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朝審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
瑈璇在詔獄中,已經呆了一個多月。
詔獄位於御道往南的太平路上,一溜十來進大院,戒備森嚴。關押的因都是欽犯,飲食醫藥都保障得不壞;只是密不透風幽暗陰森,常常傳來拷打聲慘叫聲。
詔獄以嚴刑殘酷著稱,好在瑈璇與錦衣衛上上下下素來交情不壞,當日在因陀羅補羅城裡與錦衣衛並肩作戰,眾人感念。而榮冬榮夏作為左右鎮撫,更是對下屬層層叮囑,關照這個昔日的狀元,今日太孫的心上人。所以瑈璇住在自己的小單間里,讀書寫字,居然頗為怡然自得。
展眼過了七夕節,中元節,已是七月下旬,正是江南最熱的時節。詔獄本是個半地下式結構,且為了隔音牢房牆壁奇厚,自然也就奇熱。瑈璇只穿了件單衣,仍然一頭的汗水。摺扇輕搖,看看剛臨的貼上汗漬斑斑,不由頹然扔筆:不寫了!
「瑈璇!」一個嬌媚柔膩的聲音忽然響起,碎碎的腳步聲奔過來。瑈璇心中一喜,抬頭望去,果然是白煙玉!「你出來了?」兩人隔欄相擁,瑈璇又跳又蹦。
白煙玉含淚點頭:「是。昨天出來的。」側身指了指身旁一人:「甘棠昨日接我的。」青衫唐巾挺拔沉毅,正是甘棠。含笑望著二人,目光中滿是幸福自得。
瑈璇忍不住調皮,躬身對甘棠一禮,恭恭敬敬叫道:「姐夫!」甘棠怔了怔,不由哈哈大笑。當日在刑部大獄便已經大膽與白煙玉拜了天地,雖然尚未合巹,可是二人早已以夫婦自居。固然丟了前程,可是,值!
白煙玉紅了臉,並不否認,輕聲道:「甘棠租了個小房子,在陳府不遠的琵琶巷,我想,明兒就搬過去。」
瑈璇又驚又喜,笑道:「好!太好了!不過不用搬吧?陳府改做韓府好了。」側頭想了想道:「你們如果嫌我礙事,我住回尹府好了。昨兒尹年伯來看我還說起這事。」甘棠俸祿有限,如今和家裡鬧翻了,恐怕難免拮据。尹昌隆雖然怪自己隱瞞女身胡鬧,看那意思倒還是一樣維護,甚至更護短。邀請自己出獄后回尹府住,對自己出獄固然志在必得,女孩兒家獨居在外顯然亦不贊成。
甘棠笑著搖搖頭:「你那陳府現在太有名,我還是自己找個清靜地方。」瑈璇知道他性子清高,不再多說,望著這二人,笑嘻嘻地合不攏嘴。白煙玉一生孤苦,這終於得到了幸福,瑈璇真心為她高興。白煙玉握著瑈璇的手,溫柔笑著:「別擔心,我還有些積蓄。」瑈璇一拍額頭:「忘了你當年是頭牌!可攢了不少纏頭吧?」
二人說說笑笑,甘棠插口道:「皇太子和皇太孫定於大後天也就是本月二十二為應天墓場的南方人立碑作傳,我已經約了能找得到的一百多戶人家,到時大家都過去。」望著白煙玉,柔情無限:「煙玉自然也去,我陪著她。」白煙玉又是臉一紅,但並不多言,低頭捻著衣角,幸福滿滿。
瑈璇拍手叫好:「甘棠想的周到!這一百多人到場,意義非同尋常!」停了停道:「太孫擬的碑文我看過了,什麼『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什麼『貪夫徇財,烈士徇名』,朝廷此次挺有誠意的。」
