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世所罕見
青鸞從中抽出一本來看,是唐代的韓愈的《文集》。韓愈是傑出的文學家、古文運動的領袖,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國散文發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北宋文豪蘇東坡稱讚他為“文起八代之衰”。
??韓愈的文章大氣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簡勁、邏輯嚴密、融古今於一體,無論是議論、敘事或抒情,自成一體,獨領風騷,達到了前人未及的高度。
??青鸞略微翻了翻書,知道是真本。大驚之餘,對櫃裏的書籍心裏有了點底,便急不可耐地翻看其它書籍。果然如青鸞所料,一櫃子書籍都是唐宋八大家的文集。
??一直以來,青鸞特別尊崇八大集,如今看到八家文集,焉有不激動之理。
??青鸞對八大家各有敬評:柳宗元的文集,一洗文壇中綺靡浮豔之風,行文質樸流暢。
??宋代散文化革新運動的卓越領導者,散文家歐陽修,憂國憂民,剛正直言,在宦海中升沉,曆盡艱辛。創作反而“愈窮則愈工”。歐文簡而有法、流暢自然,內涵深廣,形式多樣,語言精致,情富韻美,含音樂性。名篇眾多。
??蘇洵和他兒子蘇軾、蘇轍統稱為三蘇。蘇洵的散文風格繼承了《孟子》和韓愈的論文傳統,發展成自己獨特的雄健風格。三蘇語言明暢,說理清楚,極有說服力。蘇軾自成一家,是一個時期的文壇宗師。蘇轍在父兄的熏陶和影響下,自幼博覽群書,所著《欒城集》、《欒城後集》,對後世影響很大。
??王安石的散文簡潔明了、富含哲理、語氣豪悍、勢大力沉、詞鋒犀利、風趣橫生,開創了說理透徹、論證嚴謹、邏輯嚴密、說理清晰、融敘事與議論於一爐的文體。
??曾鞏主張先道後文,特別看重作家的道德修養。他的學術和文章傳譽遐邇,盛名赫赫。曾鞏長於議論和記敘。議論則立論精策,不枝不蔓,紆徐曲折,從容敦厚,記敘則思路明晰,俯仰盡意,精練生動,耐人尋味。
??青鸞又打開了一個櫃子,有了前兩個櫃子的驚人發現,青鸞對第三個櫃子充滿了希望。打開櫃子後,櫃子的的東西果然不負她所望,與第個櫃子一樣,也是各種文集,有春秋時期的四經五書,有漢賦、樂府。有竹林七賢的文集,有建安七子的文集。
??青鸞的心被震撼的麻木了,又打開了第4個木櫃。第4個木櫃裏麵既不是畫,也不是書,是一櫃子的書法字帖。各朝各代的書法名家的作品,幾乎都能找到。青鸞的眼睛閃閃發光,本來已經麻木的心再度激蕩。書法字帖裏最讓青鸞激動不已的是幾十張魏碑。
??魏碑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稱,以北魏的最為精典。魏碑大體可分為碑刻、墓誌、造像題記和摩崖刻石四種。魏碑的書法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過渡性書法體係,承漢秦之遺風,開隋唐之先河。魏碑書法對隋和唐楷書體的形成產生巨大影響,起到過重大作用。後來的曆代書家從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一直在發揚光大,並有所創新。
??魏碑風格多樣,樸拙險峻,舒暢流麗。櫃子裏有魏碑的代表作有《鄭文公碑》《張猛龍碑》《高貞碑》《元懷墓誌》《張玄墓誌》……
??青鸞心底在想,本朝倡導“尊碑抑帖“,衝破“館閣體“的束縛,碑學興起,書法之風正在大變。魏碑上承漢隸傳統,下啟唐楷新風,是學生臨摹練字的最好範本,如果學館有了這些魏碑作教材,弟子們受益無窮。
??木櫃裏的魏碑有當時的書法名家索靖、崔悅、高遵、沈馥、姚元標、趙文深……幾乎囊括了那一代的書法大家。
??魏碑是楷書的一種,魏楷和晉楷、唐楷並稱三大楷書。木櫃裏除了大量魏碑之外,還有更著名的三國時期鍾繇的《宣示表》、晉朝書聖王羲之的《黃庭經》《蘭亭集序》等。
??鍾繇和王羲之完成了部分由隸變楷的過程,但由於晉室南渡,北魏的民間書法家們沒有繼承多少他們的成果,而是直接從漢魏時期的隸書演變而來。
??與晉楷相比,唐楷注重法度,用筆和結體趨於規範統一,魏碑則用筆任意揮灑,結體因勢賦形,不受拘束,是臨摹習字的最好範本。這一櫃子字帖,有些是書法中的聖品,而對於學館來說,最有作用的是魏碑。
??曾慈洗完澡來了書房,天已大亮。青鸞已經把4個木櫃全部清理過了,看著曾慈的臉,感慨地說:“夫君,知道你挖到了個什麽寶庫嗎?你猜猜看。”
??曾慈疑惑地摸了摸頭,憨憨地笑了:“大慨是些綾羅綢緞吧。”
??青鸞搖了搖頭:“不是,比綾羅綢緞寶貴多了。”
??曾慈大奇:“難道是金銀手飾?”
