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父子
「帝王之道,貴乎知要。」
********************
朱瞻基跪在父親屋外,已經跪了快一個時辰。
皇太子暗暗嘆了一口氣。這兒子自小脾氣好,從不主動要什麼,除了蛐蛐,凡事都不在心上。今天這麼在東宮跪求,真是開天闢地第一回。
然而又怎能答應?
他居然,要換太孫妃!
漫長的夏季還沒有結束,八月中的陽光仍然熾烈,直照在朱瞻基的杏黃長袍上,耀眼奪目,前胸後背兩處汗漬印出,盤龍飛旋,份外顯眼。額頭汗水披披地留下,嘴唇也乾裂了。朱高熾在窗后悄悄看了一眼,心疼兒子,可怎麼辦呢?
終於,一陣紛亂的腳步聲響起,環佩玎璫香風飄拂,朱高熾鬆了口氣,太子妃來了!
朱高熾的正妻張氏,本是指揮使彭城侯張麒誠四女,河南永城人。嫁入燕王府後,因賢淑端莊溫順孝謹,深得公婆也就是燕王夫婦朱棣徐秀的喜愛。朱棣曾誇獎:「新婦賢,他日吾家事多賴也。」張氏在洪武二十八年被封燕王世子妃,永樂二年被封皇太子妃。為人既能幹,又識大體,更將兒子朱瞻基教導得人見人愛。這十幾年東宮頻遭打壓,幾次面臨被廢,張氏都站在丈夫身後支持鼓勵,並常至後宮承歡皇后皇帝膝前,又與後宮各處妃嬪甚至太監侍衛都搞好關係。可以說,太子搖搖晃晃地但一直屹立不倒,有不少太子妃的功勞。朱高熾對這個妻子,也因此又敬又愛。
然而朱高熾看了一眼,又皺緊了眉頭:兩個媳婦帶來做什麼?這不是添亂嗎?
太子妃張氏帶著太孫妃胡善祥,昭容孫巧本來正在花園中摘白蘭花。這個季節白蘭花正在盛開,潔白清香,江南女子素有將此花別在衣襟的習俗。忽然太子派人來喚,說是太孫跪著不起,張氏不知何事,急急忙忙就和兩個媳婦衝過來了。
這時一見兒子跪在地上,滿頭滿身汗水,張氏不由埋怨:「瞻基,這是怎麼了?先起來,起來再說。」
朱瞻基動也不動,也不看三人。孫巧心中有愧,不由低下了頭。
張氏看在眼裡,心中暗嘆。昨天榮夏回宮就稟告了貢院門口的事,張氏卻只說了聲「知道了」。要知道孫巧是張氏一手帶大的,又是張氏母親親自挑中的,自來感情極深。孫巧膽大,也就是仗著張氏寵愛。太子妃轉身進了屋中,問丈夫道:「瞻基要什麼?」
朱高熾長嘆一聲,不知如何措辭,半晌道:「他要休了兩個媳婦,換太孫妃。」
聲音不大,在張氏耳中卻不啻驚雷,只說這事裝作不知混過便罷了,兒子竟然要休妻!屋外的胡善祥孫巧也聽到了,更是一驚。兩人對望一眼,齊齊跪倒,孫巧高聲道:「妾身何罪?求父親母親做主!」
朱瞻基終於動了動,側頭掃了眼孫巧,冷冷地道:「你昨日帶人在貢院門口鬧事打人,惹了百姓眾怒,忘了?」
孫巧卻並不怕太孫,仗著婆婆在此,辯解道:「是她先衝撞我,她那弟弟還撞倒了阿重,我才打她的!」
朱瞻基冷哼一聲,不再說話也不看孫巧,滿臉的決絕。孫巧跪行兩步,抓著張氏的衣角仰首道:「母親!孩兒真是無奈之舉,求母親做主!」說著淚水已流了滿臉。
張氏皺了皺眉。孫巧昨天打了那個陳琙是不錯,可一個是東宮昭容,一個是平民百姓,打了還不就打了?兒子自下西洋回來,就一直心事重重的,無事長吁短嘆,兩個媳婦房裡從不涉足,看來,都是因為那個陳琙了?這個女子,可不簡單吶!女扮男裝鬧朝廷,聽說皇帝都拿她沒折,這樣的人,怎麼能進東宮?
