的石國

  順義王莫賀咄死了。


  所謂的順義王,就是石國國王,在開元二十八年去長安朝覲聖天子時被封為順義王。


  莫賀咄,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他不是原來的石國國王傳承下來的,而是西突厥或突騎施人派到這裏擔任類似於總督職務的藍突厥頡利發後裔。


  他們類似於大唐在安西的作為,唐人鎮守使、當地國王各占據半個城,別的不說,在李隆基時代,雖然當地國王權力不大,不過唐人的鎮守使還是遵守了各據半城,井水不犯河水的規製。


  但在突厥人那裏就行不通了。


  到了天寶時期,河中諸國國王大多換成了這些頡利發的後裔,他們或是原來昭武九姓國王的外甥,或是義子,都是頡利發迎娶了當地王族公主後的後代,這一切,並沒有在諸國造成大的波瀾,這些突厥人的後代身上總歸留著一半昭武人的血。


  到天寶年間時,還能夠保留真正粟特人傳承的估計隻有拔汗那國了。


  順義王是大唐冊封的,按照規矩,莫賀咄的嫡長子,那俱車鼻施應該一方麵在國內宣稱“暫攝王位”,一方麵要帶著大批禮物前往長安朝貢,然後大唐會正式冊封他。


  曆史上,那俱車鼻施就是在後年(753年,今年是751年)被封為懷化王的。


  還有,作為一個祆教徒國家,像石國這樣的大國國王死了,祆教教主應該親臨現場在寂寞之塔為其舉行葬禮的,再不濟,也應該派出聖女或其他使者前往主持才是。


  不過,眼下石國的地位極其尷尬。


  自從碎葉軍占據整個那密水(澤拉夫尚河)、獨莫水(卡什卡達裏河)流域後,石國就將碎葉軍攔腰切斷了,雖然該國與碎葉軍一向交好,允許碎葉軍的商人、官員、軍隊在其境內穿梭,不過人誰也知道,這種情形是不會長久的。


  故此,在碎葉軍徹底將拔塞幹部、阿悉結部納入管轄後,孫秀榮便與莫賀咄簽訂了邊界劃分協議。


  大致內容是:

  由於此時石國的國土東邊臨山,西邊臨水(藥殺水,即錫爾河),從北向南,白水城(奇姆肯特)、柘折城(塔什幹)、吉紮克三城鼎立,實際上將國境分成了三個部分,而其西北疆域原本靠著拔塞幹人牧場。


  拔塞幹人西遷後,阿悉結部般尾隨而至,占據了拔塞幹人以前的王帳所在,也就是後世突厥斯坦所在,在此地建起了阿悉結堡。


  而在其國境東南,則是名義上是隸屬於石國,實際上形同獨立的東曹國,當然了,莫賀咄的二女婿哥舒迷奴隻占據了東曹國最東邊的俱戰提。


  鑒於此,為了方便碎葉軍南北往來,雙方簽訂了以藥殺水為界,最南端以阿黛爾湖(此湖非彼湖,乃藥殺水故道形成的湖泊)西端為界的協議。


  這樣的話,碎葉軍的軍隊想要從碎葉州抵達昭武州,就可以從怛邏斯出發,沿著西山(後世卡拉套山)北麓徑直向西,約莫兩百餘裏後在通過山中平緩的穀道南行,抵達阿悉結堡(突厥斯坦)後再沿著藥殺水(錫爾河)西岸往南,最後抵達河中。


  這樣的路線自然比直接沿著石國白水城-柘折城-吉紮克驛道南下要遠得多,不過孫秀榮想要通過這條道路修建驛道、驛站,又不想太過依賴石國,便同意了這個協議。


  當然了,通過這條驛道,對剛剛歸附不久的阿悉結部落緊密監視、掌控也是原因之一。


  由於吉紮克以南隔著大山與那密水流域相望,在突騎施時代,該國又是汗王蘇祿的禁臠,大食人的步伐便停在山南,於是,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日子裏,河中諸國,就隻有石國一國保持了相對獨立。


  之所以說是相對,那是因為,作為一個小國,他自然會同時向突騎施、大唐、大食稱臣,這也是所有小國的生存之道。


  從最北麵的白水城到最南端的吉紮克,石國的國境南北長約七百裏,東西寬約三百裏,麵積超過五萬平方公裏,不像安國、康國這些河中大國,石國國內既有藥殺水衝刷出來的河穀綠洲平原,境內還是山巒起伏,溝壑縱橫的地形。


  於是,該國就能在保有大量農田的同時,擁有大量的牧戶,還有豐富的礦山可用。


  對了,都說河中是盛產瑟瑟石的寶地,說起真正的寶地,實際上是兩處,一處自然是四麵環山的拔汗那國,另一處就是石國了。


  與拔汗那周圍皆為大山不同,石國境內都是起伏不定的丘陵,礦石開采就比拔汗那方便多了。


  除了瑟瑟石,這裏還是河中最大的銀礦產地,突騎施汗國最強盛的蘇祿時代,突騎施銀幣流行整個河中、呼羅珊,僅有一個熱海附近的頓多銀礦是不成的,石國銀礦,才是突騎施銀幣能夠大量通行各地的重要來源。