白煙玉輕聲道:「都是你拿命換的,所有南方人都感激你。」
瑈璇見了白煙玉便沒正經,扎手笑道:「我可沒拿命換,我住這裡好吃好喝,又不用上朝,自在著呢!」
甘棠在一旁細細看著二人,心中琢磨。以前只當陳琙對付女人有一套,是天生的風流倜儻;現在才明白原來只是女子之間的閨蜜情深。這女人的真摯友情,倒不比男人之間的義氣差多少。
白煙玉關心地問:「那你這案子,什麼時候審?」
瑈璇笑:「聖上哪裡想審?拖著罷了。瞻基昨兒說,過幾日正好是五年一次的朝審,琢磨著勸聖上在這朝審里把我辦了。」白煙玉聽到瑈璇自然而然稱呼「瞻基」,不由得會心一笑;瑈璇話出口才反應過來,見白煙玉笑,嗔怪著追著打了兩下。
甘棠卻在沉吟。「朝審」,就是對重大案件,由內閣和三法司的朝中重臣會審。每五年才有一次,所謂「五年一朝審,所以理冤,抑釋輕,系體上天好生之德,而開下民自新之路者也。」對於詔獄羈押的犯人,是個難得的伸冤機會。
甘棠想了想道:「三法司里有不少我們的同年,黃勉王翱在大理寺,趙如在都察院,刑部就更多。我這就去一一拜訪,做做工作。再寫個請願書,號召多人聯名請願。」
瑈璇尚未答話,白煙玉已經握著甘棠的手,輕聲道:「辛苦你。請願書上我們一起召集百姓。」目光中含情脈脈。甘棠也深情地回望,兩個人的目光竟似黏在一起。兩人此時都是金陵的名人,還真有號召力。
瑈璇笑眯眯地看著,心裡實在為這二人慶幸。口中卻笑謔道:「喂,這麼秀恩愛吶!」
一陣腳步聲響,三人循聲望去,是一身玄袍的兩位太監。「鄭大人!王大人!」瑈璇一陣驚喜:「您二位回來了?」竟然是鄭和與王景弘。
「是,七月十七到京城的。」鄭和笑道。
甘棠與白煙玉對望一眼,與鄭王二人見過禮,便起身告辭。
瑈璇和鄭和王景弘寒暄幾句,鄭和便道:「陳姑娘,八月初四這日,朝審中會有你的案子。聖上,會親自欽審。」
瑈璇怔了怔:「聖上會來?」朝審可沒這規矩,是誰做的工作?望向鄭和,鄭和卻把目光移了開去。
瑈璇心中感激,自己這麼公然擊鳴冤鼓上奉天殿,將朱瞻基與鄭和當日為自己隱瞞身份的苦心,等於都告訴皇帝是欺騙。朱瞻基是皇帝寵愛的孫子,最多罵罵就算了;鄭和這大老遠地自西洋回來,不知道皇帝怎麼責罰的?瑈璇望著鄭和的面容,卻永遠是微微含笑,不動聲色。
王景弘遞過一個漆盒,輕聲道:「陳姑娘,那一天一定要穿這身衣衫上堂,只望著聖上,不要多說話。」
瑈璇心中疑惑,打開漆盒,是一套普通的女子衣衫,並不見得如何華貴特別。顏色,是淡淡的藍色。
鄭和擺擺手:「別多問。記住:別說話,要看著聖上。」說完便與王景弘匆匆離去。
八月初四這一早,瑈璇望著面前三個漆盒,心中躊躇:鄭和王景弘送來一套藍色衣衫,朱瞻基送來一套藍色衣衫,漢王世子朱瞻壑,也送來一套藍色衣衫!衣服的款式顏色基本雷同,三方人馬都讓自己今天一定穿著上堂,而且都囑咐自己不要說話!
為什麼?
瑈璇不解何意。朱瞻基和鄭和也就罷了,本來關係走得近;朱瞻壑怎麼也一樣的策略?看了看三套衣服,實在差別不大。瑈璇想了想,穿上了鄭和送的那一套。總有個先來後到吧?
