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次日。
朱瞻元從他的耳目那裡,得到了一個消息。
當然,也算不得太準備的消息,就是有人想拿點好處,透過來的一點小信息。他二叔朱高晸在拉攏了燕藩軍隊里的一些小軍官。
當然,都是挑了那等資質不錯,底子又薄。若是投靠了二叔朱高晸,能扶起,也能壓下去的小軍官。
從那名單上,朱瞻元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
紀義嗎?
這個人朱瞻元豈能不認識。
前一世,這可是他二叔的好走狗。為了廢掉這一條狗,他可是花了不少的功夫。當然,真的說起來,也是這紀義娶妻不賢,若不然,他想簡單的廢掉他,還真不容易啊。
前一世關於紀義的那些事兒,在朱瞻元的腦海中回想起來。
紀義,宣惠三年投軍。
加入了燕藩對宣惠帝的一場清君側的戰爭。說起來,也是老資格了。要升遷是有資歷的。特別是後來,由得二叔出力,把他塞進了拱衛司。
這紀義有本事,不知道怎麼的勾搭上了他那大姑母的婆家小姑子。
婚後,因為大姑父李壤的照顧,還算得官運亨通。真說起來,還是祖父對這人的賞識,讓他更是如虎添翼。
這一人,在前一世時,朱瞻元沒少被他算計。
若不是後來,他那不賢惠的妻子紀李氏露出了破綻,還真是不容易收拾啊。
如今嘛,呵呵。
朱瞻元巴不得這人投到二叔的手下去。
沒有二叔對軍權的染指,如何挑拔了二叔的野心?
二叔的野心不暴露,祖父如何會討厭了他一直欣賞的嫡次子啊?朱瞻元是恨不能,早早讓二叔滾去了藩鎮就藩。
只要離開了權利中心,一個藩鎮的藩王,註定是起不了浪花的。
因為,他祖父就是藩鎮起家的。在祖父之後,藩王的權利會被大大的削減了。想一想,前一世祖父對待藩王像是養豬一樣的策略,朱瞻元就是心頭悶笑。
若是二叔朱高晸去了藩鎮就藩,終身不得出了京藩的城池。
唉呀,那跟一個大一點的牢籠有區別嗎?
特別是祖父當上天子后,又會慢慢的削了藩王的軍權。親衛是沒有了,就一支觀賞用的親衛隊?
那能頂事嗎?
守護一個藩王府安全還成。想造反,完全沒可能了。
十月初五。
百官與燕王的三辭三讓戲碼后。在百官們的納頭跪拜中,燕王終於決定了,他要擔起了天子的責任來。
朱瞻元是當場見識了,一個新時代開啟的人之一。
場中央,燕王立那兒,如一擎天柱,巍峨如山。四周全是拜服在地的官員們。朱瞻元莫名的,覺得他的祖父的身影顯得非常的偉岸。
朱瞻元突然覺得,也許這就是他想追求的。
就像是祖父一樣,為天下人創造出來一個太平盛世。
讓自己的明君之名,流傳於青史。
登基的事情,在燕王答應了,要登大寶后,自然是納上了日程。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的,便是燕王讓登基儀式簡略一些。
「祖父,可是讓燕藩的祖母,以及父親母親、二嬸嬸、三叔三嬸,也來京城為祖父賀登基之喜?」
朱瞻元在私下時,對祖父尋問了此話。
在心中,朱瞻元明白的。祖父不會同意的。
因為,南邊的京城,不是祖父心中的理想京城。祖父心中的京城,在北邊,在薊城。
「是啊,父王,像瞻元侄兒所講,應該讓母妃南下才對。」朱高晸的嘴裡,只提了他的母妃。對於兄長和弟弟來南邊,他心頭是不樂意的。當然,嘴上沒講。
原由夠簡單的。
若是父皇登基了,太子呢?
朝臣會不會要求立了太子?
一旦立太子,肯定是嫡長子的朱高熙上位。朱高晸可不想大哥當太子。畢竟,大哥成了太子的話,朱高晸想上位的希望會變得更加的渺茫。
「不必了。」
燕王簡單的回道:「待本王登基后,這京城將遷往薊城。」
「至於如今的京城,成為陪都即可。」
燕王對於南邊的這一座京城,沒什麼太好的印象。這裡不是他的根基所在,他怎麼可能在這裡常住?
北邊,那薊城才是燕王苦心經營的老巢。
魚兒離不開水,人嘛,還是自己的巢住著安心。
天子又如何?
