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5章 換將

  不管有多麼的傷心、悲痛與難過,皇上終究是無力回天,眼睜睜地看著他的親生額娘撒手西歸。短短半年的時間,痛失父母雙親,痛失婉然和福沛,還有那個在鬼門關轉了一遭尚未完全脫離危險的冰凝,一個一個的至愛親人,一個一個地與他漸行漸遠,他的這顆心幾乎要被掏空了。


  剛剛下發了十萬火急的聖旨,命十四阿哥即刻回京,現在看來已經沒有那麼緊急了,不管是早一天還是晚一天,老十四註定是無法見到皇太后一面,聽不到她的臨終囑託,終生的遺憾終生也得不到補償,皇上心裡覺得苦,十四阿哥心裡不是更覺得苦嗎?

  上次先皇駕崩未能趕回皇上還有理由推卸責任,這一次皇太後過世又是沒能讓十四阿哥見上一面,儘管他做了最大的努力,然而結果卻是差強人意,不要說旁人會誤會,就是皇上自己也無法原諒自己。


  雖然這個終生的遺憾難以補償,然而皇上還是想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表達一番他的心意,不管十四阿哥是否領他的這份人情,也不管是否能夠堵住悠悠眾口,他都要這樣做,才能問心無愧。


  「高無庸。」


  「回萬歲爺,奴才在。」


  「傳朕的口諭,著貝子允禑往駐景陵。」


  貝子允禑乃十五阿哥,一直以來都是中立派,既不是皇上的心腹,也不是他的敵手,而皇陵因為地處偏僻的鄉野、生活條件艱苦,又沒有什麼立功的機會同時也意味著沒有什麼加官進爵的機會,又是需要皇室宗親這種有身份有臉面的人員前來鎮守,因此這個差事總體而言是費力不討好的雞肋。十四阿哥被要求留守皇陵或多或少帶有懲戒的性質,而十五阿哥既不是八黨一員,也沒有自立門戶對抗皇上,怎麼會被選中接替十四阿哥鎮守皇陵呢?

  剛才皇上下令十四阿哥進京的時候,因為皇太后情況未卜,因此不太確定十四阿哥會在京城逗留多長時間,然而現在皇太后隨著的仙逝,她臨終叮囑「十四阿哥」遠離八阿哥的那番話深深地觸動了皇上,那顆早已經冷漠透頂的忽然間泛起了濃濃的暖意。他不是想補償十四阿哥兩次未能盡孝的遺撼嗎?那就借個契機,將老十四留在京城吧,那麼皇陵由誰來接替鎮守呢?

  先皇龍馭賓天之前,遵化皇陵只下葬了一位帝王,那就是先皇的父親,順治皇帝。由於先皇年少登基,大部分的規章禮儀都是由他的祖母孝庄皇太后確定,當然也包括遵化皇陵的所有事務。當時確定的鎮守人員只是籠統地規定是皇室宗親,現在,當先皇作為第二個帝王葬入皇陵之後,以誠孝著稱並身體力行的皇上立即覺得先皇有皇子二、三十人,卻沒有一個皇子在陵寢盡孝,實在是大逆不道,十足的不孝子孫,於是才會下令要求十四阿哥鎮守皇陵,因此他的這個決定表面上看來是對十四阿哥的懲戒,實際上卻是表明了他的一顆至誠至孝的心。於是在皇上的堅持下,十四阿哥成為遵化皇陵建成以後,第一位親自鎮守皇陵的皇子。


  現在十四阿哥回京為皇太后奔喪,那麼在十幾個成年皇子當中,選派哪一個前去更為先適合呢?

  其實這是一個不需要過多思考的問題,他的目光直接落在了十五阿哥的身上。一方面十五阿哥缺少歷練,獨守皇陵也勉強自得上是一個機會吧。另外十五阿哥的養母也是皇太后,雖然沒有因為近水樓台的原因成為皇上的心腹,但至少也算是出自永和宮的皇子。皇上是個出了名的大孝子,他自己因為坐鎮京城而不能親自為先皇守陵,但他仍是希望由永和宮的皇子來承擔起這個重任,這也是當初他留下十四阿哥在遵化的原因之一,不完全是為了打壓異己,只是絕大多數人都誤會和曲解了他的這份心意。現在十四阿哥回京盡孝、承歡皇太后膝下,那麼放眼望去,也只有十五阿哥是唯一的合適人選。


  皇上一聲令下,十五阿哥立即奉命前往遵化,與此同時派去傳旨並迎接十四阿哥回京的吳喜和朱蘭太已經風馳電掣般地行至密雲境內。


  吳喜和朱蘭太絕對是皇上的心腹之人,因此自接到皇上下達的前往遵化速召十四貝子進京的聖旨后,立即整裝上馬,片刻未敢耽擱,迅速集合了二十名大內侍衛,連夜出了紫禁城,快馬加鞭直奔遵化。


