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經世之才
波帥欲做漢高祖還是楚霸王?
李汗青問得鄭重,波才卻聽得心底一驚,連忙起身沖北面作了個揖,隨即一望李汗青,神情肅然,「汗青不可胡言!本帥是大賢良師麾下一大將,自當為大賢良師的太平大業赴湯蹈火!」
見狀,李汗青連忙改口,「那麼,波帥希望大賢良師做那漢高祖還是楚霸王?」
波才微微一皺眉,「本帥自然希望大賢良師能一統天下,開創一個太平盛世!」
楚霸王勇固勇矣,威固威矣,最終卻落得個兵敗垓下、自刎烏江的凄慘結局……如何學得?
聞言,李汗青連忙又衝波才抱拳一禮,「那麼,就請波帥下令各部暫緩入城!」
波才不禁一怔,「此話怎講?」
其餘人等也是面面相覷,唯有郝貴眼前一亮,連忙接過了話頭,「波帥,昔年楚漢相爭,霸王勇冠當世,兵多將廣,最終卻兵敗身死,究其根本只在『民心』二字!」
說著,他頓了頓,繼續解釋起來,「當年,漢高祖入咸陽時曾與關中父老及豪強約法三章,盡得關中之民心,而楚霸王入關中時屠城焚宮縱容部眾劫掠……他那番作為,早已為之後的敗亡買下了伏筆!」
李汗青大讚一聲,「波帥,郝長史所言極是!」
波才坐回帥案后,皺眉沉吟起來。
理是這麼個理,可是,他麾下那萬餘將士要如何安撫?
帳下諸人也盡皆默然,在場的除了竇平就是波才的幕僚,大多熟讀經史,自然明白郝貴與李汗青所言之理,但,世事往往知易行難,暫緩進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一個弄不好,就會引起麾下將士們的不滿。
李汗青自然也考慮過這個問題,連忙解釋,「波帥,暫緩進城並非不讓眾將士進城,只是,進城之前必須給他們講明其中的利害,給他們立下規矩!」
波才的嘴角卻泛起了一絲苦笑,「汗青之意本帥自然明白,可是……軍中畢竟有數萬人,大家舉兵起事,浴血搏殺,眼見城破,城中財富唾手可得,又豈肯善罷甘休?」
戰事一起,便是漢軍都不可能對百姓秋毫無犯,更何況黃巾軍這樣一支由流民組成的軍隊呢?
李汗青只得繼續勸諫,「此事固然十分不易,卻關係著我軍的前途與命運,還請波帥三思!」
波才不禁搖頭苦笑,「不成想……這進城並不比攻城容易多少啊!」
嘆罷,他一咬牙,「既有明路,便沒有再往暗處走的道理!竇平,傳令各部,暫緩進城!召集各軍校尉、軍侯前來商議進城的章程!」
「諾!」
竇平連忙答應一聲,匆匆地出軍帳安排去了。
只是,他剛到大帳門口,何方、葛才、於先便迎面進來了,就連傷勢未愈的彭輝也跟在後面進來了。
何方當先而行,一臉喜色,「波帥,什麼時候進城?兄弟們都在等著進城吃好的呢!」
「對對!」
彭輝、葛才、於先也都是喜形於色,「不想漢軍竟然主動棄了城,倒是省了許多事!」
波才卻搖了搖頭,「這城暫時不進了!」
何方四人都是一愣,「這是為何?」
波才神色一肅,「想必你們還記得勸降信上是怎麼寫的吧?黃巾軍入城,只取朝廷搜刮的民脂民膏以充軍資,鄉紳百姓之家產財物分毫不取!黃巾軍入城,絕不傷及手無刀兵之人……本帥如果讓你們現在就帶兵進城,你們可做得到不取鄉紳百姓之家產財物分毫?不傷及手無刀兵之人?」
四人愕然,「波帥,不過就是勸降之詞,不必當真吧?」
「不!」
波才一掃四人,目光炯炯,「你們想過漢軍為何會棄城而走嗎?你們想過我軍為何能如此輕易地拿下長社城嗎?」
彭輝搶先開口,「這不是明擺著的嗎?論兵馬,我軍數被於漢軍,論悍勇,汗青無人能擋……算他們見機得快,否則,一個都跑不掉!」
何方、葛才、於先三人連忙點頭,顯然覺得彭輝說得極在理。
波才卻搖了搖頭,「汗青固然悍勇,可悍勇如楚霸王最終不也落了個兵敗自刎的凄涼結局?我軍固然佔盡優勢,可是昔年楚漢爭霸時,一開始楚霸王不也佔盡優勢?」
