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0章 反水

  當各位大臣幾日之內第二次火速齊聚東暖閣之後,在等待皇上的片刻功夫里,全都是一臉忐忑、神情緊張,當初議和之策可是他們每一個人都竭力主張的,若是一切進展勝利,皇上絕對不可能如此短暫的時間裡接二連三地召開如此高規格和如此大規模的臣子前來議事。平日里各位大臣都是術業有專攻,能將負責各項事務的所有頂級官員全部召集在一起,絕對不是小事情。


  當聽到高無庸前來稟報各位大人全部到齊的稟報之後,恭候多時的皇上立刻疾步來到眾人面前,半句無用的話都沒有,就面色凝重地直奔主題。


  「各位大人,這麼急地將你們請來,實乃情況緊急。朕剛剛接到八百里加急,常壽大人被叛匪扣壓……」


  「什麼?」


  不待皇上說完,在場的所有人全都大驚失色,驚呼失聲,一時間東暖閣隱入了噪雜之中。羅卜藏丹津這個逆臣賊子居然將朝廷議和大臣私自扣壓,簡直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膽!朝廷能夠選擇議和,完全是給那叛匪的恩賜,而叛匪不說感恩戴德、千恩萬謝,竟然做出扣押常壽之舉,簡直就是不識抬舉!想到這裡,滿屋子的大臣們,不管是保皇派還是反對派,這一次態度又出奇地一致起來,士可殺不可辱,更不要說滿人是在馬背上打天下的血性漢子,豈能容忍此等羞辱之舉!就連張廷玉這樣的漢人大臣,儘管幾天之前還是力主議和的堅定之人,甚至不惜冒著被一擼到底的風險執意進諫,此時此刻也被常壽一到叛區就被扣押這個出乎意料的結果而激發出了巨大的血性。


  老天簡直就是在跟皇上故意開玩笑。當他一心一意地想要與叛匪決戰到底的時候,被群臣忠言逆耳硬生生地勸了下來,現在當他想要在議和這條路上堅定地走下去的時候,又被群臣鬥志昂揚地鼓吹誓死捍衛大清帝國的尊嚴。


  雖然說皇上的議和之策是在眾人強壓之下的結果,然而那也是他審時度勢之下的理智選擇,而且在他派出常壽之後焦急等待消息的這幾日之內,當他更為冷靜地面對這場叛亂的時候,就更加堅定了自己當時的抉擇,因而對張廷玉的冒死直諫心存感謝之情。正如張大人所言,現在的他根本就不具備以武力平定叛的實力和資本!除了他剛剛登基,根基不穩,反對勢力一刻都沒有停止過顛覆新生皇權的野心這個太過糟糕的「天時」之外,地緣沒有半點優勢,不要說青海地處高原地區,中軍將士水土不服是個巨大問題,就說清軍四千里長途奔襲作戰,而叛軍以逸待勞就是最現實的問題。此外,缺兵少將、捉肘見襟也是不爭的事實:十四阿哥被軟禁在遵化,年二公子不與他同心同德,延信是個不求有功但保無過的平庸之材……就連皇上自己也是一個以文治見長的帝王,在登基這麼短的時間裡打一場硬仗,還是一場漂亮的攻堅戰無異於天方夜譚。皇上是理智之人,就與張廷玉所說,他自己的臉面遠不如大清帝國江山永固更重要。


  皇上想通了,結果叛匪不按常理出牌,群臣又呈一邊倒地反戈又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儘管他也不想做一個被人打臉的皇帝,但是孰輕孰重他還是拎得清的,退一步海闊天空總要好過進一步兩敗俱傷甚至是自毀長城。


  皇上是一個誠府極深之人,他的態度雖然早已經明朗,但是群臣雖然追隨在他身邊不少日子,又都是帝國精英,察顏觀色都是一等一的高手,然而在皇上這個至尊高手面前,一個個全都要甘敗下風,因此直到目前為止,誰都不敢保證自己已經揣度出來聖意。


  不過有一點眾人都不約而同地意識到了,此刻大清帝國面臨的形勢極為嚴峻!現在皇上大中午地緊急召集諸臣前來商議對策,無非就是想要聽聽他們對叛匪的採取何種對策,或打,或和,別無其它。


  從上一次的情形來看,皇上並不想議和,而是被以張廷玉為首的朝臣逼宮的結果,最終派出常壽議和也完全是被逼無奈之舉。既然皇上自己一直都是堅定主戰,既然叛匪不知死活以身試法,那麼這一次他們這些當臣子的就遂了皇上的心愿,將那羅卜藏丹津生擒活捉、碎屍萬段!