張氏看向孫巧,一向乖巧活潑的她,哭得花枝亂顫雲鬢歪斜;旁邊跪著的胡善祥也是低著頭悄悄拭淚。不由得心中一軟,雙手扶起了孫巧,側頭對胡善祥吩咐道:「你們兩個先回房去吧。」兩人望著婆婆不肯走,張氏連使眼色,兩個人才抹著眼淚離去。
朱瞻基恍如不見,對這一妃一嬪看都不看。
張氏心中漸漸火起,待兩個媳婦走遠了,緩緩說道:「瞻基,這兩個媳婦,當日娶進門,可是你同意的?」
朱瞻基不吭聲。那時候,不知道瑈璇是女子,不知道真喜歡一個人是怎樣的……
張氏道:「兩個孩子進門三年半了,循規蹈矩,對我們老兩口恭敬孝順,對你也是恭謹順從。你下西洋去了兩年,全靠這兩個媳婦膝前進孝。聖上和後宮那裡,也是她二人常去承歡。有哪裡不好了?」
朱瞻基直挺挺地跪著,只默不作聲。母親說的這些,當然知道!可是,見到這兩人,不說想親近的慾望,就連吵架的想法都沒有。
張氏強壓怒火,接著道:「就不說皇家臉面,後宮規矩,你要休她二人,對聖上如何交代?置爾父於何地?你就不體諒父母的難處嗎?」
朱瞻基一怔,望向父親。朱高熾肥胖的身軀在火熱的庭院中早已汗流浹背,卻依然勉力靜靜佇立一旁,關切地望著自己。
朱瞻基心中一酸,大聲道:「母親!以前是孩兒錯了,就算我對不起她二人!可是孩兒真的不能,不能沒有,不能沒有陳姑娘!」語聲竟有些哽咽。父母之恩,天高地厚,可是,放棄瑈璇嗎?那樣的人生,還有什麼意味?
張氏與丈夫對望一眼,換了別的任何事,寶貝兒子這樣求,都一定答應了。可是這,這不能啊!胡善祥是皇帝欽點的太孫妃,如何能說休就休?就是孫巧,撇開自幼進東宮自己一手帶大不談,也是正式冊封的昭容,好好的怎麼能廢掉?
自己夫妻說是太子太子妃,其實東宮的事情,還不都得聽皇帝的?東宮的宮僚,還有不少關在詔獄呢,楊溥黃淮,都是對東宮忠心耿耿的,太子救得了哪個?自己保住就不錯了!
張氏溫言道:「瞻基,你喜歡陳姑娘,讓她進東宮就是。等有了合適的機會,再封她個品級。好不好?」朱高熾點點頭,太子妃這麼安排,是個周全的辦法。
不想朱瞻基搖搖頭:「不。她不能這麼不明不白地進宮,還每天要對那二人行禮請安,就算她肯,我也不肯。我要她做我的妻,我要給她最尊貴的位置。」
張氏又好氣又好笑。這個兒子自幼聰明決斷,凡事從不拖泥帶水,這還是第一次看到他糊塗發痴。張氏問道:「那她能不能向我行禮請安?」語帶嘲諷。朱高熾拉了拉張氏的衣袖,示意她不要逼兒子。
朱瞻基卻看著太子妃,認真地道:「母親自然不同。」
張氏嘆一口氣,正要再說,內侍王貴通匆匆奔了進來:「殿下!北京來聖旨了!已經進城了!」
朱高熾全身一震,面色大變。
永樂帝去北京一年多了,下了詔書正式遷都。朝中重臣,六部官員,甚至移民富戶,遷徙百姓,都接到了指示。該北上的早已開始準備,有不少已經陸續出發。獨獨自己這個皇太子,皇帝始終不理不睬,象忘記了一樣。
當年靖難成功,永樂帝在金陵登基,也是將自己這個燕王世子遺忘在北平。後來才知道,那時候皇帝是猶豫立誰為太子。幸還是不幸?將近兩年直到永樂二年才將自己詔到京城,立了自己為太子。
本以為從此太平無事,誰知道猜忌,監督,打壓乃至殺戮都才自那時剛剛開始。父皇讓自己看《文華寶鑒》《儲君昭鑒錄》《聖學心法》,每次都差不多,說是「修己治人之道,具於此書。堯舜相傳,惟曰『允執厥中』,帝王之道,貴乎知要。此書以為帝王完事之法」「或者「帝王道德之要,備載此書」,都是要自己修德。
可是,要修德的,難道只有自己?
十六年,這十六年中小心謹慎日日如履薄冰。耿通被殺,解縉被殺,黃淮楊溥下在詔獄……自己身為皇太子,身為皇位繼承人,對這些支持自己的大臣遭難,都只能眼睜睜看著。南北榜冤案,靖難冤案,所有的不平事,也只能當不知道。
父皇一直不喜歡自己,因為退疾,因為肥胖,因為形象不佳又絲毫不似父親的英武。二弟朱高煦,甚至三弟朱高燧,在父親心中,都遠遠比自己重要。十六年來,每天晚上都是噩夢,父皇改立了兩個弟弟為太子,當然的,也殺了自己!