  時至今日,碎葉軍自然知曉了石國的家底。


  接近十萬戶,五十萬丁口,擅長飼養大宛馬、焉耆馬的牧戶就有三萬戶,不過這些牧戶是以前突騎施汗國將西突厥左廂拆散後放在此地遊牧的,加上本地的粟特牧戶(實際上是大月氏牧戶後裔,他們是真正的大月氏人),牧戶遍及東邊恰特卡爾山。


  當然了,以石國國王那孱弱的約束力,牧戶們是不會唯命是從的,實際上,在突騎施汗國存在時,他們效忠於蘇祿的時候還多於莫賀咄,在碎葉軍將突騎施汗國徹底滅亡後,他們又向孫秀榮、莫賀咄同時效忠。


  這些人自稱“嚈噠人”,好像是以前統治整個河中的嚈噠人的後裔,實際上他們是匈奴、柔然、嚈噠、突厥、烏孫的大雜燴,估計是其中的匈奴人後裔較多,又以白種人為主,河中的粟特人又稱其為“白匈奴”。


  此時的遊牧部族似乎很喜歡“九”這個數字,動不動就“回鶻九姓”、“烏古斯九姓”,這裏的部落的來源如此複雜,自然不可能是一個部族,也號稱“嚈噠九姓”,有部落聯盟,平素向石國國王稱臣,不過隻服兵役,不繳納稅賦。


  萬俟土屯,是這個部落聯盟首領的名字,看起來似乎是鮮卑姓,實際上妥妥的的白種人。


  土屯,顯然是以前突騎施汗國給他的封號(相當於副總督、督軍,亞於頡利發)。


  以前,在大食入侵後,祆教教主是準備將總壇遷往相對平靜的石國的,不過卻被號稱祆教忠實信徒的莫賀咄拒絕了。


  個中原因自然很清楚,看看最近發生在火尋國的事情就知曉了。


  祆教幾乎控製著河中諸國的中下民眾,若是總壇所在,教主的地位恐怕與國王相差無幾了,國王是利用職業貴族兵來控製民眾的,而祆教則是用教義控製的,莫賀咄深知這一點。


  但有人不願意,就有他人願意。


  東邊的東曹國國王哥舒迷奴接納了已經被李代桃僵的新尊者,隨著拔汗那國四分五裂,原本國王信奉的佛教日漸式微,祆教又開始昌興起來。


  而在西邊的火尋國,由於聖女的介入,更是成了僅次於東曹國之地,由於火尋國地理位置優越,物產富饒,人丁眾多,又有職位僅次於尊者的聖女入主,在祆教眾心目中的地位還有超越東曹國的跡象。


  石國,曆來是河中遊牧於農耕的分界線,各種部族到此交融,導致盛產美女,加上為河中之冠的瑟瑟石與銀礦,更是富甲河中。


  這也是曆史上的高仙芝大起膽子以“不臣之禮”帶兵滅了該國,從王國府庫裏運走了十匹駱駝的絕佳瑟瑟石(都是不亞於桃花石的極品),並搶走二公主金絲凱亞的真正原因。


  雖然沒有接納總壇,但莫賀咄依舊接受了讓其次女成為妙水使者兼聖女的安排。


  在祆教教義中,祆教徒死後若是要進入地獄,是由達雅娜女神(實際上是女鬼,類似於中土的孟婆)指引的,若是要進入天堂,則是由少女指引的,這個少女在人間的代表就是聖女。


  故此,聖女在祆教中的地位非常特殊。


  作為聖女,她肯定要侍奉尊者一段時間,跟隨尊者學習羊皮卷教義,回到本地後就成為地方最高的祆教領袖。


  丁口、財物、美女令人覬覦,聖女令人不安,這就是那俱車鼻施的困境。


  幸虧該國身處要衝之地,無理論是突騎施、大唐,還是大食,暗中都將其當成了與對方的緩衝之地,否則該國早就滅掉了。


  莫賀咄死了,比曆史上還早一年死掉了。


  他是在縱情聲色中死掉的。


  以前,北麵的突騎施汗國雖然霸道,不過隻要石國繳足了瑟瑟石和銀錠,蘇祿大汗並沒有過多過問具體事務,至於大唐,雖然貪婪勒索無度,但對於國庫龐大的私藏來說,終究不是大事。


  但眼下的局麵就尷尬了。


  碎葉軍,既不像大唐,又不像突騎施,他隻與你結盟,既不勒索,又不納貢,但卻將你夾在中間動彈不得,還不時率領大軍南下。


  聰明人都知曉,碎葉軍,隻要他願意,在短時間滅掉石國完全不成問題。


  但他卻不,還與你簽訂一紙劃定疆界的文書。


  這才是那俱車鼻施惶恐不安的,而其父莫賀咄之所以縱情聲色,還不是因為惶恐不安導致的?


  你如果派人威嚇,讓該國納貢,那俱車鼻施反倒會心安,可眼下他一點也不安心。


  不安隨時到來,眼下就是:“是去長安朝覲,接受大唐皇帝的冊封,還是直接向碎葉軍稱臣?”


  這太關鍵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