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海上升明帝> 第436章 漢將封江南,滿州封江北

第436章 漢將封江南,滿州封江北

  博洛獨自登上徐州城樓鼓樓。


  藍天白雲,天氣晴好。


  夏風徐徐,這本來是一片祥和景象,可偏偏遠處幾縷狼煙直衝天際,烽煙由南而北傳遞而來。


  因為這幾縷狼煙,徐州城開始亂了起來。


  圖賴正親自調派軍官封鎖諸門,全城戒嚴, 嚴防姦細,又派騎兵出城去偵察巡邏,本就十分蕭瑟的徐州城,人心惶惶,陣陣雞飛狗跳。


  許多人拖家帶口的想逃出城,結果被清軍攔住,他們拿刀柄、矛桿兇狠的往百姓身上砸去, 命令他們立即退回。


  極目遠眺。


  泗水在北方蜿蜒而來, 在徐州城的東北角與奪汴而來的黃河合流,上一次南征時,博洛曾經泛舟夜遊泗水,聽名妓吹簫飲酒,乘月而歸。


  如今景色依舊,卻已經沒有了那種風雅,有的只是兵慌馬亂人心惶惶。


  徐州向來是東南重鎮。


  朱棣遷都北京后,大運河成為黃金水道,東南地區的糧食經運河輸入京師,由於淮安、徐州、德州、臨清水路暢達,故漕糧先集中於這四個地方,然後漕運北京。


  徐州四地都於運河沿途設立轉運站,是國家四大漕運糧倉。


  淮安設常盈倉,徐州設廣運倉。


  徐州城內還有永福倉、永城庫、預備倉,城外有常平倉、徐州衛屯倉和廣運倉等,僅廣運倉,就能儲糧一百萬石。


  倉夫一千, 斗級一百八。


  山東、河南全熟之時,漕糧、預備本色全征上倉,明徐州漕運異常繁忙,每年經由徐州北上的船隻超過一萬兩千多隻,調運糧食無數。


  不過天啟四年,黃河決堤,徐州廣運倉被埋。


  曾經運河繁忙,為了爭航,鬥毆時常發生,可是如今,徐州卻如一座死城。


  外城牆上還有許多段是顏色完全不同的補丁,那都是上次朱以海攻入徐州后拆毀的,明軍走後,清軍徵調大量人力,耗費許多物力才把這些缺口補上。


  但新舊不同顏色,讓這座大城顯得很難看。


  其實現在這座徐州城,是一座新城。


  明洪武初,徐州城是在元末戰火后的殘垣斷壁上重新修建的,周長達九里,可在天啟四年,黃河在奎山決堤,大水灌城,這座繁華的大城,城中積水一丈三,徐州城被大水浸泡了整整三年多,積沙一丈多。


  直到崇禎元年,兵備道唐煥修復舊城,與洪武城雷同且重合,形成了疊城奇觀。


  地面上是崇禎新城,而地下卻還有一座一模一樣的洪武地下城。


  雖然朝廷派戶部郎中陳嘉胤掌管徐州倉,修復倉城,可運河堵塞,無糧可入倉,徐州以前運河繁忙的景象也不再見,以前為爭航時常堵船、鬥毆,現在運河上卻看不到一條船。


  倉庫空空如也,老鼠都呆不住。


  再看看徐州城外四面,也就州城外面田地有耕種,再遠一點,就大片大片的長滿了草,百姓大量逃亡,使的現在一片荒涼。


  就這種情況,讓博洛怎麼跟朱以海打?

  徐州廣運倉全盛時,滿倉糧食,可供山東河南百姓食用三個月,景泰年間,河南山東大水,朝廷以廣運倉之糧,救濟災民五十五萬餘家,幫助五千五百餘破產人家復業,安頓流民數萬。


  但是現在就算博洛派兵到各處去征糧,也征不上來。


  派兵下鄉強征來的糧,還不夠那些兵在外的口糧,而每奪走一家人的口糧,必然又逼反了幾個饑民為盜匪。


  他南下時,多爾袞還希望他能夠從山東淮南等地弄些糧食到北京去。


  博洛一路南來,發覺與他去年往返時已經大變樣,之前還只是略顯殘破,如今卻是已經快要百里無雞鳴了。


  他覺得現在當務之急是休養生息,招返百姓還鄉還耕,重新恢復生產,甚至讓駐軍也就地屯田,可朱以海明顯不給他們這機會。


  從北京來的博洛很清楚現在京里王公們也內鬥的厲害,大家都知道多爾袞想當皇帝,順治帝不過是個擺設傀儡。


  大家都不甘心讓多爾袞當皇帝,這些爭鬥讓滿清戰鬥力大削。


  但是他也承認,如果南明不是出了個朱以海,其實斗也沒關係,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哪一個不都是一路斗過來的,努爾哈赤跟他兄弟斗,皇太極一樣跟他的兄弟們斗。


  多爾袞要把長江以南諸省分封給漢將,讓他們自己招兵買馬自籌錢糧去打地盤,可現在除了吳三桂很積極的在進軍漢中,殺向四川外,其餘人根本過不了江。


  被封為河南王的孔有德,現在也只能先去駐守登州,分封廣西的耿仲明也只能守萊州。


  谷搎

  利用漢人去攻南明,驅虎吞狼是個好計劃,可問題是現在他們過不去,反而明軍殺過江來了。


  他聽北京家人來信說多爾袞最近有意要把湖北、漢中、淮南全都棄守,要分封給漢將,甚至還打算要扶立一個朱家王爺或是一位漢將,封他為漢天子。


  這些傳聞博洛覺得太過駭人聽聞,但仔細想想,如今這糜爛的局勢下,先前所說的分封江南也是難以實行,徐淮湖北等地也成前線,把這些爛地給漢將,以封王甚至稱帝為誘,讓他們拚命,為大清抵擋明軍進攻,讓大清可以在後方安心休養幾年,這確實也是可行的。


  只是這種事情畢竟太過驚人,多爾袞就算是為了大清著想,可一提出來,肯定是要被濟爾哈朗和代善這兩大攝政王以及京中留守輔政王他們反對的。


  沒打下來的福建兩廣雲貴川等地分封給漢將,讓他們自己去打,還說的過去,可這已經在大清控制下的淮南湖北漢中這些地方,如何能讓。


  你讓給漢人,為什麼不封給滿人?