父皇這次去北京之前,特意下詔,對太子監國的許可權又做了種種限制。比如四品以下的官員任免,原來是東宮可以直接決定不需奏請的,改為也必須經行在北京吏部報皇帝申請。而嚴禁官員單獨進東宮的規定,措辭嚴厲地又強調再三。
甚至自己判的陳千戶擅取民財小案子,遭皇帝身邊人挑唆,司諫周冕和贊善梁潛奉旨到北京解釋經過,乾脆被殺掉。禮部左侍郎胡瀅被皇帝派到京城來日日名為覲見實則監視自己……這樁樁件件,其實都只有一個意思,防範東宮,疑忌自己。
聽說,北京今年設了個特殊的官署,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由皇帝的親信宦官負責,輯訪刺探監督逮捕,竟然比錦衣衛許可權還要大。父皇說是以此「防謀逆妖言大奸惡」;很多朝臣認為,防東宮,是東廠的初衷。
今日這突然來了聖旨,是福?是禍?
朱高熾一陣發抖,站立不穩,就要摔倒。朱瞻基眼明手快,急忙一把扶住父親。朱高熾靠在兒子身上,忽然無比疲憊,無限灰心。
算了! 如此忍耐,努力,拚命的十六年,誰知道我的苦楚?我好累啊!皇太子的眼中,浮起了淚光點點。
朱瞻基扶著父親,問王貴通道:「是誰來宣聖旨?」
王貴通答道:「是戶部尚書夏大人。已經過了皇城,就要進宮了。」
朱瞻基握了握父親的手,是提醒也是安慰,笑道:「父親!夏原吉親自跑這一趟,這麼熱的天,可不容易!好久不見他,倒真想念。今兒好好地一起喝幾杯吧?」
朱高熾感覺到兒子的力量,慢慢站直了身體。與朱瞻基對視一眼,心中都是一陣輕鬆,帶著喜悅。
夏原吉,在永樂八年皇帝北征之時,就奉旨協助皇長孫在北京處理行在九卿的政務。朱瞻基那時才十四歲,雖然天資聰穎,但哪裡懂得如何治理這麼大的國家?全靠夏原吉手把手地教,該請示的請示,該發落的發落,半年時間居然管理地有條不紊一絲不亂。
永樂帝北征回來,見一切井井有條,對這長孫大加讚賞:「朕長孫天章日表,玉質龍姿,孝友英明,寬仁大度。夙夜孜孜,日誦萬言,必領要義。朕嘗試之以事,輒能裁決,斯實宗社之靈。」把這寶貝孫子誇上了天。
在之後回金陵的路上,又讓夏原吉侍從朱瞻基周遊鄉里村落,考察民間疾苦。到金陵沒多久就正式冊封朱瞻基為皇太孫,即大明皇位的第二繼承人。
可以說,夏原吉是皇帝親自挑選的,要留給寶貝孫子用的重臣。這個人來宣聖旨,定是好消息。
皇太子皇太孫所料不差,卻沒想到,這一趟差事,是夏原吉自己討的。就是擔心太子不明聖意,白白懼怕,反生禍事。
父子二人等了一會兒,夏原吉風塵僕僕地到了。顧不上一身的汗水塵土,先匆匆宣讀了聖旨。果然,是讓皇太子皇太孫北上,到新建好的北京皇城,「父子祖孫團聚,其樂融融」等,措辭甚是和顏悅色。並要在次年即永樂十九年元日一起祭祀太廟郊廟社稷壇,行遷都祭天大典。
這一說法,無疑是正式再強調一下太子太孫的兩位繼承人身份。朱高熾多年的擔憂消失殆盡,歡喜到眼含熱淚,恭恭敬敬地對著聖旨叩謝:「謝吾皇萬歲萬萬歲!」
當晚東宮大擺宴席,父子二人招待夏原吉好好喝了頓酒。太子與夏原吉商量之下,都覺得宜早不宜遲,以免夜長夢多。朱高熾當即決定十月便出發北上。整個東宮頓時歡騰忙碌起來,議論紛紛,都猜測太子這次到北京,皇位十拿九穩了,上上下下不禁一團喜氣洋洋。太子妃張氏絕口不提兒子今日要休妻的話題,督率胡善祥孫巧,領著東宮眾人打點行李,收拾行裝。在南京十六年,委實積了不少東西,張氏帶著兩個媳婦,日日自早忙到晚,累得腰酸背痛。
朱瞻基見父親開心,也挺高興,只是,瑈璇怎麼辦呢?母親這態度,睬都不睬自己,主要也確實做不了主。只能,去找皇祖父設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