說著,他聲音一揚,「古語有云,民惟邦之本,民固而邦寧!我等要想成事,就得學漢高祖,而不能學楚霸王!」
現學現賣,想來他是真聽進去了李汗青的話。
彭輝四人也聽明白了波才的意思,卻有些為難,「可是,兄弟們都眼巴巴地等著進城呢!」
波才大袖一揮,「本帥知道!下面的將士就需要你們去安撫了,本帥相信,只要你們把道理給他們講清楚講明白,他們一定會理解的!」
波才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四人只得抱拳允諾,但彭輝旋即又擔憂地問了一句,「波帥,不傷及手無刀兵之人,這事兒好辦,可是,不取鄉紳百姓之家產財物分毫……我軍的給養怎麼辦?總不能讓兄弟們守著長社城餓肚皮吧?」
「對啊!」
何方連忙附和,「波帥,我軍武器糧秣匱乏,而且漢軍肯定還會捲土重來……」
「無妨!」
不待波才開口,一旁的李汗青便接過了話頭,「我軍不取鄉紳百姓之家產財物分毫,那是說不強行搶掠他們的合法財物,可是,我們是義軍,是義軍就得為民申冤,就得替天行道,就得懲不義而罰沒其家產!」
聞言,眾人頓覺眼前一亮,「好啊!好一個為民申冤,好一個替天行道,好一個懲不義而罰沒其家產……此事大妙啊!」
事兒其實就那麼回事兒,把這為民申冤、替天行道的由頭一搬出來,影響就完全不一樣了。
李汗青矜持一笑,「另外,我軍新立,不論是軍紀還是身為義軍的榮譽感,都有待加強,我突然想到了一首通俗易懂的歌謠,可以讓將士們跟著唱一唱,相信會有效果的。」
眾人一愣,頓時來了興緻。
郝貴一臉驚疑,「汗青,你竟然還能譜曲填詞?」
李汗青哪會譜曲填詞啊!
可是,一群軍中漢子唱的歌,需要優美的曲譜嗎?需要精妙的歌詞嗎?
李汗青面不紅心不跳,「算不得什麼精妙優美的詞曲,但是勝在通俗易懂,極易傳唱!」
說著,他張口就來,「黃巾義軍匡天下/浴血奮戰致太平/奮勇向前永不退/還需牢記三不可/不可持強凌弱欺百姓/不可巧取豪奪摟錢帛/不可妄動刀兵傷無辜/與民為善稱義軍/百姓愛戴稱義軍/擁軍愛民向前行/誓讓日月換新天……」
確實不是什麼精妙的詞句,甚至連打油詩都算不上,更沒有什麼優美的旋律,加之李汗青也沒有美妙的歌喉,他這一唱直聽得眾人盡皆滿臉愕然。
這也叫歌?
可是,聽起來好像……又有些味道!
見眾人盡皆滿臉愕然地望著自己,李汗青不禁有些尷尬,「那個……獻醜了!不過,我覺得軍中的歌曲就該這般通俗易懂,只有這樣,才能讓每個將士都學會……」
「不,汗青!」
見他尷尬,彭輝連忙笑著附和,「我覺得你這歌唱得極好!我們就是要奮勇向前永不退,就是要讓日月換新天!」
「對對!」
竇平、何方也連忙附和,「汗青這歌……極有味道!」
他們連大字都不識幾個,哪裡通什麼音律,只是想替李汗青解圍而已。
波才卻扭頭望向了郝貴,「郝長史,你覺得汗青此曲如何?」
很顯然,郝貴應該是在音律上的造詣不淺。
郝貴一捋頜下長髯,笑著點了點頭,「此曲雖然還有些瑕疵,卻寫出了我軍的宗旨,寫明了我軍的紀律,而且其韻律簡潔而明快,簡直讓人耳目一新……此曲只需稍加潤色,極適合在軍中傳唱!」
波才大喜,「那就有勞郝長史幫忙潤色一番了!今後,我軍將士都得學會這首歌……」
「諾!」
郝貴欣然允諾,還一望李汗青,由衷地贊了一句,「汗青小小年紀已有經世之才,他日定是國之柱石啊!」
在他看來,不管是那句「波帥欲做漢高祖還是楚霸王」的勸諫,還是「伐不義而罰沒其家產」的主意,抑或是這個以歌謠教導將士的提議,都是連他這個自詡飽讀經史的儒門弟子都沒能想出來的。
這樣的人可不就是經世之才?
只是,他哪會想到,李汗青不過是比他晚生了一千多你年,多了些能借鑒的經驗。
不過,被他這麼一誇,李汗青再次感覺到了那種熟悉的酥麻感,腦海里閃過了四個泛著淡金光芒的大字——經世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