  當東暖閣之中的群臣好不容易從震驚萬分的常壽出師未捷人被擒的消息中緩過神兒來,漸漸停止了議論紛紛,開始轉而暗自揣度皇上態度之後,整個房間終於恢復了應有的平靜與安寧。皇上見眾人驚呼之後並沒有再開口,知道他們是有所顧忌,可是時間不等人,他沒有更多的耐心也沒有任何的必要去揣摸每個人的心理,他要的只是結果。然而當他的目光在眾人面前迅速搜尋一遍之後,看到的全都是躲閃的目光。


  雖然這一次眾人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武力平叛,然而上一次議和的策略也是他們每一個在場之人竭力規勸皇上的結果,現在要讓他們從自己口中說出來選擇主張,也是非常艱難的事情,與皇上相比,他們不過就是臣子,但是在臣子之中,他們又是權高位重、高官厚祿之人,哪一個願意做出自己打自己臉的事情?因此當皇上的目光掃視一圈之後,眾人都心虛地低了頭下去。既然沒有人敢打這個頭陣,皇上只好親自點名了。


  「馬齊大人,您先說說吧。」


  「回萬歲爺,微臣以為,叛賊選此時機謀反生事,也是看準了此時您……」


  「馬齊大人,朕只要你一句話,戰,還是,和?」


  「回萬歲爺,微臣以為,以和為貴。」


  馬齊此番話一出口,當即引發全場的驚呼一片,特別是鄂爾泰。他們兩個人的座位相鄰,剛剛聽到常壽被扣押的消息時,馬齊可是義憤填膺地怒斥羅卜藏丹津的小人之舉,鄂爾泰也是連連附和,所以他以為馬齊在回答皇上的問題時一定會像剛才跟他竊竊私語之時那樣堅決地請求皇上迅速出兵,即刻平叛,結果哪裡料到馬齊出口之語竟然是「以和為貴」!饒是鄂爾泰也是馳騁官場數十年,追隨了兩代帝王,見過了極大的世面,但是此刻見識了馬齊人前人後兩張皮的模樣,還是被驚得差得從座位上滑下去。


  議和?雖然剛剛眾臣的竊竊私語之聲非常小也非常亂,但皇上從中分明聽到的不是「卑鄙小人」就是「碎屍萬段」,怎麼現在當著他的面,馬齊竟然變成了「以和為貴」?難不成主和之聲太小,被主戰之聲生生壓得不見半點天日?

  「隆科多舅舅?」


  「回皇侄,微臣以為,和可守,戰無退路,而和則進可攻、退可守。」


  好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簡直就是滴水不漏!只是剛剛他怎麼沒有聽到半點議和之語?馬齊年齡大了,說話聲音小被淹沒在眾人的口舌之中,難不成正當壯年的隆科多也虛得這般厲害?還是說大病一場,確實虛得厲害?「高大人!」


  「回萬歲爺,微臣以為,可假意議和,爭取時間,待探得對方虛實再做……」


  「張大人。」


  「回萬歲爺,臣上一次就是力主議和,雖然常壽大人出師不利,但是,應該不是議和本身有問題,而是這之間或許是有誤會才……」


  馬齊給鄂爾泰上了一場極其生動的官場求生課,也給高其綽和張廷玉上了同樣一課,要知道馬齊和隆科多可是總理事務大臣,又是滿人還是皇親國戚,都不敢跟皇上仗義執言,他張廷玉可是已經冒死進諫一回了,上一次能僥倖躲過了兇險,暫保一身平安,完全是幸運所致,他可沒有辦法能夠保證次次自己都有這麼好的運氣。更重要的是議和可是在他的力主之下一手促成的,雖然其它人也都是這個想法,但是別人沒有說出口,只有他這個忠心耿耿的奴才做了出頭之鳥。現在若是臨陣變卦改為力主出戰,犯了出爾反爾的大忌,以後還讓皇上如何相信他的為人之道、為官之道呢?做君主的不能朝令昔改,做臣子就能夠隨心所欲?因此即使是心中已經變了主意,但在識實務為俊傑的群臣面前,張廷玉也不得不屈從於主流聲音,選擇了一條路走到黑。


  皇上實在是太過失望了!誰不說實話都沒張廷玉不說實話讓他更加的失望與難過,畢竟馬齊是先皇的臣子,他重用馬齊無非是看重了這個奴才在朝中的聲望;隆科多雖然是他的舅舅,但兩個人之間更多的是利益關係而非依靠感情維繫,他們不過是相互利用罷了;高其綽天生就是一個左右逢緣之人,若不是看在他年輕有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按照他以往的性格,對於這種牆頭草,他是絕對不會重用的。


  唯有張廷玉,他是皇上多年悉心栽培並一手提拔起來的得力幹將,與鄂爾泰一樣,是雍正朝而不是康熙朝的重臣,是既有能力又忠心耿耿之人,深得他的賞識與信任,然而在這個關鍵時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