  由於皇太后發病非常緊急,這兩個人今晚又沒有當值,自然不知道皇上為什麼會連夜急召十四貝子,但是聯想到皇太后連日纏綿病床的情況還是時有耳聞,皇上與太后以及十四爺之間的恩怨矛盾極深是有目共睹,難道是?兩人知道這些都是皇家密聞,不是他們這些當奴才的能夠背地裡打探和嚼舌根的東西,儘管兩人平時里全都是無話不說的好朋友,但也都心照不宣地咽進了肚子里,以求自保。


  一行人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於第二日的黃昏時分終於抵達了遵化景陵。


  兩個月前,皇上將十四阿哥留在這裡守護景陵,同時也將他的心腹侍衛李如柏留在了這裡,名義上他也是守陵人員之一,實際上,他還肩負著看守十四貝子的責任。事實也是如此,李如柏白天嚴密監視十四阿哥的一舉一動,晚上還要寫奏摺或是派密探,將十四阿哥反常的一舉一動都悄悄地如實向皇上稟報,有緊急情況則是隨時隨地密寫奏摺連夜遞出,如果沒有緊急事項,也要每隔兩天將密折發往京城一次。


  看守十四阿哥的這兩個月以來,李如柏一直都是高度警覺,時刻提心弔膽,生怕十四爺鬧出什麼事端,讓他無法向皇上交代。十四阿哥一開始確實鬧出了很大的動靜,不是喝個伶仃大醉就是痛罵他的皇兄四哥,污言穢語,不堪入耳;要麼就是四處騎馬打獵、橫行鄉里,攪得左鄰右舍雞犬不寧、四鄰不安。可是誰讓他有一個當皇帝的四哥呢?方圓百十里地都知道這位十四爺是皇親國戚,不好惹,也惹不起,因此只能是把怨氣咽進肚子里,敢怒不敢言。


  要說皇上真是個知人善作之人,將李如柏這個笑面虎、兩面派安排在這裡辦這個差事,真真地做到了人盡其材、物盡其用。在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對於十四阿哥那些故意製造出來企圖引起皇上注意的事端,無論鬧出多大的動靜,李如柏都是一副任由你鬧出大天來,他的手下只遠遠地尾隨,密切關注他的一舉一動,但絕對不會上前染手半點,不論是阻止還是勸解,更不會安慰,任由他胡作非為。李如柏這個駐軍首領當然更是將兩面派的功夫發揮到了極致:當著十四爺的面點頭哈腰、陪著笑臉、小心和不是,背地裡則是事無巨細,連芝麻大點兒的事情都不忘給皇上密寫奏摺詳細稟報:譬如今日十四爺潛心研究《莊子》,恐怕意欲圖謀不軌;譬如今日十四爺做夢的時候說不管是東海龍王還是玉皇大帝,休想管了他的好事;譬如今日十四爺跟十四大福晉雙雙去了後花園呆了半個多時辰,因為奴才的人不能近身而不知密謀何事,等等,等等。


  十四阿哥上述種種叛經離道的行為僅僅只是在發泄皇上對他如此「不公平處置」的強烈不滿,然而李如柏因為得了聖令,又急於立功,因此千方百計地想要挖出一些皇上感興趣的情況來,以助自己立下奇功從而加官進爵。幸好皇上並沒有存心找十四阿哥的麻煩,只是不想他留在京城與八阿哥或是太后聯手威脅到自己的皇位罷了,因此面對被困在皇陵與世隔絕、孤立無緣的親兄弟並沒有趕盡殺絕,而對於隔三差五收上來的李如柏的密折也沒有太放心裡去,但是為了不打消李如柏的積極性,他也沒有對這個奴才添油加醋的行為作出任何讚賞或是斥責的回復。


  皇上既不鼓勵也不反對的態度令李如柏心裡有些發毛,思前想後一番最後決定還是一如既往,不過由於十四阿哥把周邊攪得烏煙瘴氣,不管是駐軍還是民宅,全都禍害得雞犬不寧,弄得街坊四鄰怨聲載道,於是他這個老好人又粉墨登場了,將所有的善後事宜全都大包大攬下來,只要是能用銀子來說話的,統統大手一揮、銀子拿來,結果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光是賠出的銀子就像流水似的,而李如柏竟是連眼都不會眨一下,因為有皇上在後面坐鎮,他李如柏怕個什麼?不過也好在十四爺的這通胡鬧全都是打家劫舍之舉,全都是能用銀子來解決善後事宜的事情,再是怎樣撒潑耍酒瘋都還沒有鬧出過一起強搶民女之類的事端,否則也真真滴能夠算得上是惡貫滿盈了。既然因此李如柏更是放心大膽起來,任由十四阿哥胡作非為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