  雖然滿州制度,世封的是佐領,也就是牛錄。


  滿州真正的分封,不是王公侯伯爵位,而是旗和牛錄兩級,八旗的旗主、小旗主,和各牛錄的佐領,就這兩級。


  現在八旗,兩黃旗是天子親領,所以順治是旗主,沒有小旗主。


  而兩白旗是多爾袞當旗主,阿濟格擁有部份鑲白旗的牛錄,他是小旗主。


  原來鑲白旗主多鐸,轉而當了正藍旗的旗主,而博洛的父親阿巴泰擁有正藍旗三個牛錄,他是小旗主。


  在博洛剛離京不久,三月,他父親阿巴泰病逝,朝廷讓其子岳東襲爵,他世管的六個牛錄,由岳東和博洛兄弟兩分,博洛因為是輔政親王,所以分了四個牛錄,岳東分了兩個。


  別看博洛就分了四個牛錄,可就算四個牛錄那也是小旗主,就算一個牛錄都是小旗主。


  旗主、佐領們對於旗下、牛錄里的旗人,管理權力是極大的,簡單的說,牛錄里的旗人對本牛錄佐領要自稱奴才的,從這牛錄出去,你就算是當再大的官封再大的爵,但你面對佐領時依然還是奴才。


  而擁有多個牛錄,甚至全旗所有牛錄的旗主,那自然就是地位更高。


  所以滿清對那些宗室也好臣子也罷,真正值錢的賞賜,其實就是世管佐領,宗室諸王們比拼權力大小,也看誰掌握的旗牛錄多。


  多爾袞現在一人握有兩旗,自然權力極大,代善和他的兒子們掌著兩紅旗,也是實力很強,濟爾哈朗控制著鑲藍旗,自然也是實力派。


  豪格以前本來是掌正藍旗,結果被多爾袞找機會奪了給兄弟多鐸,然後多鐸把鑲白旗給多爾袞。


  其它那些功臣,能夠世管一個牛錄,也就是以後代代為這個牛錄佐領,那就很不錯了。


  韃子的那些牛錄,有許多還是幾姓輪管一個牛錄的,就是以前有些部落來投奔,數量不夠,幾個部落湊一個牛錄,於是佐領一職就由這幾家首領輪流當。


  當然,也有一些公中佐領,就是這些佐領不設世襲,而是皇帝授命,不能傳給後代。


  也有管半個牛錄的。


  實力強的家族,一般能管兩三個,這就是真正立身根本,其它的什麼一等公三等侯的,都是虛的。


  所謂八旗漢軍旗勛貴,也不是看爵位,而是看世管的牛錄數量。


  管一個牛錄,那就意味著世代管著這三百旗丁及他們後面的家小,甚至等人口繁衍增多,還能一個牛錄變兩個,仍是你家管。


  博洛堂堂輔政親王,也就四個牛錄,但卻也是小旗主,他兄弟岳東就兩個牛錄,也是小旗主,但他們管的牛錄太少,跟多鐸一人管幾十牛錄相比,相差太遠,所以在正藍旗的事務里,多鐸才是真正說話算話的。


  當然,其實旗主管的不僅僅是滿州牛錄,八旗蒙古,八旗漢軍,也都是由旗主一起管理的,因為只有八旗滿州設旗主,其它不設旗主,只有固山額真,但這只是官職,不是主子。


  現在因為多爾袞兄弟管了三個旗,甚至還代管了天子的兩黃旗,所以大家忌憚多爾袞,有人就趁現在這機會,提出要給滿州也搞分封制。


  把黃河以南這些說守不住不好守的地方,拿出來分封給有功的滿州宗室、將領們,牛錄歸牛錄,封地歸封地嘛。


  原來的旗主、佐領分封不變,只是把黃河以南長江以北這幾地拿來封,封地連同上面的漢人,一起分封給大家。


  這些地上的漢人,自然不屬於八旗漢軍,他們甚至不屬於八旗包衣佐領的。


  但滿州的歸滿州,漢地的歸漢地嘛,八旗制度在直接佔領區不變,在這些地方,則如漢人以前王朝的分封諸侯一樣,連地帶人一起封,最後封地收益,諸侯跟朝廷對半分。


  比如博洛是正藍旗小旗主,卻僅有四個世管牛錄,明顯與他的功績和他輔政親王地位不匹配,那直接把徐州府分封給博洛,博洛封號改成徐王,以後徐州府就世代歸他博洛家所有,他正藍旗小旗主地位不變,那四個牛錄也仍是他家世管。


  這不挺好嗎?

  再加上一條,博洛身為徐王有守衛封地之責,如果丟失封地,則封爵收回。這樣一來,博洛就得為自己的封地而戰,朝廷也可以減少筆開支嘛。


  總比把這些地封給那些漢將強百倍嗎?


  聽到這些的時候,其實博洛也很心動啊,堂堂大清皇帝子孫,憑什麼他就只有兩個牛錄?堂堂輔政親王,還是****,分封徐州,也不過份啊。


  漢將封江南,滿將封江北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