沒人護衛,沒有心腹經營,這京城掌握了,還要花功夫打理的。與其如此,在南邊與這些官員鬥來鬥去,燕王就是直接掀桌子。
他要在薊城另立天下中心。
用燕王的心底話講,就是朕的地盤,朕作主。
宣惠三年,宏武二十五年,這一年,十月十五日。
燕王在這一天,於南邊的京城登基稱帝。
燕王沒有接受了宣惠帝的宣惠年號,而是續了宏武帝的年號。這一年,宣惠三年,在大周朝的史志上,正式的稱呼是宏武二十五年。
燕王以宏武帝的嫡四子身份,登基稱帝。
沒錯。
燕王同樣續了宏武帝的後宮馬皇后的兒子們玉碟。他把他大哥、二哥、三哥,以及他自己全部記載成為了皇家玉碟上的馬皇後生育的嫡子。
以嫡子身份,承繼父皇的大統。
同時,燕王還宣布,來年改年號為永和。
十月十五日。
京城是熱鬧的。
新天子登基,肯定要祭祀。
那天壇地壇,百姓是見不到的。不過,皇家的隊伍路過時,百姓能瞧一瞧帝王的威風。
倒是朱高晸這個兒子,朱瞻元這個孫子,肯定是在周圍護持,能親眼見證了一代帝王登基時的盛況。
朱瞻元這一天,表情都是嚴肅的。
但是,這不影響了,朱瞻元瞧得出來,二叔朱高晸的心情非常好。
對此,朱瞻元也能理解,王爺的兒子,跟皇帝的兒子不一樣。二叔得意,也是必然的。畢竟,這些日子裡,京城時給二叔吹了東風的人,不在少數啊。
朱瞻元冷眼旁觀。
看他起高樓,等待著,看他樓榻了。
祭祀,祭天壇,祭地壇。祭祖廟。
燕王在祭天壇,向上天禱告之前,那是穿著王爺的服飾。在向上蒼禱告后,才會換了天子的冕服。
那肩挑日月,綴有星辰,十二章,十二流珠的天子冕服,讓朱瞻元瞧著是萬里山河的重擔。當然,更是一個男人一輩子最驕傲的權柄操於手。
在朱高晸看來,就是無盡的野心,無限的權力。
朱瞻元瞧得出來,他的皇祖父那一身的帝王冕服,讓二叔心中的野心之從,更甚了吧?
挺好的。
二叔不作死,如何能摁死他呢?
只有他跳噠的越歡快,才會讓皇祖父心生了警惕吧。
朱瞻元默默的垂了眼帘。他只是一個好孫兒,一個好孫兒足矣。
有些事情,能做不能說。
有些事情,能說不能重。
這中間的分寸,朱瞻元自己拿捏,拿捏好了就是關鍵。
宏武二十五年。
十月下旬。
南邊的京城在忙碌。因為,帝王發話,要領大軍回薊城。
壽康宮。
常太后還住了這裡。
當然,宣惠帝的兩個庶出弟弟,已經被帝王冊封給了兩郡王的封號,打發到了不太富裕,也不太貧寒的益州去了。那地方除了偏避些,倒也沒其它什麼不好處。
這時節,涼意有些重了。
望著重重宮牆,常太后的目光是鬱鬱寡歡的。
她一個老婦人,落得如今的境地,還能如何?只是苟活。富貴嗎?
壽康宮的一切,自然是富貴可見的。只是,全是寂寞罷了。只是,常太后還是得好好的過著屬於她的日子。
很快,有響鞭聲來。
常太後知道,這是帝王駕臨時的提前預告。
果不然,不多時,帝王到來了。
「皇嫂,打擾了。」
常太后看著這位小叔子,淡淡的。
帝王不在意,帝王笑道:「朕準備搬師回薊城。皇嫂,不如隨大軍一起去薊城坐一回客人吧。想來,朕的皇后,還是想念皇嫂這位妯娌的。」
帝王在登基后,也算得大度。
給他的嫡出大哥追封了一個皇帝尊號。當然,常太后,也變成了常皇后。不過,是一位空有皇后尊號,卻是沒半分實權,過得軟禁生活的過去式皇后罷了。
「聖上的吩咐,豈有人敢反駁了?」
常皇后淡淡的回話。「也好。既然皇嫂也沒有異議,便是如此吧。」帝王說完話后,對身邊的嫡次子朱高晸說道:「你是晚輩,要記得多來給皇伯母請安。便是你皇伯母的搬遷事宜,你這個晚輩
也不妨多進一進孝心。」
「兒臣明白。」
朱高晸應得一個順溜。他也是聽出來了,父皇這是不想讓這位皇伯母跟宮外有什麼來往。總之,這位常皇后當一個擺設,就足矣。
到了逢年過節的皇家家宴時,拉出來當一個牌匾掛一掛。
「明白就好。」
「朕還有政事,就不在這裡多留了。一切由得高晸這個晚輩給皇嫂跑跑腿。」帝王說了這話后,離開了。
留下來的朱高晸自然是拳拳心意,準備辦妥了皇父的吩咐。常皇后是冷眼旁觀,不多語了什麼。常皇后是有自知之明的,她知道,她往後的半輩子,大概也就是這般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