盒中還有一支白玉發簪,溫潤柔膩,簪頭上一點籽皮,益發襯得玉光柔潤。瑈璇隨手插著鬢中,攬鏡自視,這一打扮,倒蠻像個淑女!哦,難怪不讓說話。自己一開口,便是個倜儻少男的模樣,有些嬉皮笑臉……
瑈璇對著銅鏡,努力回想白煙玉蹙眉,傷春,欲語還休的柔弱形象;收斂了散漫笑容,脈脈凝望。
*******************
永樂大帝高踞堂上,覺得有些疲憊。
做這個皇帝,十七年了,大明全國上下內外的事情都要周全,連這詔獄朝審,眾人也都說是大案,不得不親來看看。還不錯,一早上刷刷審了十來件。張老爺搶佔百姓田地,王和尚擅賣度牒等等,事情不大,可都是有背景的人物,屬三法司動不了的範圍。自己這麼一斷,就沒人敢啃聲了。
永樂帝啜一口茶,隨手拿起下一本卷宗,看到封面寫的「陳琙」兩個字,不由得皺了皺眉。
一聲傳喝:「陳琙上堂!」細碎的腳步聲似有若無,幾個獄卒帶著犯人上了堂。永樂帝隨意抬眼望去,霎時驚得站了起來。
一個瘦削纖細的身影,淡淡藍色衣衫,如玉的面龐,雲鬢中簡簡單單一支白玉簪。明澈的雙眸,微微含愁。永樂帝獃獃站著,如泥塑木雕,一動也動不了。
淡藍色身影緩緩行至堂前,盈盈拜倒。居然並不高喊「吾皇萬歲」,行了禮,便抬首凝望著自己,明澈的目光中似有千言萬語。
永樂帝獃獃凝望。是她!她回來了!我想你念你這麼多年,你終於回來了!朱棣熱淚盈眶,望出去模糊一片。詔獄的大堂,彷彿幻成黃沙連綿的溯漠,又彷彿芬芳馥郁的青青草原。天地間,只有她明澈的雙眸,含羞的笑容。
楊士奇楊榮金幼孜幾人都懵了,不解地看著皇帝。再看皇帝身旁侍立的司禮太監海壽,也是雙目含淚全身顫抖。連皇帝下首坐著的太子,也一反平日的鎮靜從容,有些目瞪口呆。
朱高熾是策劃人之一,卻沒有想到,如此相像。瑈璇的眼睛本來象她,身形也是瘦削纖細,面龐小巧柔和。可這神態,這目光……
詔獄大堂上,寂然無聲。初秋的微風掠過窗牖,輕聲嗚咽。
楊士奇咳嗽一聲,高聲問道:「下跪何人?」
永樂帝驀然驚醒,側頭瞪了一眼楊士奇,似乎責怪他驚擾了美夢。卻終於遲疑著坐下,望著瑈璇,面上似喜似悲。
瑈璇輕聲答道:「民女陳琙。」
這一開口,連朱高熾心中都連叫「可惜!」,說起話來,便絕不相同。果然永樂大帝愣了愣,似乎嘆了口氣,往後靠在了座中。目光閃爍,與其說是醒悟惱怒,不如說是滿滿的失望,還有傷心。
楊士奇從沒見過英明神武的聖天子如此失常,倒有些不知所措。半晌又咳嗽一聲,問道:「你可知罪?」
瑈璇想起三方人馬的囑咐,不再答言,垂首無語。果然永樂帝又慢慢坐直了身體,凝望著她端端正正跪著的身形,堆鴉下一小截雪白的脖頸,目光又漸漸迷離。
瑈璇緩緩抬頭,望向皇帝。二人目光相觸,永樂大帝全身一震,身體前傾,雙臂扶在紫檀木的大案上。瑈璇忽然自皇帝的眼中,看出了深切的愛戀,刻骨的思念,以及無邊無際的痛悔。
瑈璇心中砰然一動。這目光,有一個晚上,占城國因陀羅補羅城的山上,他也這麼凝視著我。
涼風習習,時光靜止在這一刻
忽然「喵嗚」一聲,一隻野貓竄過屋檐,上了屋頂。永樂帝頹然坐倒,左臂撐著頭,似乎疲累之極。良久揮了揮右手:「赦爾無罪,這就去罷!」
滿堂愕然。刑部尚書侯泰站起想說話,卻見海壽在皇帝身後連使眼色,便又訕訕坐下。瑈璇呆了呆,盈盈拜了兩拜,起身飄然而去。
永樂帝望著她的背影,一動不動。良久,慢騰騰疲憊地站起,低低道:「回宮!」
二十年了,這自然不是她。是誰,知道自己這死穴,設下這圈套,只為救她?朱高熾?馬三寶?還是寶貝孫子?永樂帝沒料到的是,不只一個孫子想到了這一招,朱瞻壑曾與母親漢王妃聊到陳琙,知道這段典故。
可是自己明明知道這是圈套,只因這淡淡藍色的身形,這明澈的目光,竟然下不了手,開不了口。
皇輦中,朱棣喟然長嘆,無力地閉上了雙眼。你,你可知道我這番痴心?此生,還能再見嗎?
過御道,進奉天門,輦車往後廷駛去。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個小內官高叫:「八百里加急戰報!八百里加急戰報!」
永樂帝皺了皺眉,一跺腳,輦車停住。車后隨行的楊士奇一躍下馬,接過了戰報。掃視一眼,匆匆走至輦前:「聖上!是交趾!藍山又起賊亂!」頓了頓道:「領頭的,還是那個黎利。馬琪黃中連敗,賊兵已經佔了清化全府!」
朱棣聽說是交趾,鬆了口氣。最怕是韃靼和瓦剌,交趾嘛,還好。吩咐道:「傳太孫到省躬殿!還有張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