??青鸞嫣然一笑:“非也,再猜!”
??曾慈:“還有什麽比這些東西更珍貴的,難道是玉器類東西?”
??青鸞佯裝憤怒,狠狠地罵道:“你眼中就這些俗氣的東西是寶貝?”
??曾慈轉而嘻嘻笑道:“娘子,你不是知道我的腦袋一直就不靈光嗎,看在我勞累了一個通霄的份上,就饒了我吧,別我我猜了。”
??聽了曾慈的話,青鸞這才想起曾慈辛苦了一個通霄,立即給曾慈泡上一大碗好茶,又往茶裏麵加一塊紅糖,心疼地說:“餓壞吧,先喝了這碗茶,躲要床上解解泛。我這就給你做飯去,吃完飯再好好睡一覺,睡醒後,我再把這4櫃寶貝一一說給你聽。”
??曾慈接過茶,咕咚咕咚一口氣喝了個精光,然後用袖子抹了一下嘴巴,傻傻地笑道:“娘子,我精神好著呢,不用睡,肚子也不餓,你就別著急忙活了。還是說說這4櫃寶貝倒底是什麽東西?”
??青鸞把4個櫃子打開,指著裏麵的東西一一說給曾慈聽了。曾慈也驚得頭上直冒冷汗。曾慈接受了前生的記憶之後,也是個大儒人物,豈有不知道這些無價之寶是何等稀奇寶貴的。曾慈一時懵了,腦子裏象一團漿糊。
??過了好久,曾慈才回過神來,傻傻地自言自語:“這……這……這該如何處理?”
??青鸞輕輕地說道:“我們暫且不要張揚出去,慢慢地暗中調查,找出藏寶主人及窖藏的真相,再視實際情況,作出合理合法的處理。”
??曾慈覺得青鸞說的很有道理,就點點頭以示讚同,然後說:“我們一起看看壇子裏的東西吧。”青鸞說:“好!”曾慈便把十幾個壇子一一打開,12壇銀子,4壇金子就呈現在眼裏。青鸞拿來一條秤稱出了金銀重量。
??每壇金子60斤,4壇金子共240斤。每壇銀子50斤,12壇銀子共計600斤銀子,1斤16兩,折算成9600兩。1斤金子折算100斤銀子,240斤金子就是24000斤銀子,再折算成兩,就是384000兩銀了。
??這些金銀的數量夠龐大了,九千六百兩加上三十八萬四千兩,合計三十九萬三千四百兩。是誰能擁的這麽多的財富,州、縣以下的官、商、土豪是不可能擁有這麽多的財富的。尤其是那些珍貴的書畫碑帖,隻有皇家才可能那麽齊全的珍藏。
??這些東西明明是在這鄉野山裏出土的,是從哪裏來的呢。這裏沒有皇陵,陷坑裏也沒有其它物品,肯定不是殉葬品,那又怎麽解釋呢?
??就在夫婦倆苦思不解的時候,天空忽然響起了雷聲,接著又下起大雨來了。曾慈暗自高興,寬慰地對青鸞說:“娘子,天意啊,明明是天晴了,又下起雨來,有這一場雨,昨夜我在工地留下的痕跡就會衝洗的一幹二淨,我們就不用著急了,慢慢地訪尋真相,再視情采取對策。”
??昨夜曾慈弄了這麽多東西回家,肯定留下很多痕跡,今天幾百人上工地,那有不發現、不懷疑的道理,曾慈在擔心,青鸞何尚又沒有顧憂。現在好了,有了這一場雨,一切被湮沒,夫妻倆可以從容應對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